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騮

即驊騮。駿馬名。 周穆王 八駿之一。出於《穆天子傳》卷一:“天子之駿:赤驥盜驪白義逾輪山子渠黃、華騮、綠耳。” 郭璞 註:“色如華而赤,今名馬驃赤者為棗騮;騮,赤馬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華騮
  • 讀音:huá liú
  • 注音:ㄏㄨㄚˊ ㄌㄧㄨˊ
  • 出處:《淮南子·主術訓》
釋義,詳細解釋,

釋義

淮南子·主術訓》:“夫華騮、綠耳,一日而至千里,然使之搏兔,不如豺狼,伎能殊也。”
南朝 梁 蕭統 《相逢狹路間》詩:“華騮服衡轡,白玉鏤鞿羈。”

詳細解釋

《穆天子傳》︰「天子之駿︰赤驥盜驪白義逾輪山子渠黃、華騮、綠耳。」即後世所謂之天馬。《山海經‧北次三經》︰「馬成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白犬而黑頭,見人則飛,其名曰天馬。」《史記‧大宛列傳》︰「得烏孫馬好,名曰天馬。」
傳說中周穆王駕車用的八匹駿馬,傳說能日行萬里(一說三萬里)。八馬名具體說法不一,主要有:以馬的毛色命名:赤驥,盜驪,白義,逾輪,山子,渠黃,華騮,綠耳。(見《穆天子傳》卷一)
(小注):華騮:黑鬃黑尾的紅馬;
華騮可能是突厥語 Kula: 的譯名
郭璞注《穆天子傳》云:“華騮,色如華而赤。今名馬縹赤者為棗騮;棗騮,赤也。”陳澔在解釋《禮記》有關朝臣之服飾款式的“雜帶,君朱綠,大夫玄華”一語時,注云:“玄華者,外以玄,內以華;華,黃色也。”[38]由此可見,所謂的“華騮”,當是黃而帶紅的一種馬。
十分有趣的是,古突厥人對於和“華騮”色澤相近的一種馬的稱呼,其發音也與之相似—— kula: 。此詞幾乎專門用以指稱馬的毛色,也可以作為具有這種毛色的馬的名號。它至今存在於所有的突厥語中。據多爾弗說,kula: 義為“具有黑色鬃毛和尾巴的焦茶色馬”。[39]成於十四世紀末的一本漢語-回紇語辭典將它釋作“黃馬”或“黃土色的馬”。[40] 喀什噶里(vol.Ⅲ, p.233)釋為“焦茶色的馬”。在現代土耳其語中,kula 乃是“黃褐色的,或赤褐色的(馬)”之意。其它尚有“淡黃褐色”、“灰斑栗色”、“腿部黃色,背有黑色條紋”等等說法。不管如何,大體上說來,kula: 的毛色在“黃”、“棕”、“褐”之間,這與“華騮”的色澤相仿。
“華騮”的古音為 *g’wR *liʊg,k-、g- 分別為清舌根音的濁舌根音,極易互轉;所以就語音而言,將 kula: 視作“華騮”的語原,並無什麼問題。
kula:可能成為“華騮”之語原的更有力證明是:這種馬始終被人們視為珍奇和高貴的坐騎。艾辛轉引中世紀學者贊基(Zangi)的記述道,突厥人所稱的 qula 或 kula ,乃是一種長有吉祥的黑色的斑點、條狀背紋、鬃毛、尾巴的馬。它們被認為是“太陽馬”;在奧斯曼時期的許多繪畫中,kula 馬都是皇家成員的坐騎。此外,在巴什庫爾迪斯坦(地當今俄羅斯聯邦的巴什基爾自治共和國,位於烏拉爾山南端),這種背脊上有黑色條紋的淡黃褐色馬則被視作出自伏爾加河中的水生神馬。[41]
又,凡爾那德斯基記道,一個奧塞梯族學者曾經告訴他,阿蘭族的良種馬一直殘留在亞速海東岸的艾斯克地區,到俄國 1917 年革命以後,它們才絕跡。在這些良種馬中,最珍貴的一種是灰斑栗色馬,奧塞梯語稱為xalas (發音作 khalas);義為“白霜(色)”。馬背上有黑色條紋,馬鬃、馬尾也呈黑色。這位奧塞梯學者曾經擁有過一匹這樣的馬,他形容此馬“高大,瘦削,(跑起來)迅捷得象一陣狂風。”[42] 顯然,奧塞梯人所謂的 xalas,就是突厥人所說的 kula:、 kula 或 qula 馬。
在此,我們不僅看到 kula: 與華騮一樣,是一種神奇的駿馬;而且其毛色竟與漢文古籍對“騮”的描繪出奇地相似──“騮者,《說文》雲‘赤馬,黑髦尾也。’《詩·小戎》箋‘赤身黑鬣曰騮。’”[43]因此,更有理由認為“華騮”即是古今聞名於中央亞歐地區的良種馬 kula:。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