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共產黨

菲律賓共產黨

菲律賓共產黨(Communist Party of the Philippines)1930年11月7日成立,1967年發生分裂。1968年,在何塞·西遜(Jose Sison)主持下進行改組重建,此後發展迅速,20世紀80年代中期黨員達到3萬多人。主張通過武裝鬥爭和建立統一戰線,奪取國家政權。1969年,菲共在中呂宋建立新人民軍,開展武裝鬥爭。菲政府自1993年起與菲共領導的全國民主陣線舉行和談,時談時戰。新人民軍現有約5000人。雙方衝突持續50餘年,導致3萬餘人喪生。雖然菲律賓政府試圖與菲共達成和解,但因種種原因未能成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菲律賓共產黨
  • 外文名:Communist Party of the Philippines
  • 成立時間:1930年11月7日
  • 前身:菲律賓進步工人黨
1930年,早期歷程,失利的武裝鬥爭,分裂,1968年,簡況,新人民軍,談判進程,國際關係,意識形態,黨媒,

1930年

早期歷程

菲律賓共產黨(Partido Komunista ng Pilipinas, PKP-1930) 是菲律賓最早的共產主義政黨,成立於1930年11月7日,前身是1920年代建立的菲律賓進步工人黨,最早的領導人為克里桑托·埃萬赫利斯塔,1931年召開第一次代表大會,兩年後被美國殖民當局取締。之後一直處於地下狀態。1932年10月,菲共被宣布為非法,並轉入地下,1932年,一個合法的馬克思主義政黨——菲律賓社會黨建立。1935年,菲共加入共產國際,1937年,在世界法西斯力量發展的大背景下,菲共被重新合法化,1938年獲得合法地位,與菲律賓社會黨合併。1940年,菲共加入人民陣線,參加大選,在呂宋島表現不俗,拿下了6個市長職位。菲律賓被日本占領後,菲共組織了“菲律賓抗日人民軍”,與日本侵略者作戰,菲共在反抗日本侵略的過程中力量不斷壯大,日本投降後一些人開始走和平鬥爭路線。1946年,它在總統選舉中加入民主聯盟參選,菲共的不斷壯大威脅到了美國及其扶植的菲律賓政府的利益,此後,菲律賓工人運動遭到沉重打擊,1948年,菲共轉入武裝鬥爭,並被政府禁止活動,兩年後又繼續走回武裝路線。

失利的武裝鬥爭

1950年,菲共軍事組織“菲律賓人民解放軍”成立,兵力有1萬人。當年10月,包括菲共總書記何塞·拉瓦在內的黨的最高領導層悉數被捕。在接下來幾年,菲共武裝力量損失慘重。1954年,菲共不得不停止武裝鬥爭,轉入和平活動,並尋求重建黨組織。1957年被取締。

分裂

1968年,何塞·瑪麗亞·西遜宣布重建菲律賓共產黨,並且改變其親蘇傾向,轉向受毛主義指導。原有的菲共領導幹部繼續執行親蘇路線,但其影響力遠不如重建的菲共。馬科斯總統上台以後,原菲共作為政府的支持者受到了保護。目前,原菲共領導人為佩德羅·巴吉薩,黨刊《共產主義》,區別於重建的菲共,原菲共採取PKP-1930的名稱。

1968年

簡況

菲律賓共產黨(Communist Party of the Philippines)1968年12月26日建立,那天恰逢毛澤東誕辰75周年。該黨的幹部、指揮官學習其它共產黨國家的思想政治研究、民眾工作和軍事訓練。1973年4月24日,全國民主陣線建立。後來,菲律賓共產黨發起了“曠日持久的人民戰爭”戰略,這個戰略來自毛澤東領導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的游擊戰經驗,它的最終目標是用革命建立“人民革命政府”,民族民主革命之後實行社會主義革命。
該黨也進行整風運動,批判菲律賓共產黨的錯誤。菲律賓共產黨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作為指導思想,該黨在菲律賓在打擊美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分析和總結經驗同時發揮創造性套用到具體的條件;它認為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最高發展。菲律賓共產黨認為菲律賓社會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目前應該以民族民主革命為新類型,菲律賓革命要用動力、目標、戰略、戰術和社會主義視角來審視。
1973年、1974年、1976年和1977年,菲律賓當局逮捕菲律賓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成員,昔日的黨組織的武裝革命運動已經轉入地下鬥爭。此後發展迅速,20世紀80年代中期黨員達到3萬多人。主張通過武裝鬥爭和建立統一戰線,奪取國家政權。該黨及其組織長期以來被政府宣布為非法,總書記何塞·西遜長期流亡荷蘭。90年代以來,菲共內部矛盾不斷加深,1992年形成“抵制派”(列寧主義)和“效忠派”(親西遜派)。前者另成立菲律賓工人革命黨。1994年,從新人民軍分裂出來的“亞歷斯·文加瑤派旅”與“抵制派”聯合。但西遜仍代表菲共主流。目前,菲共的黨部位於荷蘭城市烏得勒支

