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人

莽人

莽人,指的是雲南省金平縣居住最後一個中國原始部落。莽人一直是一個鮮為人知而帶有神秘色彩的族群,因為他們迄今還不過百戶人家,人口僅六百餘人,直到2009年4月,才被歸族為布朗族,但保留莽人的稱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莽人
  • 性質:原始部落
  • 人口:六百餘人
  • 歸類時間:2009年4月
  • 民族布朗族
  • 分布:中國和越南寮國
簡介,歷史進程,沿革,政府關注,習俗,生活,生育,

簡介

莽人分布在中國越南寮國等三國,由於居地隱蔽僻遠,迄今為止有很少學者去調查研究。在中國,莽人指的是雲南省金平縣居住最後一個中國原始部落,一直是一個鮮為人知而帶有神秘色彩的族群,因為他們迄今還不過百戶人家,人口僅六百餘人,直到2009年4月,才被歸族為布朗族。而且一向野居在中越邊境的高山密林中,進出極為不易,於是幾乎成了深藏不露的世外部落了。
身著節日盛裝的莽人老人身著節日盛裝的莽人老人
1957年,中國莽人散居在今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金水河鎮烏丫坪辦事處和南科辦事處西南部,沿中越邊境線我方一側的原始森林中,包括雷公打牛、落鄔、坪河上、坪河中、坪河下、河頭、管木、納西、邊界、龍樹、草果坪、南科等十二個小居住點。當時小的村落只有五、六戶,大的村落也不過十來戶。
1957年春天,在當地人民政府和人民解放軍駐軍部隊及相鄰民族的幫助下,原來的十個小居住點合併為今天的雷公打牛、坪河中寨、坪河下寨、南科寨等四個自然村,九十六戶,五百七十五人(1995年末統計數)。
從莽人的圖騰姓氏看,它始於何時,尚難於完全說清楚。但莽人所行的圖騰姓氏中,多少會反映出一些圖騰姓氏的來源。
莽人,是一個至今尚未識別族屬的民族群體,從1990年開始,有學者先後到莽人地區實地調查了七次,頗有所獲。“莽人”自稱“莽(mǎng )”,兼有“山民”或“聰明”之意。金平莽人自稱“莽”,傣族稱其“岔滿”,越南人又稱“芒地奪”,還有“阿比”、“巴格然”等別稱,意為高山上的人。
莽人一般身材不高,皮膚黝黑,雙腿粗壯有力。他們赤腳奔走如飛,負重百多斤重。男人過去以打獵為主,有時進深山狩獵一去就是幾天;而女人們主內,在家採集老林中的野果、野菜和從事一些簡單的農務。他們的群體精神很強,不管誰獲取了獵物、野果等物品食物,都要和全寨分享。

歷史進程

沿革

莽人是中國古代“百濮”族群的後裔,語言屬於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的一支。莽人自稱“莽”,漢意為“山民”或“聰明”。他稱有“岔滿”、“阿比”、“孟嘎”、“巴格然”、“崩歐然”、“拉莽”等,這是當地傣族瑤族苗族拉祜族哈尼族彝族等鄰居民族對莽人的稱呼。
莽人莽人
明朝中期“莽人”先人散居在雲南省紅河州文山州境內,到明末清初流散在越南老街省萊州省境內,清朝末期又有部分“莽人”從越南遷回我國的金平縣一帶。
19世紀30年代末到20世紀50年代初,因民族壓迫和戰爭摧殘,為保護族人的生命安全,一些莽人逃避到今中越邊境地區一側的高山密林之中,他們過著岩洞當房住,野果當飯吃,樹皮當衣穿的流動性的原始採集、狩獵農耕生活。20世紀50年代中期後,黨和政府動員他們出林定居定耕,幫助他們建蓋房屋,教他們開田種地,從此,莽人結束了100多年在原始森林中避難的悲慘生活。
莽人居住地莽人居住地
2008年,國家出台了對於莽人、克木人的綜合扶貧規劃,分別修建了牛場坪村、平和村和龍鳳村。原雷公打牛寨的莽人搬遷到了現牛場坪村,原坪河中、下寨的莽人搬遷到了平和村,原南科寨的莽人在搬遷到了龍鳳村。
在雲南紅河州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金水河境內的大山深處,生活著一個靠“挎箭執弩,打獵為生”的原始部落,他們被稱為“莽人族”。
周邊幾個村寨的“莽人族”不過六百多人,他們普遍身材不高,最高者也不過一米六。但他們皮膚黝黑,雙腿粗壯有力,一年四季都光腳。他們爬山的本領令人叫絕,任憑山高坡陡,他們都一雙赤腳奔走如飛,並且可以背負一百多斤重的東西,一天能翻越六七十公里的山路。他們與外界溝通的唯一方式是用自編的竹具到鎮上換些鹽巴之類的東西。
直到上世紀50年代末,莽人才在黨和政府的關心和幫助下走出深山老林,把原來的14個散居點合併為南科新寨、坪河中寨、坪河下寨和雷公打牛4個村子,建屋安居,開田種地,並初步建設了一些基礎設施,生產、生活條件有了一定改善。但是社會發展比較緩慢,2007年,莽人農民人均有糧僅244公斤,人均純收入僅489元。而其人口,也僅從1960年的64戶312人增至百餘戶600餘人,其中大部分是文盲。
莽人莽人

