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綱

丁喬松首次發表於“大觀茶苑”論壇。道普同源,普洱生茶數位化評價體系。數位化評價方法,基於模擬品茗茶品的方式,適當考慮完成沖泡的時間、熱水加熱時間、一般品茗時的攝入量、重視沖泡規範帶來的影響等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茶綱
  • 首次發表:“大觀茶苑”論壇
  • 方法:數位化評價
  • 基於:測試規範
茶綱釋義,茶綱主體內容,

茶綱釋義

茶綱主體內容

2007年開始,就過往幾年對普洱生茶演化問題開始系統思考,在大量品茗實踐中,特別是注意到普洱生茶倉儲後,茶性轉變以及給人效果的不同側面,歸納不同倉儲年份、倉儲狀態、原料選取、製程等諸多因素,陸續就普洱生茶的評價問題,開始系列探討,其中,數位化評價方法是最早發展起來的。
數位化評價方法,基於測試規範,對於模擬品茗方式下,還原茶給人的感受,是基本的方法。
數位化評價方法側重普洱生茶的生津回甘這個過程,這是最早評價普洱生茶時,就一直關注的命題,這個命題就是在大量品茗普洱生茶時,歸納出無論是品茗普洱新生茶還是普洱陳茶都占有特殊地位的生津回甘過程這種茶給予人的效果,直接與茶的品茗價值正相關。
當茶綱發表後,我們現在清晰知道了這個命題包含的意義:生津回甘與茶氣是一個事物的兩面,共同反應了普洱生茶的品茗價值。而且是等效的。只是由於要避免熱水帶來的熱量對茶氣的量度,茶綱中將茶氣的量度方式規定為室溫下冷喝,也可以清晰感受到這種等效過程。
避免了數位化評價方式在量度生津回甘過程中斷點判斷的困難,但是,對於方便、快速、符合品茗方式的評價手段,數位化評價依舊不可或缺。而且還隱含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人個體對茶給予的效果的不完全等同性,長期實際與關注周邊茶友的反應以及個人走過的路程都指出了這一點。早期個人對於茶氣除陳茶具 備茶氣可以感受到外,對新生茶茶氣並不敏感,這是個共同的問題,和我們個人的身體狀態有關,具備茶氣的陳茶几乎人人都以感受到,而具備茶氣的新生茶卻不盡然是這樣,這個問題可以由茶綱候選理論中的第三個茶性歸經理論與第二個經絡是水通道理論獲得解釋。這預示(我個人就是這樣)對於新生茶,雖然具備茶氣,但是並不是人人都可以感受到,具備茶氣的新生茶給人的效果並不是人人相同,這和你喝了多少年茶沒有多大關係,只和 你身體某種狀態相關,而這種狀態是可以獲得的,就是用有茶氣的新生茶訓練(毋寧說是持續的熱能與循環往復的生津回甘過程不斷沖刷)你身體中的某些通道,這些通道或許就可以稱為茶路。
基於氣與津的等價關係,早期尋找的那種生津回甘過程強烈而且持久的茶品,剛好訓練了個人的茶感(通茶路),逐漸地感受到了新生茶中茶氣的存在。所以,當茶友反應我說的新生茶茶氣(給人的那種效果)並未體驗到時,不妨思考下上面說的茶路問題,也勿強調自己的喝茶歷史是多么的悠久,這和茶路的通否沒有多大關係,也勿企圖用自己手頭的普洱生茶來驗證這個問題,因為市面留存的普洱生茶並沒有在成茶時做出這種選擇毛茶的指標 ,我們從編號茶編號的定義可以清晰地看到這個問題。普洱生茶是個特殊的茶類,這裡僅僅揭示的茶路問題就顯示出來一個,下面將揭示更多類似的問題。
由於氣、津等價,即使我們身體的茶路不那么通暢,然而生津回甘卻容易感受。我們不能構想人體是個精密的、精確的、按確定性方式運行的機器,也不能構想茶品一年四季、不同地域、不同倉儲、不同環境下都是一種狀態,當氣、津不等價的時候,這就說明不是人的問題(茶給人的效果沒有充分表現出來),就是茶的問題(狀態不同)。
幸運的是,新生茶毛茶的狀態(回顧下毛茶的誕生到快遞至我們手中那個短暫的時間),以及按生津回甘判斷茶的好與差,剛好未嚴重脫離這個框架。
早期對於基於品茗方式量度茶氣的困難,現在交由茶綱中發展的方法來解決,所以,普洱生茶數位化評價只需在模擬品茗方式下,重點判斷生津回甘過程即可,禁止對茶氣的量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