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周故里(山東菏澤說)

莊周故里(山東菏澤說)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莊子故里位於今山東省菏澤市。莊子(約前369~前286年),姓莊,名周,字子休(一說子沐),戰國時期宋國蒙(今山東曹縣南)人。他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是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學思想的繼承和發展者,先秦莊子學派的創始人。後世將他與老子並稱為“老莊”,他們的哲學稱為“老莊哲學”。

《史記》載:莊子曾當過漆園(今東明縣東部有遺址)吏。《莊子》一書載:他垂釣於濮水 (東明縣域古有濮水二支,又稱普河),曾借粟於監河侯。他拒絕楚威王的聘相,而隱居於南華(今東明縣東北部),著書授徒,生兒育女,直至終老。唐代據此,於公元742年(天寶元年)詔改離狐為南華縣,詔號莊子為“南華真人”、所著《莊子》一書為《南華真經》。1995年、2007年,兩次召開的全國莊子研討會,都認定東明縣為莊子故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莊周故里
  • 地理位置:山東省菏澤市曹縣、東明縣
  • 著名景點:南華莊子觀、莊子釣魚台
歷史變遷,史料考證,文物,漆園,濮水,南華山,文化開發,後世紀念,

歷史變遷

據《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莊子者,蒙人也,名周。潘建榮通過對古代地理行政區劃的變革和地名喬遷的研究推斷,莊子故里之蒙,即西漢蒙縣故城在今曹縣之南;“為吏之漆園”在今菏澤城西北;終老死葬之地在今東明縣莊寨村。這三地都在山東省菏澤市境內。
莊子出生地是戰國的蒙,即西漢初期的蒙縣,這個說法,自古沒有疑義。西漢元朔三年,蒙縣駐地置薄縣,於東南三十里新建蒙縣,從此,出現了《水經注》中的蒙縣故城和大蒙城的說法。漢朝至唐朝,這一代屬於宋州,所以產生了莊子故里商丘說;自唐元和年至元末,這一帶屬於考城縣,即今河南民權縣,故產生了莊子故里民權說;元末明初,一條黃河把蒙縣故城和大蒙城遺址與河南、 商丘縣分開。明洪武二年,於盤石鎮建曹縣,把位於黃河左岸的蒙縣故城和北岸的大蒙城遺址劃屬曹縣境內,一直到現在。
莊子,蒙人也”之“蒙” ,在今山東曹縣之南古蒙縣。古代曹縣境內有漆園城、莊子觀、莊子墓等遺蹟。“唐《括地誌》記:“漆園故城在曹州冤句縣北十七里,莊周為漆園吏,即此。 ”後來冤句故城劃入菏澤市牡丹區境內。金代正隆年間,為了避開河患,東明縣城遷往黃河北岸冤句故城之後;明弘治年間再次遷到濮水北岸的南華之境,莊子觀、莊子觀歸屬東明縣。元代以前,東明與今同名而異地,南華與今同地而異名。

