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穀子

草穀子

穀子原產我國,是廣泛栽培的最古老的傳統穀類糧食作物之一。遠在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穀子就已成為重要的栽培作物。目前穀子在世界上分布範圍很廣,主要在亞洲東南部,非洲北部和小亞細亞等地,以中國、印度,巴基斯坦、埃及栽培較多。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草穀子
  • 拉丁學名:Setariaitalica(L)Beauv.
  • 別稱:小米,學名粟,又稱粟米,古代又作“禾”
  • :植物界
  • :禾本科
  • :狗尾草屬
  • :一年生疏叢型草本植物
  • 分布區域:我國各地均有栽培,以淮河以北各省(區)栽培為主。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栽培技術,常見蟲害,

形態特徵

穀子是禾本科狗尾草屬一年生疏叢型草本植物。鬚根發達。莖直立堅硬,高1米左右,主莖8~15節。葉片狹長披針形,長20~40厘米,寬0.6~2.5厘米。穗狀圓錐花序下垂,穗軸有細毛,短柄小穗著生在第三級分枝上,密集成簇,每小穗基部生硬毛3~5根,長於小穗;小穗長0.3厘米,含小花兩朵,下部小花不孕,外稃較大,內稃較小;上部小花能孕,內外稃均較大;第一穎長為小穗的1/3,有脈紋3條,第二穎長約小穗的3/4,有脈紋5~7條。雄蕊3枚,雌蕊1枚,柱頭羽狀。穎果緊包在稃殼內,自穎與第一外稃分離而脫落,種子橢圓或球形,色黃、白、棕、紅或紅棕,每穗有種子3000~7000粒,千粒重1.7~4.5克。
草穀子草穀子

生長環境

穀子是喜溫中生型上繁作物,適宜於溫暖乾燥氣候,對溫度較敏感,種子發芽最低溫為6~7℃,幼苗不耐寒,遇1~2℃低溫即受凍害,最適溫度24℃,需≥10℃年積溫1900~3000℃,孕穗到開花期需24~25℃,開花到種子成熟則要求溫度逐漸降低。穀子耐旱能力很強,蒸騰係數為124,較玉米高梁為低,耗水量少,幼苗期最耐乾旱,當土壤缺水時,可暫時停止生長,保持休眠狀態,當土壤水分狀況稍有改善,立即恢復生產,有農諺說:“曬得跌仰絆,一畝打兩石”,是對穀子抗旱能力的真實寫照。進入分櫱期需水量逐漸增加,拔節至開花期必須供給充足的水分,才能保證高產,開花至灌漿期需水減少。對光的反應也較敏感,縮短光照可加速發育,由低緯度向高緯度引種,由於光照增加,則生長繁茂,延遲成熟,草產量增加,種子產量相應減少。對土壤要求不嚴,在各種土壤上皆可生長,耐瘠薄,耐鹽鹼,而不耐酸,能適應較強的鹽漬土壤,最適於排水良好而肥沃的沙壤土或粘壤土。對前作要求不嚴,大豆、玉米、小麥等是良好的前作,其後作宜播種玉米、大豆,馬鈴薯等。最忌連作,連作時病蟲害較多,草荒嚴重,產量下降。
草穀子草穀子

分布範圍

穀子我國各地均有栽培,以淮河以北各省(區)栽培為主。甘肅除甘南高原和祁連山山地高寒牧區外,全省各地均有種植,草穀子是將穀子遲播、密植、收草以供牲畜飼餵之用的。
草穀子草穀子

主要價值

穀子是糧、草兼優的傳統作物,在旱作農業生產中占有重要地位。籽粒去皮殼後是小米,為人類食用米類中營養最高的米種,籽粒內除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等營養物質外,特別富含人畜所必須的色氨酸和蛋氨酸每百克內的含量分別為192毫克和297毫克。穀子莖葉是家畜優質粗飼料,特別適宜飼餵牛、馬。可以青飼,青貯或曬制青乾草,用於冬春補飼,還可加工草粉和各種草產品,便於貯存,運輸和飼喂,提高適口性和利用率。脫粒後的秸稈,質地柔軟、厚實,是適口性好、易消化的冬春補飼粗飼料。在穀類作物秸稈中,總消化養料僅次於燕麥秸稈,有重要的飼用價值。穀子收穫期的全株鮮草,每千克含可消化粗蛋白質10克,總能量0.88兆卡,總消化能0.56兆卡,總代謝能0.46兆卡。穀子產量高,正茬播種,一般可畝產籽粒80~200千克,與蘇丹草、高粱、玉米高度密植混播時,產草量大幅度提高。
草穀子草穀子

