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門靈鷲山

荊門靈鷲山

荊門靈鷲山,位於湖北荊門東寶區境內,海拔328米。《中國古代地名大詞典》:“靈鷲山在湖北荊門縣東北三十里,接鍾祥縣界,下有龍潭,流長五里,逕利河口入漢。《輿地紀勝》卷78荊門軍:靈鷲山在今湖北荊門市東北三十里。“舊有靈鷲寺。有穴曰龍洞,深五里,石台甚高,二三月間有聲如鐘鼓雜奏,笙篁間作,聽者忘倦”。《方輿紀要》卷77荊門州“荊門山”條下:靈鷲山“在州北三十里,有龍洞,深五里,泉石甚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荊門靈鷲山
  • 地理位置湖北荊門東寶區境內
  • 開放時間:全天
  • 海拔:328米
簡介,靈鷲山 - 靈鷲山景色,靈鷲山 - 印度靈鷲山,

簡介

靈鷲山為省級風景名勝區,景區原始森林茂密,動植物種類繁多,可開發冬季賞 雪、春季觀花、夏季避暑、秋季看紅葉。
荊門靈鷲山
從東寶區子陵鋪向西行七、八里地,就可望見連綿起伏、蒼翠重疊的靈鷲山。《封神演義》第四十五回曾講到,燃燈道人在靈鷲山園覺洞修成正果,跨鹿乘風而去。他來到聖景山代姜子牙執掌符印,率眾道兄破天絕,陷地裂,借定風珠,獲縛龍索,計射趙公明,轟轟烈烈成就了一番事業。因走得匆忙,燃燈有一隻靴子卡在洞裡了,後來這園覺洞俗稱為“靴子洞”。繞小道,攀古藤,爬巨石,就到了靴子洞口。洞前林木蔭翳,古樹參天。洞口有一平台,可容十多人打坐。洞裡怪石封門,寒氣刺骨,曲折迂迴,深不可測, 酷似一隻無底的大靴子。洞下一、二十米的地方,就是小泉了。上泉有二眼,小泉在南,大泉在北。小泉已經乾涸,有人說是因為前些年開山放炮采大理石所致,也有人說是地層變化斷了水脈。從泉流沖積出來的水溝和水坑看,水流蔚為壯觀:水溝足有十多米寬、五六米深,小坑可容一座二層的樓房。據《荊門州志》記載,上泉曾流出過漆器、紡車,漆器上有“嘉州”(今四川峨嵋市)字樣。還有更神奇的事呢!在建造上泉寺時,所用杉木桁條都是從洞中流出來的。在上樑時,工匠們傳下號子:檁條夠了,檁條夠了!結果一根杉條卡在洞口取不出來了。後來才發現少了一根中梁。魯班師傅急中生智,用刨花捲了一根桁條頂上去。這卡在洞口的中梁,有人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還見過呢!

靈鷲山 - 靈鷲山景色

大雪峰:距蘆山縣50公里,海拔5364米,終年積雪,山勢險峻,雄偉壯觀,幽谷青溪,高山湖泊,寧靜美麗。是距成都較近的觀光賞雪的旅遊區。成片杜鵑林帶(1千多畝),位於靈鷲山下,四周原始森林和灌木叢生,春季紅、黃、紫、白色30多種杜鵑花,爭艷盛開,秋天滿山紅葉,層林盡染,奇麗壯觀。
穿過一段峽谷,進入匯源橋,山勢陡然增峻,山封林密,微見漂涉天際。這裡海拔2800米,積雪半年,雪厚0.5-1米之間,遊人滑雪,登山至頂,天際豁然開朗,藍天白雲,大雪峰巍然屹立,雄偉壯觀。飛人瀑布:位於南天門之下的群瀑之一,瀑水從山崖直下,形成左右分流,形如“人”字,好似神筆書法蒼勁有力。沿黃水河東岸而上,回首南山,形如象頭。象耳、象鼻,好似精工雕作、栩栩如生。

靈鷲山 - 印度靈鷲山

印度靈鷲山 :佛陀游化印度各國中,最常出入王舍城,住在靈鷲山中。靈鷲山又稱耆闍崛山,山頂東西長,南北狹,山中園林清淨,福德聚集,是歷來諸佛賢聖的住處。佛陀樂居山中,與大比丘眾萬二千人共住,宣說佛法妙義。
如《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妙法蓮華經》、《無量義經》、《佛說法華三昧經》等,都是在靈鷲山上宣說的,所以佛門有所謂的“靈山會上佛菩薩”、“靈山勝會”等話,就是讚揚諸佛菩薩法筵常在,福蔭佛弟子,意味雋永。頻婆娑羅王為了親近佛陀,特地修建一條石階,直達山頂的園林。距離山頂處,有許多小石窟,是比丘們修行的地方。在山崖邊有磚造的精舍,精舍東面有長石,為佛陀經行之處。精舍旁邊有一巨大的石塊,是當年提婆達多推石傷害佛陀的地點。南邊懸崖下有一座小塔,佛陀曾在此處宣說《法華經》。
精舍南側山崖,有大石室,佛陀曾在這裡入定。石室西北有個大磐石,相傳阿難曾經遭惡魔化作一隻鷲鳥,棲息在大磐石上,用力拍動翅膀,一邊大聲怪叫。當阿難驚懼無措時,佛陀伸手通過石壁,摩阿難頭頂,安慰阿難。禪門盛傳“拈花微笑”的故事,也發生在靈鷲山上。一日,佛陀登座說法,大眾正準備聆聽妙法,然而佛陀卻只是拈花示眾,默然不語,大眾詫異無法會意,只有大迦葉心領神會,破顏微笑。於是,大迦葉獲得佛陀的傳法,被尊為禪宗的印度初祖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