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業生態系統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草業生態系統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於2005年9月由教育部批准立項建設,依託甘肅農業大學草業科學國家重點學科。是全國最早開展草業科學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的基地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草業生態系統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類型:實驗室
  • 隸屬:草業生態系統省部共建教育部
  • 成立:2005年9月
簡介,發展情況,

簡介

草業生態系統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於2005年9月由教育部批准立項建設,依託甘肅農業大學草業科學國家重點學科。本學科點作為全國最早開展草業科學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的基地之一,1950年在西北率先開始了草原科學的人才培養與科研工作,1953年招收首批草原學碩士研究生,1964年正式成立草原專業,1972年成立我國第一個草原系,1984年建立了我國第一個草原學博士學位授權點。1988年建立了我國草原科學(現草業科學)第一個國家重點學科,1992年建立國內第一個草業學院,1999年教育部批准設定第二批“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崗位,2001年建立畜牧學一級學科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003年甘肅農業大學植物保護系整體併入草業學院,實驗室面積、設備儀器、人才隊伍結構與數量均得到了有效改善。2002年、2007年連續兩次通過教育部國家重點學科評估,2007年被教育部批准為第一批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

發展情況

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實驗室在任繼周院士、胡自治教授及其學術集體的帶領下,幾代科技人員不斷探索,勇於創新,堅持教學、科研、生產三結合,創立了草原和人工草地的綜合順序分類法,提出了高山草原劃區輪牧、評定草原生產能力的畜產品單位指標系統、草原季節畜牧業、草業生態系統與系統耦合、草業是與農業和林業並立的第一性生產、營養體農業等重要科學理論。其中20世紀80年初代在國際上首次提出了“草原綜合順序分類法”,它的草原分類檢索圖,在國際上被稱為任—胡氏檢索圖(Ren-Hu’s Chart),成為我國兩大草地分類方法之一,也是世界三大最高科學水平分類方法之一;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提出了以四個生產層(前植物生產層、植物生產層、動物生產層、外生物生產層)為框架的草地農業生態系統理論,極大地豐富了草業科學的內涵,拓展了外延,在此認識的基礎上,我國傳統的草原科學發展為草業科學,為引領我國草業學科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近年來,實驗室依託承擔的國家級、省部級重大項目和國際合作項目,在優質高產抗逆牧草新品種選育、牧草種質資源開發利用、優質牧草生產加工技術、草地健康評價體系、草地生態系統退化機理與恢復技術、高寒牧區人工草地群落穩定性、草食動物營養、草坪建植與管理技術、草地生物多樣性、生物菌肥研發等方面取得了一批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十五”以來,獲省部級以上科研獎勵12項,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甘肅省教學成果一等獎3項、二等獎1項。主編出版專著23部,主編、副主編教材11部。發表研究論文500餘篇,其中被SCI收錄20餘篇。目前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技部、教育部、農業部、中國科學院、甘肅省科技攻關等重大項目及國際合作項目20多項。
實驗室依託的學科點現有草業科學、草地生物多樣性2個碩士和博士學位授權點,有本科、碩士、博士和博士後4個完整的草業人才培養層次。截止2007年,共授予碩士學位331人(含文革前畢業研究生10人)、博士學位85人,博士後研究人員出站1人。培養的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數量和質量位於國內30個同類專業之首,大部分研究生成為全國各級草業行政管理、科研院所、高校、草業企業等單位的骨幹。全國著名的草坪企業家和省級以上草原站的技術骨幹中,約70%畢業於本學科,為我國草業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甘肅農業大學草業學院由此被國內外同仁譽為“中國草業的黃埔軍校”。 目前,在校碩士生353人(其中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54人),博士生64人,在站博士後5人。
實驗室充分發揮在草業科學領域的研究特色和優勢,圍繞甘肅省及西部地區草地畜牧業發展和生態環境建設亟待解決的問題開展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形成了草地資源-生態與環境、草地農學與草產品加工、牧草種質資源與種子工程、草地保護與生物多樣性和草坪科學與工程等五個特色明顯的研究方向。
目前,實驗室有固定研究人員70人,其中教授31人(博士生導師23人),副教授20人。有中國工程院院士1名,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 人選1人,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教學和科研獎獲得者2人,甘肅省省屬高校跨世紀學科帶頭人5人,甘肅省“333科技人才工程”、“555創新人才工程” 一、二層次人選16人,省級優秀專家3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4人。有5人為國家一級學術團體的常務理事、副理事長、首席顧問,8人擔任國家二級和省級學術團體的正、副理事長,6人擔任國家級學術刊物主編或副主編,1人擔任國際英文SCI雜誌(Livestock Production Science)編委。形成了一支職稱、學歷、年齡結構合理,學術造詣深、治學嚴謹的學術團隊。
實驗室總面積5120m,科研條件良好,儀器設備先進,建有中美草地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草坪研究所等研發平台,以及我國第一個高山草原定位試驗站-天祝高山草原試驗站、武威黃羊鎮牧草試驗站、蘭州牧草引種試驗站和景泰牧草產業化基地等校內外教學實習和科研試驗基地。
實驗室十分重視國內外交流與合作,與國外1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建立了合作關係,受FAO委託編寫了Chinese Grassland/Forage Resource網頁、《The yak》專著。紐西蘭梅西大學設立了“任繼周獎學金”。2003年同美國農業部農業中心達成協定,成立了“中—美草地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2000年以來接待來訪國外專家300餘人次,選派教師出國訪問和學習52人次。接待國外短期訪問學者13人,舉辦國內和國際學術研討會和培訓班11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