栽培技術

(一)土壤與耕作穀子最忌連作,但對前作要求不嚴。種植穀子的土地宜選擇在排水良好,富含有機質的中性到偏鹼性砂壤土或粘壤土上播種,不宜在酸性土壤上播種。穀子種子細小,幼苗頂土能力差,播種前土地要深翻細整,反覆耙耱,使土塊細碎,地面平整。春播地要於上年深翻整地保墒,灌區要灌足冬水,冬春季鎮壓保墒。翌春播種前淺耕耙耱後播種。夏季複種時,於前作收穫後,及時深翻耙耱整地,立即播種,灌區要先灌水後整地,再播種。播種草穀子的土地,要選擇便於管理,刈用方便的地方種植。
草穀子草穀子
(二)施肥 穀子對、鉀肥需要量較多,對磷肥需要量則相對較少,苗期需肥較少,從抽穗期開始需肥量逐漸增加,特別在生育期最後的30~40天內,需肥量占全期75%以上。因此,結合深翻耕地時,要施足底肥,每畝廄肥2000~4000千克,土壤含鉀肥偏低的地區,要加施草木灰等含鉀較多的肥料,以保證穀子對鉀的需要。生長後期,旱地要利用降雨,灌區要結合灌水,進行合理施肥,每畝硝酸銨15~20千克,或進行根外追肥,在有露水時,或降雨後,用200克磷酸二氫鉀,加水50千克進行葉面噴灑。
(三)播種 用於播種的種子,要用保存良好的新鮮種子。播種前要進行種子品質檢測。種子田要播種國家牧草種子質量規定標準的Ⅰ級種子,收草田播種Ⅲ級以上的種子。播種前先曬種1~2天再播,以利出苗。播種期要根據各地自然條件,耕作制度和利用目的而定。正茬春播收子,隴南溝谷川壩地,3月中旬播種,山地3月中旬播種,隴東4月初播種,隴中和河西於4月中旬播種。夏季複種,要於前作收穫後及時搶種。近年正茬春播面積逐年減少,抗旱晚種和複種增多,收糧不成就收草。草穀子的播種期則要根據各地農事大忙季青綠飼料需用量最多的遲早而定,一般在秋田種畢開始,以草穀子於利用期生長到孕穗盛期至盛花期為原則,同時每隔10~15天分期分批播種,以保證草穀子在利用期內的數量和質量。播種方式有單播、混播和條播、撒播。種子田要單播、條播、行距40~50厘米,水地宜寬,旱地要窄。草穀子要混播、撒播,與高粱、蘇丹草、玉米混播時,須照顧到不同作物的播種深度,要按各自的播種量,先混合條播高粱、玉米等,再撒播穀子,最後耙耱鎮壓。混播草穀子,穀子比例占70~80%。若單播草穀子時,以條播為好,行距15~20厘米。穀子的播種量為種子田每畝0.7~1.0千克,草穀子每畝4~5千克。覆土深1~2厘米。
草穀子草穀子
(四)田間管理 播種後出苗前,土壤遇水板結時,要及時輕耙耱,破除板結層,以利出苗。種子田在齊苗後,2~3葉齡時進行疏苗,苗高7~8厘米定苗,並及時中耕起壠培土,清除雜草,孕穗期要根據水肥情況進行追肥和灌水一次。草穀子因高度密植,一旦齊苗後,雜草難以侵入,一般無需特殊管理。穀子病蟲害較少,但若在生長季內發生,需根據情況,及時防治。
(五)收穫利用穀子種子宜在蠟熟期及時收穫,遲則易於落粒,造成損失。收穫的穀子要束捆置於田間或其他地方,經半月左右完成後熟,方可脫粒,充分曬乾後,再單獨入庫,妥為保管,謹防霉變,以利種用、食用和飼用。脫粒後的秸稈,要堆垛存放,避免雨淋日曬,降低飼用價值。草穀子青飼適宜期為抽穗期到開花期,青刈飼用,要分段劃片,用多少割多少,隨用隨割,保持新鮮,鍘短飼喂,增強適口性,提高利用率。用於曬制青乾草的,可延遲到盛花刈割。刈割時要選擇晴天進行,在短期內完成曬制工作,嚴防雨淋,降低質量。曬乾後及時堆垛貯存。堆垛初期要每隔3~5天翻垛一次,以免受潮霉變,造成損失。播種在土、糞場、打穀場等地方的草穀子,若因需用場地而騰地時,不應受生育期限制,要一次刈割利用。草穀子青乾草和穀子秸稈飼用,只要鍘短加工後,都可直接飼餵。但不能常期單獨作馬地唯一粗飼料,因莖稈中含有白瑞香類配糖體一粟毒,有致馬輕瀉及利小便作用,嚴重時對腎臟輕度損害,以至造成四肢關節腫脹,引起跛行。

常見蟲害

亞洲飛蝗、寬須蟻蝗、小翅雛蝗、狹翅雛蝗、西伯利亞蝗、草原毛蟲類、義大利蝗、蠐螬、螻蛄類、金針蟲類、小地老虎、黃地老虎、大地老虎、白邊地老虎、大墊尖翅蝗、小麥皮薊馬、麥穗夜蛾、跳甲類、葉蟬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