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捷平

范捷平

范捷平,男,1982年畢業於杭州大學 (今浙江大學)外語系德語專業,曾任文化部國家外文局《北京周報》編輯,1985進入浙江大學德語中心。1987年赴德國柏林工業大學留學,1993年獲德國柏林工業大學、柏林自由大學文學理論、漢學碩士學位,獲得德國柏林市優秀青年科學家基金,師從柏林工業大學文學理論與比較文學研究所H.D.Zimmermann教授以及語言與交際研究所U.Steinmueller教授從事文學理論和文化學研究。1996年獲得德國柏林工業大學博士學位。此後在柏林工大教育系外語教學研究所任教,參加德國DFG科研項目:創新與傳統-東西方文學接受,從事跨文化闡釋學研究,創建柏林工大跨文化交際課程,教授東西方文化思想比較課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范捷平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畢業院校:浙江大學
  • 學位/學歷:博士
  • 專業方向:現代德語文學、西方文學理論、文化人類學
  • 學術代表作:《文學與世界的碰撞-跨文化闡釋學研究》
人物經歷,主講課程,研究方向,主要貢獻,科研課題,獲獎記錄,研究與成果,著作,學術論文,教學工作,

人物經歷

2000年12月回浙江大學,任德國學研究所教授,所長,博士生導師,德語語言文學學科帶頭人。曾任浙江大學外語學院副院長、主持工作的副院長、常務副院長、人文學部主任。外事處處長、浙江大學副秘書長;兼任全國外國文學學會理事、中國譯協理事、中國德語文學研究會理事、浙江省翻譯學會會長、浙江省比較文學與外國文學學會常務理事、浙江省作協會員、歐洲華人學會常務理事。擔任國內外多家學術刊物編委;浙江大學、浙江省精品課程“經濟德語”負責人,浙江大學學位委員會委員、浙江大學首批教學名師,國務院學位辦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
浙江大學范捷平教授浙江大學范捷平教授
德國柏林工業大學、德國自由大學、德國基爾大學、德國哥廷根大學、丹麥哥本哈根大學、日本筑波大學訪問教授。

主講課程

跨文化交際理論與實踐(中國學外國碩士留學生、普通高校本科生)。
德國文學史與作品選讀(普通高校本科生)。
文學社會學(普通高校本科生)。
德語文學流派(普通高校本科生)。
西方文學理論(碩士、博士研究生)。
日耳曼語言學概論(碩士、博士研究生)。
文學理論基礎(碩士、博士研究生)。
人文和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碩士、博研究生)。

研究方向

西方文學理論、跨文化闡釋學、文化人類學。

主要貢獻

主持浙江大學985工程三期“跨文化研究創新基地”,完成、承擔和參與多項國家、省社科基金研究項目,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外國文學經典生成與傳播”《二十世紀外國文學經典生成與傳播》及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德語國家當代哲學翻譯與研究”子課題《文化與跨文化哲學》,研究出版學術專著《文學與世界的碰撞-跨文化闡釋學研究》,《羅伯特·瓦爾澤與主體話語批評》、《奧地利現代文學》、《德國教育思想概論》等多部。

科研課題

德語當代哲學翻譯與研究(主持子課題),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2013。
外國文學經典生成與傳播研究(主持子課題),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 2011。
中國-東協國際產業轉移與合作(主持), 國家發改委 2010。
瑞士當代文學譯介與研究(主持), 瑞士文化基金會、柏林文學研究會 2009。
浙江大學外語學院與寧波鎮海區教育強區合作課題(主持)鎮海區政府 2008-2012。
柏石曼的中國古建築及景觀藝術研究(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2007。
醫院數位化管理 (主持)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 20061231。
德資企業跨文化管理研究(主持) 博世電動有限公司 20061231。
杭州市公共設施國際化標誌研究 (主持)杭州市發改委 20060631。
全球化視角下的杭州城市形象設計研究--公共設施國際化標識研究 杭州市發改委 20060630。
羅伯特.瓦爾澤小說中的主體話語批判 (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20061231。
企業跨文化交際研究與訓練 (主持) 博世電動工具(中國)有限公司 20040601。
數字網路技術在大學外語綜合能力教育中的理論探索和創新(主持) 上海卓越睿新電子有限公司 2004。
中德跨文化網路教學(浙江大學、柏林工業大學)(主持) 20051201。
德資企業生態文化交際(主持) 企事業單位委託研究項目 07 3-9。

