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灣涌

荔枝灣涌

遊客穿過龍津西路泮塘石路頭農貿市場來到荔灣湖公園的東北角仁威廟前街,立刻會被小街中的古建築仁威廟所吸引。仁威廟是一座供奉道教真武帝的神廟。廟宇坐北向南,占地面積2200多平方米,是當年泮塘恩洲十八鄉最古老、最大的廟宇。據清朝道光十年《續修南海縣誌》記載,仁威廟始建於宋朝皇祜四年(1052年)。詳見荔枝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荔灣枝涌
  • 別稱:泮塘涌
  • 所屬水系:西關水系
  • 河長:2.6km
地址,簡介,歷史,景點大全,

地址

廣州市荔灣區荔枝灣路

簡介

荔枝灣】又叫【荔枝灣涌】
位於泮塘的荔枝灣涌,是西關涌的一部分。在過去,廣州城西門外的西關北部叫上西關,南部稱為下西關,下西關涌流淌於現今的龍津西路多寶路(西段)、黃沙大道(北段)一帶,河涌沿岸的下西關曾是富商權貴的聚居地,此地從清末起被稱為新荔枝灣。

歷史

歷史上的荔枝灣舊址,北至冼馬涌,和象崗西面的芝蘭湖(現廣州市流花湖公園)相通,西至西場注入珠江,“廣四十里,袤五十里”,是廣州市歷史袤久的風景名勝,素有“小秦淮”之稱。
荔枝灣的興起與繁盛:相傳公元前206年,漢高祖劉邦派遣陸賈來廣州向趙佗勸降,當時陸賈在今天的西村為駐地,種植花、藕和荔枝,開始經營這一名勝。其後經過千百年來人工與天工的巧妙結合,成為廣州著名的消夏遊樂地。在唐代,那裡建有著名的園林名勝“荔園”,南漢時,又在周門建有皇家園林“昌華苑”,每當荔熟之時,皇帝與妃子及臣子在那裡賞荔遊樂,稱“紅方宴”。周門至今仍有一處叫“西園地”的地方。明代,這裡被列為羊城八景之一“荔灣漁唱”。
到了清朝,十三行商人等富商巨賈紛紛在泮塘下西關涌沿岸營建花園豪宅,吸引遊人觀賞,這裡也開始被稱為(新)荔枝灣,逐漸取代了原來的荔枝灣。嘉道年間,富商潘仕成的嶺南一代名園“海山仙館”,宛如人間仙境鑲嵌其間,“夏日,泊畫船綠蔭下,枝葉蔭覆,渺不知人間有盫蒸氣。”每當“荔枝紅熟,綠樹叢中,如綴如繒,遊人乘畫舫泛舟溪中,歌吹相鑒。”這一情景一直延續到解放初。雖然她後來由於人為與自然的種種因素,發生了許多變化,但荔枝灣在歷史的風雨中跋涉了千百年卻依然存在,在荔灣湖公園內保留著一段長約400米的故道。兩岸古樹嵯峨,濃蔭掩映,一派嶺南獨特的自然風光和歷史風情,彌足珍貴。
荔枝灣的衰敗:到了20世紀四十年代,隨著廣州城區的擴展,城市人口逐漸增加,荔枝灣河溪兩面成為菜農、貧民聚居之地,居民為建房屋砍掉了荔枝樹,與此同時舊荔枝灣附近的西村成為了廣州市近代工業的基地,造成了河涌污染,水質持續惡化,再也難以適應荔枝樹的生長。
荔枝灣的消亡:1958年。建立了荔灣湖公園,保留了部分湖泊和水道,河道仍能被通逢源橋,南至多寶橋,但水系的各條支流被填平變成街道;隨著周圍的工廠建立和人口聚居,荔枝灣水系已經淪為大污水池,1985年前後,荔灣湖至多寶橋的水道被覆蓋;1992年,隨著泮溪酒家至逢源橋的最後一段水道被覆蓋,荔灣涌的名稱徹底成為歷史。
重現:1999年,荔灣區政協提出了關於“復建荔枝灣故道”的提案。為迎接亞運,2009年正式實施,1992年填埋的最後一段河道重見天日。2010年10月16日凌晨,荔灣湖的湖水被引入河涌,曾經的荔枝灣涌迎來新生。

景點大全

沿河景點:
梁家祠
梁家祠占地面積700多平方米,為三進深的大祠堂,祠內石刻記載始建於明朝。2002年經市政府批准為登記保護文物單位,現在是荔枝灣文化休閒區旅遊諮詢服務中心,內有荔枝灣歷史變遷展覽。
廣州文津古玩城
廣州市文津古玩城由廣州市供銷社日雜倉改建而成,容納400多戶商鋪。
文塔
文塔又稱文筆塔、文昌塔,坐南朝北,高13.6米,底座為石腳,塔身為大青磚所砌
荔枝灣涌
西關大屋及西式樓房的形式,是近代典型的嶺南大宅民居。蔣光鼐故居建於民國初年,民國期間曾用作莞旅中學,1993年被市政府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蔣家後人將其捐贈給荔灣區。
仁威廟
建築簡介
廣州市荔灣區仁威廟
1963年左右,安排昌華塑膠組在此生產。
“文化革命”期間,“破四舊”把廟裡的神像砸爛運走。以後頭門和正殿成為昌華塑膠廠車間,東西配殿成為某校辦工廠的工場。
83年8月,廣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仁威廟為“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經過中共荔灣區委、區政府的努力,市、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及有識人士的多次呼籲,昌華塑膠廠已經於1993年底遷出。
仁威廟的頭門、正殿經過維修、粉飾,已經恢復當年的雄姿。
據負責管理該廟的工作人員說,仁威廟的梁架、木柱已油漆一新,木雕、磚雕、陶塑、灰塑正在翻新。相信在保護文物的有識之士共同努力下,仁威廟將煥發青春,作為荔灣商貿旅遊區一個景點,讓人們參觀遊覽,欣賞中華民族優秀的古建築藝術。
修建時間
明代天啟二年(1622年)、清代乾隆年間(1736-1759年)和同治年間(1862-1874年)都進行過規模較大的修建。
清代乾隆年間重修前,仁威廟只有中路和西序的前3進房舍,重修時增建了後2進建築和東序。
最大規模的一次修葺從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開始動工,到乾隆五十年(1785年)竣工,歷時5年4個月;
清代同治年間的一次修建,歷時4年5個月。
廣州泮溏公車站:離荔枝灣幾百米
中山八路公車總站:下車步行到荔枝灣只需要10分鐘
廣州捷運5號線中山八路站:D出口步行到荔枝灣只需要10分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