菽

菽是一個漢字,讀作shū。篆文寫作“”,意思是像豆類生長的樣子。後寫作“菽”,成了形聲字,“艹(草)”為形旁,“叔”為聲旁。“菽”為豆類的總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菽
  • 拼音:shū(注音  ㄕㄨ)
  • 部首:艹
  • 五筆86&98:AHIC
  • 筆畫數:十一畫
  • 筆順編號:12221123454
  • 倉頡:TYFE
  • 統一碼:83FD
  • 四角號碼:44947
  • 鄭碼:EIKX
  • 字級:二級
詳細字義,古籍解釋,音韻方言,廣韻,方言,

詳細字義

  • 菽(shū)
〖名〗豆類的總稱
菽草之難殺者也。——《漢書·五行志
菽者稼最強。古謂之尗,漢謂之豆,今字作菽。菽者,眾豆之總名。然大豆曰菽,豆苗曰霍,小豆則曰荅。”——《春秋·考異郵》
中原有菽,小民采之。——《詩經·小雅·小宛
俗孝家家供菽水。——陸游湖堤暮歸
又如:菽水(指豆和水,指菲薄的飲食,形容生活的清苦;指晚輩對長輩的奉養);菽水藜藿(粗茶淡飯。藜藿:野菜;豆葉);菽乳(即豆腐);菽麥(大豆和麥);菽麥不分(豆、麥不分。亦指是非、好壞不分)。
  • 菽(jiāo)
【菽藟】(-lěi)小草名
王逸《九思·怨上》:“菽藟兮蔓衍,芳虈(xiāo)兮挫枯”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韻會》𠀤式竹切,音叔。《物理論》眾豆之總名。《詩·幽風》禾麻菽麥。《春秋·定元年》隕霜殺菽。《注》大豆之苗。《禮·檀弓》王注熬豆而食曰啜菽。
又《唐韻古音》式沼反。《詩·幽風》烹葵及菽。葉下棗韻。
又《篇海》子了切。《集韻》通萩。詳萩字注。 《詩疏》亦作叔。《廣韻》同尗。

音韻方言

廣韻

xiuk [ ɕiuk˧ ] ‖ [ hljɯwɢ ]
式竹切,入屋書 ‖ 尗聲覺2部 同尗
【註解】尗,豆也。菽,上同
【目次】入一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韻目調韻系韻攝
式竹
屋三
入聲
三等
開口

方言

粵語:suk6
客家話:[寶安腔]suk7[台灣四縣腔]suk7[陸豐腔]siuk7[海陸豐腔]shuk7[梅州腔]shuk7[客英字典]shuk7[客語拼音字彙]sug5
(音韻方言參考資料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