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心霜霉病

菜心霜霉病

菜心霜霉病特點 苗期及成株期或種株開花至結莢期均可發生,危害葉片及種莢。發病自下部葉片開始,初呈水漬狀褪綠病斑,邊緣不明顯,後逐漸擴大,受葉脈限制呈現黃褐色多角形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菜心霜霉病
  • 症狀特點:初呈水漬狀褪綠病斑,邊緣不明顯
  • 病原:芸薹叉梗霜黴菌芸薹屬變種
  • 防治方法:選用抗病品種
症狀特點,病原及發病特點,發病條件,防治方法,

症狀特點

 苗期及成株期或種株開花至結莢期均可發生,危害葉片及種莢。發病自下部葉片開始,初呈水漬狀褪綠病斑,邊緣不明顯,後逐漸擴大,受葉脈限制呈現黃褐色多角形斑。天氣潮濕時病斑背面產生疏密不等得白色霉狀物,甚至布滿葉背,嚴重時病斑融合成片。後期病斑破裂,病葉甘苦變為暗褐色,不堪食用。採種株莖頂及花梗染病,多呈肥腫畸形,俗稱“龍頭拐”,種莢染病也不同程度變形。
菜心霜霉病菜心霜霉病

病原及發病特點

病原為鞭毛菌亞門的芸薹叉梗霜黴菌芸薹屬變種(Pero-nospora brassicae G〓umann=P.parasi-tica(Pers.)Fr.var.brassicae],與大、小白菜霜霉病病原及發病特點相同,但病菌生理小種可能不同。品種間抗病性有差異。廣東的遲菜心29號不耐霜霉病;四九菜心19號和遲菜心2號在栽培過程中如果對本病疏於防治,亦易造成較大損失。至於廣西梧州的竹灣早菜心、武漢的十月紅紅菜心、廣西桂林的扭葉菜心對本病的抗性如何,有待進一步觀察。

發病條件

菜心霜霉病病原為芸薹叉梗霜黴菌芸薹屬變種。病菌菌絲無色,無隔膜,蔓生於細胞間,通過圓形、梨形或棒狀吸器伸入細胞內吸收水分和營養。主要危害葉片,本病無明顯越冬期。由於病菌發病要求稍低的溫度(適溫為20-24℃)和高濕條件,通常在忽暖忽寒、多雨高濕的天氣條件下本病最易發生流行,降雨量比溫度對病害的發展影響更為重要。植株生育不良,或感染了病毒病,或過度密植田間濕度大,發病常較嚴重。
該病發生流行與溫度和濕度,特別是濕度有密切關係,在氣溫稍低(15-20℃)而又忽寒忽暖或晝夜溫差大、多雨高濕、定植後澆水過多或土壤粘重、植地低洼、排水不良、密度過大等條件下發病嚴重。在南方地區主要於晚秋或早春發生流行。

防治方法

選用抗(耐)病品種。夜色深綠得品種較耐病,如60天特青、遲心29號、特青遲心4號、綠寶60天、綠寶70天、三月青菜心等。與非十字花科蔬菜實行輪作,併合理密植,以利於通風降濕。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及時噴藥控制病害蔓延,重點噴施葉背。可用75%白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40%乙磷鋁可濕性粉劑200-250倍液,或58%瑞毒霉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64%防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70%杜邦克露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75%白菌清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噴霧,交替施用,每隔7-10天噴1次,連續2-3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