史料考證

文物

《史記》曰“ (莊)周嘗為蒙漆園吏” 。那么,漆園在哪裡呢?唐《括地誌》載“漆園故城在曹州宛句縣北十七里,莊周為漆園吏,即此”。明《一統志》載:“漆園城在東明舊縣(今東明集村)東北二十里,今名漆園村,內有莊子廟,以其嘗吏於此也” ,此論亦見於明《濮州志》 、清《山東通志》 、 《曹州府志》,據考東明縣陸圈鎮裕州屯為漆園遺址。
山東省東明縣聲稱迄今為止,已發掘出有關莊子文物、遺存、遺址等百餘件(處),發現唐宋以來有關莊子的歷史文獻資料百餘篇,證明莊子在此地生活,為官,著書。
司馬遷所著《史記·老莊申韓列傳》曾這樣記載:“周嘗為漆園吏”,另一部史學典籍《水經注》也曾記載:“濮城之側,有漆城”,《史記正義》轉引《括地誌》和《太平寰宇記》中也有漆園城在曹州冤句縣北的記載,這都是較早的歷史地理文獻。此外,明《統一志》、杜佑《通典》及乾隆年間的《山東通志》、《曹州府志》、《東明縣誌》均記載清楚,莊子辭去漆園吏後就在南華山隱居,著書、授徒,並且卒於此、葬於此,其嫡系後裔便在此地繁衍生息,慢慢地形成了自然村落,被稱為莊寨村至今。
莊周故里
2007年7月,東明縣小井鄉裴子岩村發現有塊石碑,叫裴子岩創建明陽寺碑,為明萬曆四十年即1612年四月創建明陽寺所刻。其碑文說:“東明在周時為漆園,即莊周為吏處”。目前,東明縣已經發現挖掘了“登雲橋”碑、黃軍營古碑、裕州屯重修莊子觀萬民感恩碑、古漆園裕州屯村重修東嶽祠碑、陸圈鎮岳蔣莊重修關帝高廟記事碑,另有城關鎮毛營重修小單觀音龍門寺碑等13塊。
2007年在東明開發區西袁旗營村挖掘出明代重修普河橋碑記和古拱橋,該石碑系明嘉靖38年,即1559年重修普河碑記,距今已452年。古拱橋埋深4米左右,從橋的方位可以看出當時河水是西南、東北走向,東北方向4華里左右即是古漆園遺址,也就是今天的東明縣陸圈鎮裕州屯行政村。據當地百姓口傳,袁旗營村前身就叫普橋村,後因明朝朱棣屯兵改名為袁旗營。《東明縣誌》乾隆二十一年版(1756)記載:“普河橋離東明縣城東南八里。”

漆園

《史記》蘇秦說魏襄陽王曰:大王之地,東有淮,潁,煮棗是也。有漆園,莊周為蒙漆園吏。則冤句亦蒙地矣。宋歐陽忞《輿地廣記》卷七:望冤亭縣,本曰冤句,二漢屬濟陰郡,晉屬濟陽郡,隋屬濟陰郡,唐屬曹州。皇朝大觀二年,改為冤亭,有故煮棗城。《括地誌》載:漆園古城在曹州冤句縣北十七里、冤句城在今曹州西南界內。曹州,春秋之曹國,為宋景公滅於魯哀公八年,地故為宋有。莊周故亦宋之官也。《太平寰宇記》卷十三:漆園城在縣北五十里,莊周為吏之所,舊置監,今漆園城北,有莊周釣魚台。《元和郡縣圖志》載:“冤句東至州(古曹州)四十七里,漢舊縣也,漢初屬梁國,景帝時屬濟陽郡。《水經注》卷八濟水條載明:濮渠之側,有漆城。《中國歷史地圖集》標註:濮渠流經東明縣北部。
莊周故里(山東菏澤說)
《大清一統志》卷三十六:莊周墓在東明縣東北漆園城,有廟。《山東通志》卷九古蹟條載:曹州有漆園城,在古冤句縣北七十里,莊周為蒙漆園吏,城北有釣魚台。上述記載對照《中國歷史地圖集》均是現在的東明縣的裕固屯村。乾隆年間出版的《東明縣誌》則明確寫道:漆園城,址在縣東裕固屯村前,即為莊叟為吏之故地也。

