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卡滿族鄉

莽卡滿族鄉

莽卡滿族鄉地處吉林省長春市九台城區東南65公里,東經126°24',北緯44°15'。鄉政府駐舍嶺村,莽卡滿族鄉轄12個村,其中有7個滿族村。常住人口23139人(2017年)。松花江流經我鄉5個村。隔江與舒蘭市相望;南邊與吉林市昌邑區土城子鎮接壤;北鄰其塔木鎮;西接胡家回族鄉。南北長21公里,東西寬10公里,幅圓153平方公里。莽卡滿族鄉地屬溫帶氣候,全鄉有耕地7097公頃,以種植水稻為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莽卡滿族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九台城區
  • 下轄地區:12個村
  • 電話區號:0431
  • 郵政區碼:130512
  • 地理位置:吉林省長春市九台區
  • 面積:153平方公里
  • 人口:23139人(2017年)
  • 車牌代碼:集A
基本簡介,面貌,歷史,風俗,前景,河流資源,特色產業,旅遊資源,歷史傳說,

基本簡介

面貌

位於長春市九台區東南端,轄12個村,114個社,44個自然屯,幅員面積153平方公里, 耕地面積7097公頃,其中水田2456公頃,常住人口23139人(2017年。其中滿族占30%,其鄉政府所在地在舍嶺屯。莽卡鄉開發於明朝正德十五年,清末這裡為鄉郵,歸吉林將軍管轄,中華民國時為吉林縣二區,1949年解放,成立九台縣舍嶺區政府,1956年成立舍嶺鄉政府,1958年為其塔木公社舍嶺管理區,1961年成立沿江人民公社,1987年成立莽卡滿族鄉。
莽卡滿族鄉地理位置

歷史

莽卡滿族鄉因莽卡屯而得名。而莽卡在滿語中是沙丘的意思。莽卡屯地處松花江西岸,隔江與舒蘭相望,地勢平坦,土地肥沃,舟楫往來水路交通便利,可以說依山傍水,江山如畫。據《九台文史資料》介紹,莽卡屯,明代屬扈倫女真烏拉部。早在滿清年間(公元1650年)即有滿族正白旗佟姓大戶人家“隨龍征討”,首先來此開荒占草。接著又有滿族楊、石兩姓人家相繼來此開荒種地,慘澹經營。到了乾隆年間(公元1730年)又有旗人韓姓人家來此落戶,這樣,此屯逐漸形成了。後來,人們便把先來此地的佟、楊、石、韓四姓稱為“四大家族”,其中楊姓居多。
莽卡滿族鄉莽卡滿族鄉

風俗

莽卡滿族鄉轄12個村,總人口為33355人,其中滿族人口占36%。滿族信仰薩滿教。在祭祀祖先時,“薩滿”頭戴神帽,身穿長布裙,腰系響鈴,擊鼓而舞,口唱神歌,歌頌太平,讚頌祖先的功德,每逢農曆龍、虎年舉行儀式,續修家譜。滿”(傳說中的神)相傳幾百年前,松花江岸邊有兩位大薩滿,一位石薩滿,奇克特力氏,也就是石姓頭位太爺崇吉德;另一位敖薩滿,鄂濟氏,是石薩滿的內弟。兩位神通廣大,法力無邊,各自領導一個家族,互相不服。決定水中鬥法一決高下。於是敖薩滿把單鼓撇在江里,立刻變成一隻小船,敖安安穩穩坐與船上,向對岸漂行。石薩滿跳下水中,變成一條象船那么大的魚,乘風破浪向敖薩滿的船撲來,卻被敖薩滿事先準備好的魚叉刺透了石薩滿的脖頸,當場死亡“薩。
莽卡滿族鄉莽卡滿族鄉
石薩滿死後,當晚給妻子託夢,不要出靈,等七七四十九天,就可復活,可報一叉之仇。誰想妻子是敖薩滿的姐姐,就把夢中之事告之於弟,弟一不做二不休,趁天黑人靜,動員鄂濟氏族人用柴禾把石薩滿的棺材燒了,在燒的過程中忽聽一聲巨響,只見大薩滿崇吉德身穿神衣,頭戴神帽,凌空而起飛升了,成神了。奇克特利哈拉從此留下“火鍊金神”——也就是“跑火池”的祭祀習俗,傳承至今。

前景

如今的莽卡滿族鄉依山傍水,山清水秀,土質肥沃,盛產水稻,是遠近聞名的魚米之鄉。經濟發展很快,人民生活比較富庶,正在向現代化新農村大步邁進,相信莽卡滿族鄉的前景會更加美好!
莽卡滿族鄉莽卡滿族鄉

河流資源

鄉內河流主要有兩條:一條是發源於永吉縣,流經本鄉石屯村的南大河,全長15公里;另一條源頭在胡家鄉境內,流經莽卡滿族鄉張莊子村的北大河,全長25公里。這兩條河均屬季節性河流,雨季流量充沛。 鄉內有海拔724米高的尖山和海拔718米的大哈達山(民間稱馬達山),莽卡滿族鄉山地國有林面積為1300公頃;境內中西部各村地下蘊藏著豐富的煤炭資源;鄉內開採的花崗岩青石石料,成為建築行業的搶手貨。
莽卡滿族鄉莽卡滿族鄉

