菸草野火病

野火病主要為害葉片,也能侵害花、蒴果和種子。在多雨潮濕,幼苗密集的情況下,病害蔓延迅速,往往引起幼苗成片腐爛,倒伏死亡,如被野火焚燒狀。在高濕情況並且溫度達29~30℃時,最利發病。防治此病應從杜絕菌源及苗床清潔著手,結合栽培措施,促使菸草健壯生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菸草野火病
  • 外文名:symptom
  • 主要為害:葉片
  • 病原物:野火病菌
  • 病原類型:細菌性病害
症狀,病原物,病害循環,發病因素,防治,基本資料,相關資料,

症狀

(symptom)
野火病主要為害葉片,也能侵害花、蒴果和種子。葉上症狀初為水漬狀圓形褪色的小斑點,後來斑點擴大,中心變成褐色,周圍有一圈很寬的黃綠色暈環,於幼苗期或氣候潮濕時最為明顯,直徑可達1~2厘米。病斑合併後成不規則的大斑,上有輪紋。天氣潮濕時病部表面有薄層溢膿,乾燥後病斑褐色部分枯焦破碎,穿孔脫落。在多雨潮濕,幼苗密集的情況下,病害蔓延迅速,往往引起幼苗成片腐爛,倒伏死亡,如被野火焚燒狀。莖、蒴果、萼片發病後,上面生有不規則形的小斑,初呈水漬狀,以後變褐枯死。莖上病斑略下陷,黃暈圈則不如葉上顯著。
菸草野火病

病原物

(pathogen)
野火病菌(Pseudomonas tabaci (Wolf et Foster) Stevens)為短桿狀,無莢膜,不產生內胞,革蘭氏染色陰性,大小為0.5~0.75×1.5~2.5微米,單極鞭毛1~6根,長約4~5微米;在培養基上產生的灰白色圓形菌落具有螢光物質;在牛肉汁培養基上的典型菌落初呈透明,後混白色,微突起,邊沿透明。中心不透明。菌落均勻無顆粒,中心暗黃色。病菌好氣性,最適發育溫度為29~30℃,最高為32~34℃,最低0~2℃,致死溫度為49~50℃ 10分鐘。在馬鈴薯瓊脂培養基上只能存活12天,而在牛肉汁培養基上可活300天(室溫),在5℃的溫度下可存活0.5~3年,在滅菌水及純瓊脂上,亦可活0.5~3年。野火菌培養短期後常失去侵染力,能產生毒素(野火毒素,一種特殊的胺基酸)。

病害循環

(disease cycle)
病菌在病殘組織腐爛分解後很快死亡,在乾燥的病組織中則可存活6年之久;帶病種子和未經分解的病殘組織為主要的初次侵染源。病菌借風、雨或昆蟲傳播,從自然孔口及傷口侵入,但必須葉片濕潤,氣孔中有水時才易於侵入內部。病部溢膿也需要雨水沖濺方能傳播。侵入後3~5天即現症狀。

發病因素

(epidemic factor)
高濕情況並且溫度達29~30℃時,最利發病;如天氣乾燥,病害就受抑制。暴風雨不僅有利於細菌的傳播,而且易在植株上造成傷口,誘致病菌侵入,因此,常在大風雨後嚴重發病。發病除決定於菌源及氣候條件外,在很大程度上還決定於寄主的抗病能力和栽培條件。一般氮肥過多,鉀肥不足,煙株生育後期生長過旺的植株感病性高。在施肥較多的煙田,如植株打頂過早或過低,也都會促使發病嚴重。

防治

五、防治(control)
防治此病應從杜絕菌源及苗床清潔著手,結合栽培措施,促使菸草健壯生長。另外,還要實行合理輪作的制度;發病田塊的菸草收穫後要深耕翻土;對帶病煙秸應在翌春前處理完畢。此外,還須採用無病種子和種子消毒等措施,以控制病害的發生。合理施肥灌水對防治病害,也有一定作用,應根據煙田土地肥力、施肥和植株生育情況,進行適時適度的打頂,以免植株生長過於密蔽,降低抗病能力。早期發現少量病葉,應及早摘去或提早採收腳葉,以防蔓延;此病點片發生階段可噴施藥劑,一般用160倍波爾多液,或用濃度200單位/毫升的農用鏈黴素,每百平方米噴藥16斤左右,每周噴施一次,連續噴3~5次。

基本資料

菸草野火病是假單孢桿菌屬丁香假單孢桿菌菸草專化型。

相關資料

此菌為好氣性細菌,生長溫度為2~34℃,最適溫度為24~30℃。菸草野火病在苗期和大田期都能發生,主要危害葉片,也能浸染花、果、莖稈和種子。發病初期病部產生黑褐色水漬狀小圓斑,以後病斑逐漸擴大,直徑可達1~2厘米,周圍有明顯的黃色暈圈,病斑多時可合併成不規則的大斑,斑上有輪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