濮水

《莊子·秋水》記載:莊子釣於濮水。這個濮水在何處也是判定莊子故里的一個重要依據。《辭海》濮水詞條寫明:濮水,古水名,流經春秋衛地,即所謂桑間濮上之濮。一稱濮渠水。上下游各有二支:上游一支首受濟水於今河南封丘縣西,東北流;一支首受黃河於今原陽縣北,東流經延津縣南;二支合流於長垣縣西。東流經縣北至滑縣東南,此下又分二支:一支經山東省東明縣北,東北至鄄城南注入瓠子河;一支經東明南,又東經菏澤市北入巨野澤。《辭源》濮水詞條寫明:濮水,又名濮河,濮渠,普河,為古黃河濟水分流。《詩·衛風》所云:“‘桑間濮上’,《左傳》哀公二十七年齊師救鄭及濮,莊周垂釣於濮,均指此。”《水經注校》說:“秦始皇徙衙君角於野王,置東郡,治濮陽縣,濮水經其南,故曰濮陽也。”按現在的實際地理位置,濮陽在東明的北面,兩縣地連地,村連村,“濮水經其南”,當是流經東明境。按《中國歷史地圖集》標註的濮水流經與上述說法也完全相同。《水經注》卷八:“濟水:濮水之側,有漆城。”《竹書紀年》:梁惠成王十六年,邯鄲伐魏,取漆,富兵,城之者也。或亦謂之濮苑亭。《春秋》:寧武子與魏人盟於菀濮。杜預曰:“長垣而南近濮水也。”按《東明縣誌·地理篇》說:“秦時今縣之西南屬碭郡之濟陽,東及東南屬東郡之宛朐,北為東郡之濮陽,西為東郡之上垣。”這又與《水經注》、《水經注校》中的說法相吻合。還有更明確的說法,如《濮陽縣誌》引《開州志》說:“濮水自鎖城附近流入濮陽縣境,經濮陽故城南(今故縣村)東北,從此後分為二支:一支經山東東明縣北,至鄄城縣南,注入瓠子河;一支經東明縣南,東經菏澤北,注入巨野澤。後因濟水涸竭,黃河改道,濮水逐漸淹沒。按照《中國歷史地圖集》的標繪即是。
莊周故里(山東菏澤說)
莊周故里(山東菏澤說)
東明縣的北鄰即是濮陽縣。水北為陽,濮陽即在濮水之北而得名;東明的東北即濮水的下游有臨濮,系鄄城縣的臨濮鄉所在地;在濮陽的東南方還有稱濮州的地名這足以說明此標繪是準確的。《水經注》卷八:“濟水:濮水之側,有漆城。”《竹書紀年》:梁惠成王十六年,邯鄲伐魏,取漆,富兵,城之者也。或亦謂之濮苑亭。《春秋》:寧武子與魏人盟於菀濮。杜預曰:“長垣而南近濮水也。”《東明縣誌·地理篇》記載:“秦時今縣之西南屬碭郡之濟陽,東及東南屬東郡之宛朐,北為東郡之濮陽,西為東郡之上垣。”這又與《水經注》、《水經注校》中的說法相吻合。還有如《濮陽縣誌》引《開州志》說:“濮水自鎖城附近流入濮陽縣境,經濮陽故城南(今故縣村)東北,從此後分為二支:一支經山東東明縣北,至鄄城縣南,注入瓠子河;一支經東明縣南,東經菏澤北,注入巨野澤。後因濟水涸竭,黃河改道,濮水逐漸淹沒。”

南華山

唐天寶元年,唐玄宗李隆基詔封“莊子為南華真人,”將莊子著作定為“南華真經”,並於同年將離狐縣改為南華縣。《曹州府志·人物誌》 “莊周隱於曹之南華,著書數萬言,後人稱《南華經》。唐貞觀二年建祠州北,名南華觀。南華,是莊子退隱後生活居住的地方,南華山是南華附近一座小山。
莊周故里(山東菏澤說)
南華山遺址,據考從李莊集所在的南華故城往西延伸三十里,直到東明縣菜園集莊子廟村,這一帶連綿不斷的土丘,就是當年的南華山。明嘉靖年間修撰的《山東通志》記載:“曹有南華山,世傳為莊子棲隱之地” ;“ (莊周)隱於曹州之南華山,因名其經曰《南華》 ” 。戰國時,此地周圍儘是長滿漆樹的高大土丘,環境幽雅,交通閉塞,遠離干戈擾攘,在此隱居,當是一個比較理想的處所。