特色產業

結合莽卡鄉實際莽卡滿族鄉在畜牧業發展中,從多方面對養殖戶進行扶持,引導農民建立畜牧業養殖小區,成立各種養殖協會,搞好畜牧業的發展。為了讓農民儘快富起來,莽卡滿族鄉黨委、政府按照九台市里的部署,多次召開會議,部署任務、落實責任,對重點村屯由鄉里主管領導親自抓,積極號召引導農民發展畜牧業,把畜牧業作為莽卡滿族鄉的主導產業來抓。為了引導農戶由小規模的養殖向大規模方向發展,莽卡滿族鄉對發展養殖業的農戶進行全力扶持,多次組織畜牧專家,為養殖戶進行飼養、免疫等方面技術培訓,解除農戶的後顧之憂,在各項措施的扶持下,莽卡滿族鄉農民發展畜牧業的積極性非常高。這個鄉的畜牧業經過幾年的努力,畜牧業呈現出了繁榮的景象,由分散零星向規模化、集中化方向發展,莽卡滿族鄉已建成畜牧園區4個,100頭以上的規模發展大戶50個。其中養豬500頭以上的大戶有3戶。2007年莽卡滿族鄉育肥牛存欄2萬頭,商品豬存欄4萬頭。獺兔存欄15000隻,全鄉畜牧業產值迅速提升。
莽卡滿族鄉莽卡滿族鄉

旅遊資源

到“九台”旅遊,以莽卡滿族鄉和胡家回族鄉的民俗最具特色。位於松花江西岸的莽卡鄉曾是康熙東巡棄舟駐足之地,現有古蹟14處,其中“松江山城”和“北山遺址”為市重點文物保護地。這裡至今仍保持著濃郁的滿族風俗習慣。胡家鄉回族村民在飲食、居住、婚嫁、喪葬、節慶等生活方式上,仍維持著本民族的傳統,古樸純厚的民風民俗,令人增長見識,眼界大開。這一發現,為九台增添了許多神秘的色彩,更為九台旅遊業增添了耀眼的亮點。歷史上長春是清朝的龍興之地,九台是大清龍脈所在之地,故從歷史和旅遊業的角度來講,九台被稱之"龍城",作為"龍城"的九台人熱忱歡迎您的到來。將神秘古老的民俗風情融入到現代旅遊大潮中,也是我市旅遊的一大特色。神秘悠遠的薩滿文化是滿族文化中的精品,薩滿教的產生是人們出於對始祖起源自然奧妙的探求,以及要求征服自然和支配自然的強烈願望。其中的薩滿是古老的薩滿教中對作為能與神溝通,傳達神意的人的稱呼,大薩滿是薩滿文化聖殿中最高的主宰者,而且大薩滿可直接參政,掌握著家族的文化、祭祀等。家族 中的大事一般要由族長與大薩滿商議決定。長春市九台區莽卡鄉東哈村錫克特禮哈拉石氏家族是吉林省對薩滿文化保持和傳承比較完整的薩滿世家。在第十屆長春滿族頒金節暨薩滿文化周開幕式上,65歲的大薩滿石文泰率其他范滿表演的跑火池,是整個開幕式的壓軸大戲。大薩滿和其它薩滿穿過5米長的燒得正旺的木炭幾個回合,腳部卻安然無恙,不禁引起在場觀眾熱烈的掌聲和驚嘆。滿族風情中錦州渡口、是康熙皇帝東巡拜祭長白山的登船處,1982年,確定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胡家回族鄉,有吉林省最早的清真寺--蜂蜜營清真寺;朝鮮族以新麗村最為有名,市旅遊局預計把它建成集吃、購、游、玩於一體的朝鮮族民俗旅遊度假村。追溯歷史,感悟先人活動遺蹟,這就是九台的名人古蹟旅遊,九台曾是康熙東巡之地,乾隆皇帝飲馬之地、宋徽宗宋欽宗北狩之地、溥儀溥傑沐浴之地、金日成革命活動聖地、大清龍脈所在之地。這是個既可以觀賞風景又可以領略滿族人民生活習慣的地方。
莽卡滿族鄉莽卡滿族鄉

歷史傳說

莽卡滿族鄉因莽卡屯而得名。而莽卡在滿語中是沙丘的意思。
莽卡滿族鄉莽卡滿族鄉
由於莽卡屯地處松江邊,沙多土細,每當春季,狂風捲起,黃沙滿天,落在村邊一帶,形成了漫長的沙崗,宛如一條巨蟒臥在村邊,阻擋行路,人們出入屯子很不方便,因此老百姓就給這個屯起名叫莽卡(沙丘)屯。莽卡滿族鄉也因此而名之。
莽卡滿族鄉歷史比較悠久。據《九台縣文物志》載,早在青銅時代莽卡鄉舍嶺村舍嶺屯就有人們在生活,一處“北山遺址”可以為證。遼金時代,莽卡鄉松江村仍有富家墳遺址、松江山城,是遼時期的古城,莽卡鄉松江村小錦州屯。九台市境內迄今發現的遼金時代的古城址共22處,莽卡就占了7處,即:東尤屯古城、城子山古城、江西古城、邱家溝古城、南城子古城、後葦子溝古城和富家墳古城。同時還有古窯藏址一處,即謝屯窯藏,位於謝屯村五社。明清時代古墓葬一處,即博爾哈通古墓葬,位於謝屯村博爾哈通屯。由於莽卡歷史久,所以出土文物頗豐。現九台市文物管理所現存的各時期的重點文物63件中,莽卡鄉出土的文物就達12件,既有青銅時代的刮削器、石核、打制石斧、又有金時的銅嘎拉哈、鐵鐮鐵刀,也還有明清時的白色釉青花瓷碗、豆綠瓷瓶、青銅短劍、長木柄銀勺、纏枝牡丹紋銅牌飾、三角鱗紋銅牌飾、銅鈴、銅器柄、鳳首龍尾銅飾件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