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現象

草根現象

草根文化艾君是這樣界定的:“草根文化,屬於一種在一定時期內由一些特殊的群體、在生活中形成的一種特殊的文化潮流現象,它實際是一種“副文化、亞文化”現象。它具有平民文化的特質,屬於一種沒有特定規律和標準可循的社會文化現象,是一種動態的、可變的文化現象,它有區別於陽春白雪的雅文化、上流文化、宮廷文化以及傳統文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草根現象
  • 性質:一種社會文化現象
  • 社會意義:藝術來自生活和對百姓的激勵作用
  • 區分:有別於上流和宮廷文化
文化現象,草根現象,起源,評價,現實意義,

文化現象

文化現象所反映的是文化發展過程中的外中狀態和聯繫,具有個別、具體、可直接觀察和經驗性等特點。是文化發展中帶有典型和標誌作用的事情,是民眾在共同需要、共同心理的基礎上所形成的和不斷給予陶冶的結果。它往往是思想觀念及其特化形式的綜合,它不但具有外在的特色,並且含有觀念的特色。

草根現象

社會學家、民俗學家艾君在“改革開放30周年解讀”中認為,每一次思想的解放、社會變革和科教的進步,都會派生和衍生出一些特殊的文化現象。而草根文化現象,正是伴隨著改革開放思想的解放、意識觀念的革命、科學技術的進步、市場經濟的發展、創新2.0形態的逐步形成引發的創新形態、社會形態變革及其帶來的社會大眾道德觀念、愛好趣味、價值審美等變化,出現的文化多樣化的發展趨勢,在民間產生的大眾平民文化現象。
草根文化的出現體現出改革開放後而出現的文化的多樣性的特點,也可以從一定意義反映出以陽春白雪占主流的雅文化的格局已經在承受著社會文化中的“副文化、亞文化”的衝擊。這種特殊的文化現象其實是社會民眾的一種訴求表達,折射出社會民眾的一種生活和消費需求,以及存在的心理需求。
科學技術的發展及其展現的創新2.0形態也深刻塑造和宏揚了草根文化創新2.0正在成為知識社會條件下的草根創新形態並影響了社會的草根化進程。Web2.0正是創新2.0在網際網路領域的典型體現,而Blog則無疑是Web2.0的典型代表。作為管制而沒有充分發展,部落格提供給普通大眾和媒體精英以及潛在媒體精英同等展示的舞台,推動了了社會、文化的大眾化、平民化、草根化。

起源

艾君在《改革開放30年,“草根文化”補充了主流文化》一文中認為,“草根文化”的發展往往起源於普通民眾,但會影響著人們意識觀念中的崇尚的主流文化、宮廷文化和傳統文化……改革開放後,因為思想的解放、意識觀念的革命、科學技術的進步、市場經濟的發展而帶來了一些社會大眾道德觀念、愛好趣味、價值審美等一些變化,出現了文化多樣化的發展趨勢,自然產生了各種亞文化、副文化的出現和流行,被媒體廣泛關注的“草根文化”、“山寨文化”、“平民文化”、“民間文化”等等也就是在這種社會背景下出現的文化現象,可以說,出現了“草根文化”盛行的時代。在這種社會文化背景下,普通大眾不再只是主流文化的接受者,而成為了社會文化的創造者。
那么,“草根文化”屬於何種文化呢?改革開放後,它的出現和流行對社會有何積極意義呢?
他闡述說,有人認為“草根文化”屬於平民文化、大眾文化等等,也有人說,草根文化與民間文化、民俗文化有相似性。以艾君之見,草根文化不能簡單地與大眾文化、平民文化劃等號,也沒有彼此的從屬關係;草根文化也不能與民間文化和民俗文化相提並論。