新人民軍

1969年3月29日菲共在中呂宋建立了軍事組織——新人民軍。1999年,新人民軍兵力約9400多人。2008年1月,菲律賓國民警察領導人阿韋利諾·拉松稱,截至2007年,新人民軍力量已經只剩5700餘人,為20年來的最低點。目前,新人民軍約有5000人。

談判進程

1986年8月,由菲共領導的全國民主陣線與阿基諾政府舉行和談,11月達成停火協定。1987年2月協定到期後,雙方重開戰火。拉莫斯政府成立後,1992年9月,雙方在荷蘭海牙舉行了探索性會談。菲政府自1993年起與菲共領導的全國民主陣線接觸,時談時戰。1997年,菲共和菲政府在荷蘭重開和談。1999年5月,菲共因菲參議院批准《菲美訪問部隊協定》單方面終止和談進程,菲政府轉而使和談地方化,同時繼續對流亡海外的菲共主流派領導人敞開談判大門。6月,菲總統發布政令,建立“全國和平論壇”,負責解決和談有關問題,制訂與和平進程有關的改革措施,下設“地方和平論壇”,在呂宋、維薩亞和棉蘭老負責建立政府與菲共地方組織間的聯繫。“9·11事件”後,菲政府對新人民軍採取了強硬措施,包括軍事打擊。2002年,菲政府將新人民軍宣布為恐怖組織,並促使美國和歐盟也將新人民軍列為國際恐怖組織,凍結其海外資產。菲共與政府關係破裂,雙方和談停頓。2007年9月5日,阿羅約總統簽署赦免令,赦免菲共當中沒有嚴重犯罪的黨員和新人民軍成員。2011年2月,政府與菲共重啟和談,雙方商定未來18個月達成全面和解。政府不再視菲共為恐怖組織。
2016年5月菲律賓候任總統杜特爾特29日表示,上任後將謀求儘早與菲律賓共產黨談判。杜特爾特說,他將為流亡歐洲的菲共創始人席森提供回國的“安全通道”。法新社稱,席森是杜特爾特的大學老師,兩人關係緊密。杜特爾特說,他還將釋放菲共主席貝尼托及其妻子、菲共總書記威爾瑪,讓他們參加和談。杜特爾特說,將派政府成員去挪威,與流亡海外的菲共領導人舉行預備會議,“若達 成協定,將釋放所有政治犯”。
2016年6月菲律賓共產黨2日提出了與政府的和談條件——不允許美國在菲律賓駐軍,這一點“沒有商量餘地”。
《星報》稱,菲共談判代表亞高利2日在馬尼拉召開新聞發布會說,菲共最早將於7月與候任總統杜特爾特領導的政府恢復停滯已久的和平談判。亞高利說,“我們一直堅持自尊和國家主權的原則,我們不能允許美國在菲律賓駐軍”,這一點沒商量。報導稱,菲共將與菲政府討論廢除菲律賓與美國簽署的兩項安全協定,即1998年簽署的《訪問部隊協定》和2014年的《加強防務合作協定》。前者允許美軍以聯合軍演等名義出入菲律賓;後者允許美軍使用菲律賓的軍事基地。今年3月,美國和菲律賓宣布,根據《加強防務合作協定》,美軍獲準使用菲律賓的五個軍事基地。有報導說,這幾個軍事基地靠近南海爭議島嶼。
菲律賓《商報》稱,這兩項協定既保證了美國在亞洲的軍事存在,也與菲律賓希望美國幫忙對抗中國對南海的主權主張不謀而合。在上月,杜特爾特當選菲總統的結果出來後,美國政界曾有聲音擔心使用菲律賓基地會被拖延。在這樣的擔憂聲中,杜特爾特上月底表示,贊成繼續菲美軍事協定。
《星報》稱,亞高利還表示,菲共還將要求進行土地改革、幫助農民擺脫貧困,並在不依靠西方政府和跨國公司的前提下加強全國工業化進程。亞高利表示,菲共對和談持謹慎樂觀態度。此外,流亡歐洲的菲共創始人席森2日在視頻講話中表示,他很快將回菲律賓與杜特爾特見面。
2017年2月1日,菲共發表聲明說,鑒於杜特爾特沒有滿足菲共提出的釋放數百名政治犯的要求,菲共決定自2月10日起終止對政府的單方面停火。
在宣布結束對菲律賓共產黨單方面停火一天后,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2月4日宣布,政府將終止同菲共的和談。他表示,在與菲共的和談問題上,他已經竭盡全力,他無法答應菲共提出的釋放約400名菲共人士的要求。杜特爾特同時命令軍隊“做好長期鬥爭的準備”。

國際關係

它參與了國際上的毛主義政黨和馬列主義組織。
2012年菲律賓共產黨發聲,要求中國“緊急剎車”,從菲律賓領土上撤走船隻,停止通過威脅派遣更多準軍事船隻到爭議海域“欺凌他國”。

意識形態

菲律賓共產黨堅持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是一種革命性的無產階級政黨,擁護卡爾·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史達林和毛澤東。它在世界無產階級革命中宣傳進步的理論和實踐。

黨媒


菲律賓共產黨的黨媒黨報黨刊多達20多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