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潭公園

菊潭公園

內鄉縣菊潭公園,位於內鄉縣城東關金銀坡上,海拔一百六十九點三米。因內鄉縣古稱“菊潭”故名菊潭公園,沿用至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菊潭公園
  • 地理位置:河南省內鄉縣
  • 占地面積:20餘畝
  •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 著名景點:宛西地方自治館
基本概況,地理位置,主要景點,詞條圖冊,

基本概況

內鄉縣菊潭公園,位於內鄉縣城東關金銀坡上,海拔一百六十九點三米。該園原系明嘉靖乙丑進士,安慶知府許評興建的家庭花園---只園。明萬曆年間翰林院檢討,山東提學副使,內鄉詩人李蔉退職隱居,又在“只園”附近興建另一家庭花園--足園。民國二十六年(一九三七年),偽縣政府在兩古園址基礎上擴建為公園。解放後,公園屢次增修,形成全縣人民的遊覽勝地。因內鄉縣古稱“菊潭”故名菊潭公園,沿用至今。
該園雄踞金銀坡巔,占地面積二十餘畝。東傍湍河,附扼湍河舊橋,直控南(陽)--(西)坪公路,南臨環城公路,西靠縣城,北矚湍河二橋,為縣城東關制高點。
該園坐東面西,園內主要建築有大門兩座,分置於東、西兩側。西大門有郭沫若先生題寫的“菊潭公園”匾額,東門二鳳把守,寓意吉祥。園中建有明柱迴廊,五脊挑角的臨湍閣一座;八棱明柱雙挑角的烈士亭一座;供遊人歇息覽景的四角小亭一座。園內培育菊花三百餘種,其他花卉一百餘種,樹木五十餘種。遊人入園,滿眼蒼翠,流連忘返。該園北側,坡勢陡峭,古有“頂水庵”,為縣古八景之一的“湍河春漲”勝地。每值夏秋山洪暴發,臨崖北眺,湍河水波濤洶湧,萬馬奔騰,呼嘯南下,驚心動魄,煞是壯觀。

地理位置

菊潭公園位置

主要景點

宛西地方自治館位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河南省南陽市的內鄉縣縣衙大街的菊潭公園內,距內鄉縣衙400米。於2003年4月建成對外開放。該館占地面積為9800平方米,分主展廳和東西兩個展廳。廳內共展出各種圖片160餘幅,各種歷史見證實物130件(包括真實槍枝以及繳獲日軍的戰利品)和蠟像一組,從時間到空間,客觀真實地實現了三十年代自治時期的產生,發展和衰敗的過程。
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中國,軍閥混戰,民不聊生,尤其是地處豫、陝、鄂交界的宛西一帶更是因物產豐富,交通便利而成為土匪掠奪的對象。
鑒於此種情況,加上受孫中山先生自治思想的影響,在一九三零年九月二十七日這天,由鎮平平彭禹廷彭雪楓之叔父)召集內鄉、淅川、鄧縣代表人物別廷芳陳重華、寧洗古聚首內鄉楊集商定聯合自治,旨在拯救百姓於水火之中,這就是著名的“楊集會議”。
為實現自治,四人制定了自治目標,明確了方向:自治初期達到:野無曠土、村無遊民、人無不學、事無不舉、家家有飯吃、人人有衣穿。高級階段:夜不閉戶、路不拾遺、村村無訟、家家有餘。並且自治首領對地方建設極為努力,辦學校,築水壩,修電站,擴道路俱有成效,
確確實實實現了自治目標,使宛西治安為之一變,且百姓生活水平大為提高。
遺憾的是,由於彭,寧先後被殺害,導致整個自治局勢只有內鄉別廷芳支撐,再加上別因幫助紅軍引起國民黨不滿而遭到訓斥辱罵,於1940年含很離去,使得自治在歷時十三年後徹底消亡(自治從1930--1943)。
宛西自治歷時十三年間,曾受到蔣介石李宗仁等的重視,也引起了中共領導人周恩來劉少奇的關注。以此題材拍攝的電視劇《別廷芳傳奇》已在全國播出。
菊潭公園
菊潭公園
“國民革命軍陸軍第十三軍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
“國民革命軍陸軍第十三軍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此碑由四塊各為高2.2米,寬0.4米的石刻組合為一整體,共19行字,滿行46個字,行草書,豎碑時間為中華民國二十八(1939)年八月十三日,碑文為時駐防內鄉第十三軍軍長張雪中所撰書。碑體不知何時被何人打斷。碑文記述了國民革命軍陸軍第十三軍自1937年盧溝橋七七事變後的兩年中,與日寇在南口、台兒莊、瑞西、鄂北等地所進行的戰役。碑文稱“為懷念先烈和死難同胞,爰於內鄉軍政舉行雙七節兩周年紀念大會,並在縣之東關菊潭公園建立本軍抗戰陣亡將士紀念碑”。
此紀念碑的碑文深刻揭露了日本侵華的暴行,表達了國民革命軍對陣亡戰士的緬懷之情和中華民族前赴後繼,堅持抗戰的決心,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是一個珍貴的文物史料。
“國民革命軍陸軍第十三軍抗戰陣亡將士紀念碑”碑文:
最高領袖蔣公一介石曾昭示我們說:“此次對日戰爭是我國家民族生死存亡之所系,歷史絕繼之所關,大家一定要必死的決心和抗戰到底的沉毅精神,出死力來消滅倭寇,我們國家民族與我們個人才有光明的出路”。這話的重要意義,就是要我們全國民眾,全體將士拿出死心和死力,來爭取國家民族的光明生路。這樣大好的時代和責任,我們應該要認識清楚,而且必須頂踵以赴的。概自蘆溝橋事變以來雙七節日足足有了兩周年。敵寇的殘暴,可說是亘古未有,舉世罕見,然而結果之不過促成了我們全國軍民的一致醒覺。不怕敵人的飛機那樣狂暴,敵人的槍火那樣猛烈;可是我們大無畏的犧牲精神以及堅強抵抗的決心和力量早已具備充分,而且事實上已成了一座血肉長城,當作了國家民族的屏障,維繫今後大中華的光明生路。茲就本軍經過之戰役來講,如南口、台莊、瑞西、鄂北都是我們十三軍武裝同志壯烈犧牲之所在,尤其.南口苦戰,羅團殉職,台莊殲敵,奮不顧身,在先烈百折不撓之決心和沉毅奮鬥之無畏精神,實足以昭曰月垂千世。我們又知道,革命最大目的在求國家民族自由平等,念諸先烈之血汗頭顱,為欲達此目的而抗戰而犧牲,創造了不少光榮戰績,勛盪了全世界大多數人的深切同情和贊助。他們的成就固有相當的偉大,我們後死者只有萬眾一心繼以千百倍的努力,來向革命最大之目的再求邁進。要這樣才算得盡了後死者的責任,來對得起已死諸先烈,國家民族才有光明的生路。
雪中忝長本軍,率同轉戰,為懷念先烈和死難同胞,爰於內鄉軍政舉行雙七兩周年紀念大會,並在縣之東關菊潭公園建立本軍抗戰陣亡將士紀念碑。為之銘曰:
壯哉諸烈 百戰倭奴 建勛南口 英勇楷模

台莊之捷 殲剿寇首 板垣磯谷 幾作階囚
菊潭公園
轉戰鄂贛 屢挫敵鋒 持危繼絕 奮鬥以終
懷我胞澤 七七雙周 立筆紀念 景仰千秋
張雪中 撰書
中華民國二十八年八月十三日

詞條圖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