政府關注

莽人族”在猶如世外桃源的深山之中過著屬於自己的生活,海拔2290米的中越界山———刀寨山被莽人稱為“神山”,這裡山青水綠,養育著一代又一代的莽山人。但莽人族有一個怪異的習俗———忌諱綠色。雖然他們代代生活在綠色掩映的深山之中,但從不把帶有一丁點綠色的東西帶入室內。因為綠色對莽人來說是鬼魅之物,會給自己的部落帶來災難。
據說莽人的抵抗力出奇的好,很少得病,壽命一般都在七八十歲。就連百歲老人都能翻山越嶺,這可能與他們長年食用野生植物有關。
莽人是我國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少的一個小族群, 直至2009年4月,才被歸族為布朗族。莽人共有681人,分布在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金水河鎮南科村委會和烏丫坪村委會。20 世紀40 年代末前,他們散居在今中越邊境地區我方一側的高山密林之中,東一家西一戶地過著游居游耕的生活。。20世紀60年代,當地政府引導莽人走出深山開始了定居生活,但由於生產水平低下,莽人民眾的生活極度貧困。2008年以來,當地政府認真落實國家有關部署,實施莽人綜合扶貧項目安居工程建設,為當地莽人解決住房等問題。
莽人第一次看電視莽人第一次看電視
莽人落後貧困的生存狀態引起了中國政府的重視。2008年1月,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分別作出批示,要求幫助莽人儘快擺脫貧困,解決他們的生產生活問題。
雲南省金平縣按照統一要求和部署,於2008年5月實施莽人綜合扶貧項目建設,為莽人民眾蓋房子、建學校、建衛生所、文化活動室、改造中低產田等,徹底改變了莽人山區不通路、不通水、不通電等原始、落後、貧困的面貌。

習俗

生活

莽人,是中國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少的一個小族群,直到2009年4月,才被歸族為布朗族。有關專家認為,莽人可能是中國古代“百濮”族群的後裔,語言屬於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的一支。莽人一般身材不高,皮膚黝黑,雙腿粗壯有力。莽人雖然定居定耕已有50餘年,但他們仍居住在偏遠的山區,交通十分閉塞,很少受外民族先進文化的影響。因此,莽人的生育禮俗中還保存著自己獨特的文化。
圖為莽人民眾乘坐汽車喜遷新居圖為莽人民眾乘坐汽車喜遷新居
他們赤腳奔走如飛,負重百多斤。男人過去以打獵為主,有時進深山狩獵一去就是幾天;女人則在家採集老林中的野果、野菜和從事一些簡單的農務。他們分享食物,過著原始社會的生活。

生育

“莽人”的生育習俗中至今都保持著獨特的形式。他們認為生孩子是天神賜的,如果婦女不育就要去祭神。
莽人莽人
莽人認為婦女受孕是某種神秘力量進入婦女腹內的結果,認為世界萬物都有靈魂。因此,孕期的生病、分娩時的難產、畸形兒的降臨、嬰兒的死亡等,都歸之於超自然神秘力量的作用,對之產生恐懼感和依賴感。莽人認為婦女生孩子是天神賜的,所以婦女不育就要祭神。過去,除了本氏族的正常孕婦可以在家生育外,其他非正常孕婦包括非婚懷孕和結婚時沒有舉行過婚禮儀式的孕婦不能在家生育,必須實行隔離。非正常孕婦臨產前幾天,夫妻倆在自家的房前屋後用芭蕉葉搭一間簡易窩棚,在棚內舉行安家儀式,夫妻倆進住後,孕婦方可在窩棚內生育。
莽人生孩子不去醫院,民間也沒有專門的接生婆,妻子生育,由丈夫擔任接生任務。莽人婦女初孕者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分娩,有的孕婦在半路上分娩,有的孕婦在家裡無人時分娩。胎兒出生後,用沒有消毒的鐵刀和竹片來斷臍,並用冷水為嬰兒洗浴,所以莽人的嬰兒死亡率較高,莽人的人口增長速度非常緩慢。
過去,莽人婦女胎兒娩出後滿一輪(12天)才能回家。如今很多婦女產後的第2天就可回家了,但進家時,產婦禁止走正門,只能由後門進入屋內。第3天,由家長殺雞祭祖,祈求祖靈保佑嬰兒。產後不滿一個月,產婦不能從正門出入。莽人嬰兒出生後(一般3天內),進入嬰兒家的第一位外人,不論民族,也不分男女和身份,嬰兒的父母都要殺雞招待來人,並請求給嬰兒取名。按照當地莽人風俗,來人最好不要拒絕,據說這是彼此的福分所在。為嬰兒取名後,來人即成為嬰兒日後的“乾爹”或“乾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