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香散

草香散,中醫方劑名。出自《惠直堂經驗方》卷二。具有理氣解郁,清肝明目之功效。主治目疾,至夜則甚,或點苦寒反重者,及肝虛冷淚,怕日羞明。

基本介紹

  • 名稱:草香散
  • 出處:《惠直堂經驗方》卷二
  • 組成:夏枯草、香附子、甘草
  • 功用:理氣解郁,清肝明目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方義,重要文獻摘要,

組成

夏枯草四兩(120g),香附子四兩(120g),甘草八錢(24g)。

用法用量

古代用法:上為末。每服一錢五分,清湯送下。
現代用法:上為末。每次4.5g,溫開水調服。

功用

理氣解郁,清肝明目。

主治

目疾,至夜則甚,或點苦寒反重者,及肝虛冷淚,怕日羞明。

方義

肝經鬱熱,灼傷肝陰,故目疾至夜更甚;苦寒之品重傷其陰,故用之加重。方中夏枯草善清肝經鬱火,平抑肝陽;香附子疏肝行氣,和血解郁;甘草和中益陰。諸藥相伍,瀉其鬱熱,補其陰虛,則目疾可愈。

重要文獻摘要

《實用中醫三味藥方》:“氣滯血瘀 內傷七情,肝氣不舒,氣機阻滯,以致瘀血不行。症見兩目乾澀隱痛,或紫赤腫硬,曲脈滿布等。治宜行氣活血。常用柴胡、香附、鬱金、延胡索、紅花、當歸、桃仁、赤芍、丹皮、紫草等藥配伍組方。本篇三味方中,還睛散(龍膽草、赤芍藥、當歸)、草香散(夏枯草、香附子、甘草)、勝金散(夏枯草、香附、夏桑葉)等即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