文化開發

莊子死後葬於山東東明莊寨村北,莊子墓座落在商周文化遺址上,文物部門曾對該遺址發掘出的陶器殘片等進行考察鑑定。東明莊寨的莊子觀始建於唐貞觀二年,歷代一再重修,東明保存和新發掘出的碑刻清楚地記載了明代和清代重修莊子觀的史實。
東明縣規劃建設了全面系統的莊子研究資料庫和莊子網站,及時收集保存有關資料,發布研究成果,為世人了解莊子、研究莊子提供更加翔實的資料。分布於曹縣、菏澤、蘭考、杞縣、原陽等縣市的莊氏宗親,於1988年再次為東明莊寨集資重修莊子觀。
莊周故里(山東菏澤說)
莊子及其文化在東明縣影響極深,歷代官府都非常重視莊子及其文化的繼承與傳播,地方史志多有記載。1995年和2007年,東明成功舉辦了兩屆全國莊子研討會,來自北京、上海、河南、山東等地大專院校、社會科學研究機構等單位的先秦史、思想史、哲學史、文學史、歷史地理等方面的100餘位專家學者,就莊子生平里籍及思想進行了認真探討和細緻論證。專家們實地考察了與莊子生平里籍有關的漆園故址、莊子觀、莊子墓、南華山舊址及與此有關的墓碑、石刻、族譜等,還到莊子嫡系後裔集中居住的莊寨村進行了訪問,聽取村民的介紹。與會專家一致認為,莊子一生做官、退隱、著述等活動及其死後墓葬之地均在東明。
多年來,東明縣莊子文化研究會先後收集、整理有關莊子的傳說、故事十餘篇,已報批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先後投資上百萬元出版發行了《莊子故里在東明》、《南華故事選》、《南華真人在南華》、《莊子在東明》、《南華雅集》、《彭惠卿書莊子》等書籍畫冊十餘部,40萬餘冊。還在《光明日報》、《齊魯學刊》等各級報刊發表學術文章幾十篇。
莊周故里(山東菏澤說)
在發掘思想資源的同時,東明縣大力提升城建文化內涵,努力打造莊子文化品牌。2000年投資1300餘萬元,建設了以莊子思想文化為主要內容的萬福公園,內有莊子紀念館、莊子書畫院、莊子研究中心、南華故事畫廊等。2010年投資1.3億元建設南華公園,內部建設有南華廣場、莊子文化廣場,建設高達20.11米的莊子塑像,注入莊子寓言故事浮雕與石刻。2011年投資4000多萬元建設逍遙遊綠色萬福長廊,在曙光路與106國道交叉處建設逍遙遊景點。迎客石由著名書法家劉守安書寫“逍遙遊”,廣場建設四塊文化牆,正面以莊子出世、逍遙遊、莊周夢蝶、南華授徒為題創作壁畫石刻。
東明縣在菜園集鄉打造莊子主題公園、莊周文化廣場。內設莊子生平展覽館,展示莊子的思想和生平,在莊子觀旁邊建立莊子傳說故事展示區、莊子碑林區、莊氏後裔墓地區;在東明黃河公路大橋東養魚場建設“莊周釣魚台”等景點,把莊子紀念園建設與菜園集鄉的莊周文化廣場連為一體。陸圈鎮新建漆園廣場,廣場占地面積60畝,主要建築有石拱橋、健身廣場、莊子雕塑、太極廣場、音樂噴泉、景觀湖等設施。

後世紀念

東明縣莊子紀念園位於菜園集鄉,規劃占地1000畝,建有莊子觀、莊子塑像、藏經閣、釣魚台、碑林等景點。東明縣是莊子退隱、授徒、終老、墓葬及子孫繁衍之地所在。莊子墓位於東明縣菜園集鄉莊寨村北,莊氏族人在此祭祀始祖莊周已達兩千餘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