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姐

菊姐

菊姐,王菊的外號,因2018年參加《創造101》而走紅網路,被網友稱為菊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菊姐
  • 性質:網路流行詞
詞語來源,發展經過,社會評價,

詞語來源

大家的朋友圈和微博都被一個叫“王菊”的人刷屏了吧,女團偶像養成的網綜《創造101》更火了,其中這位叫王菊的選手,江湖人稱“菊姐”,冬粉自稱“陶淵明”。

發展經過

從被嘲笑逆襲成“網紅”
即便是王菊本人,應該也不會想到,自己突然就成了網路上的高頻詞。從5月26日第六期播出以來,“王菊”在微信搜尋指數上的數據就一路走高。知名微博主“老雞燈兒”一開始是王菊的“黑粉”,因為這位外形黑胖、技藝表現又不太突出的選手,竟然出現在了向來以甜美或性感著稱的女團選秀節目中,於是他調侃王菊“能單手打敗滅霸”,這句話也被大量網友轉發。
但到了第六期,王菊不僅自己在節目中調侃了被網友嘲笑的“地獄空蕩蕩,王菊在土創”,而且通過大師課與馬東的對談展示了與眾不同的談吐。她對女性獨立精神的推崇,開始讓不少網友“路轉粉”,原先嘲笑過她的網友發現,外形欠佳的王菊卻有著睿智的頭腦,對夢想的堅持與追求也特別打動人心。“黑粉”們瞬間轉粉,開始自發成立冬粉團為其拉票。
網路冬粉們展現出無與倫比的創造力,前面提過的“陶淵明”就被當作王菊冬粉的代稱,語出“晉陶淵明獨愛菊”的典故;“菊外人”被用來形容那些沒有聽說或者不了解王菊的路人;“菊菊可危”指的是王菊在《創造101》中的排名有危險,可能會被淘汰。獨具創意的拉票方式也被冬粉們用得出神入化,像“你一票,我一票,菊姐還能繼續跳”的順口溜,“半杯星巴克,菊姐變快樂;一杯一點點,菊姐走更遠”的廣告語,甚至連網路“漂流瓶”的留言,都能看到為王菊投票的聲音。
菊姐
“製造王菊”,很難被看成只是冬粉力量的單方向作用。在綜藝觀察者納蘭驚夢看來,王菊作為社交網路爆點被引燃,很難排除節目《創造101》及其背後平台騰訊的助推。“綜藝依靠剪輯來樹立人設,尤其是人數眾多的女團節目,鏡頭給誰不給誰,一次給多長時間,都有精確的計算。”納蘭驚夢指出,在第六期中,節目組針對王菊不僅有專門的“表情包”動作再現,還有馬東大師課上王菊的問答,以及針對網友扒出王菊舊照來採訪王菊的設計,那一段引發眾人共鳴的女性獨立精神自白就此出爐。
不少王菊的“黑轉粉”“路轉粉”也紛紛表示,這一期節目中塑造的王菊都是因為她高情商、坦率、獨立的態度而對其產生好感。“為什麼要支持王菊出道?因為希望有一天你的女兒會指著電視裡的王菊說‘我也要像她一樣獨立’,而不是指著電視裡千篇一律包裝好的女團說,‘我也要像她一樣的鼻子’。”科技媒體愛范兒運營編輯鄭曉冬指出,“有一類國外視頻在國內一直很受歡迎,內容是歐美網紅們在面對網友攻擊時翻白眼、直接回懟、無情冷笑等。視頻中的那些人用非常直白的方式,完成了大多數網友們想做又沒做到的事情,所以他們的表演受歡迎。”
“國內缺乏這類內容,也缺乏這類藝人或者網紅,而王菊在鏡頭前的表現恰好滿足了這一部分網友的情緒需求缺口。”鄭曉冬說。小米科技音樂部新媒體負責人張澳從網際網路傳播的角度分析,當女團的標準被界定為直男審美,滿屏都是嬌滴滴的賣萌、可愛型女生,王菊的真實與樂觀就顯得與眾不同。
“如果一個品牌遇到同質化局面且非常嚴重的時候,唯一的應對策略就是差異化,差異化的本質是為冬粉提供一種選擇你而不是別人的理由。”張澳說,在女性偶像的圈層中,什麼樣的女性更能代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顯然,特立獨行的王菊提供了另一種可能。

社會評價

在王菊變成一個社交話題後,不少觀點都傾向於認為“王菊現象”其實是被網際網路平台製造出來的熱點,畢竟王菊及《創造101》所在的騰訊視頻,是一個具有相當大能量的製作和播出平台。不過,節目研發製作方七維動力創始人、製片人都艷表示,其實節目組並沒有預料到誰會紅。
當時在經紀公司面試《創造101》的選手時,王菊是經紀人的身份,但是她等所有人面試結束後主動嚮導演提出,“我可不可以試一下?”都艷稱,王菊在15歲時就想進女團,但因為一場事故用了很多激素而長胖,因此無奈放棄夢想。這次她想爭取一次,導演組便給了她一個機會。“王菊吸引我們的特質就是精神獨立、勇敢、自信,這也是我們想要呈現和表達給客群的內容。”都艷說。
王菊所在的公司老闆也對外接受採訪,對於這次王菊的爆紅感到十分意外。王菊活潑開朗,加班通宵沒喊過苦和累,僅用半年就晉升為助理經紀人,學廣場舞出身的她還曾自願在公司教模特跳舞。對於是否炒作的問題,老闆耿直地表示,“我們也是想的,但是公司想炒作炒不了那么大,這至少得花幾億元,我們沒有這個能力。”
由於王菊冬粉的強大傳播力,已經有不少評論將王菊與當年的李宇春相比,而偏向歐美風格的她也被冬粉力捧,認為是可以匹敵國外麥當娜和LADY GAGA的時代偶像。對此,有不少專業觀點也開始為這場網路熱潮降溫,直言“王菊火不過三天”。“影視獨舌”主編楊文山指出,王菊的火很大程度上和王菊無關,“是大家通過一種方式在刷存在感,為王菊投票像是一種類似接頭暗號的傳遞遊戲,節目中通過投票決定選手成敗的設定,也為冬粉們提供了一種扭轉乾坤的自我賦權的享受。”
“目前來看,表情包、拉票口號和圖片刷屏,都是冬粉們以客群的身份在參與內容生產,但民間力量究竟多大程度上能夠影響一個組織機構主導的大眾文化的再生產,其實還要看後續女團出道的運營。”楊文山表示,如果王菊在節目中未能走到最後,這場冬粉的狂歡或許很快就偃旗息鼓,但倘若真的依靠社會熱度走到最後,成為出道11人,“王菊現象”就足以成為談資和一種文化符號。張澳也指出,在浩浩蕩蕩的綜藝潮流中,什麼樣的偶像可以屹立不倒?“靠顏值,或許可以紅極一時,但是靠才華,才會讓一個偶像立於不敗之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