評價

底層、弱勢、平民形成的文化現象自然會帶有平民化、大眾化、廣泛性的特點,易被社會大多數人所接受。從各種媒體所要表述的“草根文化”實例、內容來看,實際套用中的“草根化”的含義遠比以上的解釋來得豐富。民眾是文化的創造者,伴隨著改革開放後,意識觀念的更新,一些“草根”的文化現象的詞語也迅速在我國流行開來。例如,“玉米”、“涼粉”帶來的浪潮,開啟了“草根文化”中的“冬粉文化”的先河。“乙醚”、“姚蜜”、“什錦八寶冬粉團”的也出現在一些群體的生活用語裡。“忽悠”、“小樣”、“美眉”、“灌水”、“囧”等文化口語,也被一些群體所接受並廣泛傳播。
近幾年,“山寨”一詞的出現,也帶來了諸如山寨明星、山寨歌曲等“草根文化”概念的流行。
這些文化現象形成了對主流文化的補充同時,無可否認也對傳統意義上的主流文化帶來了輻射和衝擊。
有媒體,在綜述2006一些社會文化現象時,就採用“草根文化”全面崛起這一觀點。文章說,可以用“風起雲湧”來形容2006年的“草根”文化的全面崛起:挾2005年“超女”成功的餘威,最具影響力的《超級女聲》、《夢想中國》、《星光大道》、《我型我秀》等一批電視選秀節目,在這一年以更大的力度繼續吸引著大眾的眼球,加上“非著名相聲演員”郭德綱迅速“著名”、主動和“學院派”拉開距離的易中天如日中天、胡戈的“饅頭血案”引發影壇內外的大爭論……“草根”文化的強勢亮相成為2006年我國重要的文化事件之一。從這則文章要表述的觀點看,實際是在把“草根文化”歸於民眾所喜聞樂見的社會文化民眾文化的範疇。
實際上,社會對於“草根文化”的理解也不相同。
社會學家李銀河對於“超女”現象認為,“超女”一類的選秀節目,肯定不屬於高雅藝術範疇,但下里巴人也好、陽春白雪也罷,都有其生存權利。選秀節目大量湧現的積極意義,恰恰在於這些節目滿足了大眾的娛樂需求,打破了“專業”和“學院”的桎梏,讓多元的娛樂形態得到釋放。雲南大學社會學家馬居里認為,多元和豐富是一個文明的和諧社會最需要的文化圖景,暫且不論“草根”文化崛起之後引發的社會學、美學思考,僅從“草根”文化如此的蓬勃興盛來看,我們就應該給予大眾對娛樂文化的渴求以充分的重視。易中天教授很樂於接受“草根”的定位,並堅持用“草根”的方式與“學院派”拉開距離。也有人說,草根文化就是一些不太受到重視的民間、小市民的文化、習俗或活動等等。艾君文章指出,我們先不去研究“超女”、“郭德綱”現象屬於“草根文化”現象是否合體,但從一些學者的理解中我們可以看出,社會上實際理解的“草根文化”帶有2個特點:一是“草根文化”具有社會性和娛樂性;二是“草根文化”有區別於陽春白雪的雅文化、上流文化、宮廷文化以及傳統文化。但無論如何解釋,社會上對於“草根文化”的理解無非具有“平民化、大眾化、娛樂性和廣泛性的特點。”從以上四個特點看,實際也就是我們過去所講的“社會文化民眾文化”所具有的共性。所不同的在於,“草根文化”帶有了更強烈的“俗”文化的娛樂性特點。對於有人說,現在部落格就是一種典型的草根文化的說辭,艾君認為,實際不是指部落格這種傳播工具屬於“草根文化”,而是說部落格的內容、形式、客群和其表現出出平民化的文化現象屬於“草根文化”。
從“草根文化”的起源以及在我國出現的背景和文化現象特點中艾君隊草根文化做了以下定義:草根文化,屬於一種在一定時期內由一些特殊的群體、在生活中形成的一種特殊的文化潮流現象,它實際是一種“副文化、亞文化”現象。它具有平民文化的特質,屬於一種沒有特定規律和標準可循的社會文化現象,是一種動態的、可變的文化現象,它有區別於陽春白雪的雅文化、上流文化、宮廷文化以及傳統文化。他指出,對待“草根文化”的內涵不能無限地外延化,也不能將我們傳統意義上的“民眾文化”、“社會大眾文化”、“民間文化”的含概內容也列為“草根文化”。

現實意義

艾君文章指出,以他的觀點,健康向上的“草根文化”會形成對主流文化的重要補充,但愚昧落後的“草根文化”無可否認也會對傳統意義上的主流文化帶來輻射、腐蝕和衝擊……
改革開放30年來,“草根文化”的的風起雲湧,從一定意義看,豐富了人們的文化生活,補充了人們的精神需求,體現了文藝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對主流文化進行了輔助和補充,使文藝體現出了真正的“雅俗共賞”之特點。但實際上對一些主流文化的普及和弘揚也是一種挑戰。
任何的文化不能脫離了其社會價值和對社會發展所具有的責任,不能脫離了文藝的“二為”方向,“草根文化”因為其來自民間、來自生活,這些文化難免有的帶有一定的糟粕和腐蝕性。健康積極的“草根文化”會形成了對主流文化的重要補充同時,但愚昧落後的“草根文化”無可否認也會對傳統意義上的主流文化帶來了輻射、腐蝕和衝擊。對待“草根文化”我們應該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剔除一些糟粕,尤其應該剔除那些對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造成顛覆性的破壞較大的“草根文化”,倡導和發展那些民眾所喜聞樂見又對社會發展有進步意義的“草根文化”。
總而言之,對待日趨泛濫的“草根文化”現象,我們應該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針,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採取“批判吸收的鑑賞態度”,認真領會認識“繼承和發展的關係”、“揚和棄的關係”、“批判和吸收的關係”,繼承和發揚“草根文化”中那些有益的精神文化內容,批判和剔除那些對人的修養、道德建設以及對社會發展、人類進步有腐蝕作用的“劣質內容”,讓“草根文化”真正成為主流文化的重要補充,成為構建和諧社會、實現全民小康的一種社會動力和精神財富,成為一筆寶貴的文化遺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