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蠻·江城烽火連三月

菩薩蠻·江城烽火連三月

《菩薩蠻·江城烽火連三月》,作者南宋 李彌遜,起句交代送別時的背景和地點,為下文張本;下片緊承上片,寫目送帆影遠去的情景。妻子此去,歸期難定,訊息難盼,生死未卜,詞人內心的痛苦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可想而知。

詞由實寫到虛,由近寫到遠,由己寫到人,從別前寫到別時、別後,層層渲染,步步深透,寫情臻於極致。尤其“休作斷腸聲,老來無淚傾”,以超常思維寫感情狀態,出乎常情,又入乎寰中,更使詞產生了驚魂震魄的力量。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菩薩蠻·江城烽火連三月》
  • 創作年代:南宋
  • 作品出處:筠溪先生文集
  • 文學體裁:詞
  • 作者:李彌遜
作品原文,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菩薩蠻
江城烽火連三月,不堪對酒長亭別。休作斷腸聲,老來無淚傾。
風高帆影疾,目送舟痕碧。錦字幾時來?薰風無雁回。

作品鑑賞

李彌遜為南宋初年頗有民族氣節的官吏。曾任校書郎、起居郎、戶部侍郎等職,並擔任過廬山知縣、冀州知州等地方官。他主張抗金,反對與金議和,為秦檜所排斥,晚年歸隱連江西山。這首《菩薩蠻》當作於南宋初金兵大舉南下時。當時金兵逼近長江,情勢危急,為避兵災,詞人送別妻子去南方,詞就是寫了這送別時的一幕。
詞的起句即交代了送別時的背景和地點,為下文張本。“烽火連三月”,三個月來兵火不息,人民離亂,這才會有江城送妻子離開之舉。分別,不是丈夫宦遊他方,而是妻子避難,心情自然不同一般。長亭之上,雖然設酒餞別,可是“不堪對酒”。“不堪”。不能忍受之意,包含有妻離子散之苦,國破家殘之痛。因其“不堪”,其妻淚下如瀑,悲聲漫江,詞人反勸其“休作斷腸聲”,自己已是“老來無淚傾”。自己淚泉已涸,並非不動情,而是老淚已盡,這正是極度悲憤的表現。詞人這時的心情慘痛至極,強敵當前,內奸弄權,自己還得堅守禦敵陣地,也可能朝不保夕了,這才把妻子送走。這裡說休作斷腸聲,比放聲哭嚎更為悽愴,說老來無淚,比寫涕泣漣漣更為傷心。
詞的下片緊承上片,寫目送帆影遠去的情景。“風高帆影疾,目送舟痕碧”,“風高”和舟疾相聯繫,船去得很快,詞人佇立江岸,眼看著船在水面留下的長長波痕。妻子身去心留,他希望她去得快,早離禍地;又希望她走得慢,難捨難分。“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詞人凝望近眺之態,呼之欲出。緣此,也可想見妻子立於船頭,望著丈夫鵠首翹望的身姿,想著拋撇丈夫於鋒刃之間的危殆,斷腸聲如高風嗚嗚,傷心淚似江水滔滔。末二句“錦字幾時來?薰風無雁回”,化用“雁足傳書”和“織錦回文”的典故。“薰風”指南風。初夏時南風吹,鴻雁早已飛往北方,“錦字”無法捎回。妻子此去,歸期難定,訊息難盼,生死未卜,詞人內心的痛苦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可想而知。
這首詞由實寫到虛,由近寫到遠,由己寫到人,從別前寫到別時、別後,層層渲染,步步深透,寫情臻於極致。尤其“休作斷腸聲,老來無淚傾”,以超常思維寫感情狀態,出乎常情,又入乎寰中,更使詞產生了驚魂震魄的力量。

作者簡介

李彌遜(1089--1153),宋詩人。字似之,號篤溪。吳縣(今屬江蘇)人。徽宗大觀三年(1109)進士。政和間官起居郎。宣和末知冀州,力抗金兵。以上事言政貶知廬山近二十年。高宗紹興七年(1137)召入,為起居郎,試中書舍人。十年試戶部侍郎,因反對議和,被迫引退。晚歲隱居福建西山十餘年,憂患而卒。
李彌遜李彌遜
彌遜少有文名,其人其文俱卓然自立。歸隱西山後所作詩文筆力愈健。如《議古》數十篇,“雖泛論古事,而皆關於當世利病,深切著明,有范太史《唐鑒》之遺風。”(樓鑰《筠溪集序》)詩歌如《春日即事》空寂落寞,《東崗晚步》則于田舍之中仍不忘國事。詞如《水調歌頭·橫山閣對月》清新朗健。著有《篤溪集》、《竹溪集》。生平事跡見《篤溪李公家傳》及其孫李珏跋文(均見《短溪集》後附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