獲獎記錄

獲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獲瑞士政府文化基金會研究獎勵、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獲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浙江省作協優秀作品獎(文學評論類)。
2012年獲柏林工業大學特殊貢獻銀質獎章。

研究與成果

著作

  1. 專著:《文學經典生成與傳播》之《現代卷·第六卷》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9
  2. 專著:《文學與世界的碰撞-跨文化闡釋學批評》Blaue Aule, Germany 1997
  3. 專著:《德國教育思想概論》上海譯文出版社 2003
  4. 專著:《羅伯特·瓦爾澤與主體話語批評》浙江大學出版社 2011
  5. 主編:《愛上中國》浙江大學出版社 2019,王偉平、范捷平
  6. 主編:《主體話語批評》浙江大學出版社 2017
  7. 主編:《走向歐羅巴 — 中國海外移民研究》浙江大學出版社 2018
  8. 主編:《奧地利現代文學研究 — 第十二屆德語文學研究會論文集》浙江大學出版社 2007
  9. 主編:《Deutsch als Fremdsprache aus internationaler Perspektive》德國iudicium出版社,范捷平、李媛
  10. 主編:《德語綜合教程》第四冊(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9,魏育靑、范捷平
  11. 譯著:《過時的人(第一、二卷)》上海譯文出版社 2010
  12. 主編:《商務德語教程基礎篇辭彙手冊》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13. 主編:《商務德語教程基礎篇》 練習冊,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14. 譯著:《耳沒有眼瞼》上海譯文出版社 2010
  15. 主編:《商務德語教材提高篇》(練習冊)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16. 主編:《商務德語教程提高篇》(辭彙手冊)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17. 主編:《商務德語教程提高篇》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18. 譯著:《四十朵玫瑰》上海譯文出版社 2012
  19. 譯著:《沒有旋律的年代》上海譯文出版社 2014
  20. 主編:《Chinese Diasporas in Europe》德國卡塞爾大學出版社 Kassel University Press 2015
  21. 譯著:《散步》上海譯文出版社 2002
  22. 譯著:《女人的秘密武器》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4,范捷平、王偉平
  23. 主編:《自主性語言學習》開放與管理.浙江大學出版社,2005 龐繼賢,范捷平
  24. 譯著:《傳統與現代之間的中國城市》德國Jovis出版社 2000
  25. 譯著:《中國前衛藝術》,牛津大學出版社 1994
  26. 參編:《科技德語》中級教程(Deutsch in Wissenschaft und Technik)浙江大學出版社 1988

學術論文

  1. 身體行進中的文學書寫——論羅伯特·瓦爾澤的散步詩學,載《德語人文研究》2019年第1期
  2. Certain Features of Codification ofChinese Texts as an Element of a Social and Political Research Through Lingusitic Analyze, Performed with the Application ofMathematicalstaticstical Methods. In:Iscience, АКТУАЛЬНЫЕ НАУЧНЫЕ ИССЛЕДОВАНИЯ В СОВРЕМЕННОМ МИРЕ,載《現代前沿科學研究》, ISSN 2524-0986,ВЫПУСК 12(44), 12/2018 г. p.99-106, Fan Jieping, Kostenko Gavriil Dmitrievich
  3. 文學經典影片《埃爾瑟小姐》中的反蒙太奇語言及女性形象研究,載《世界電影》2018年第6期,CSSCI,北大核心期刊,第131-143頁。
  4. Rock `n`Roll der Sprache. über die Hoerbarkeit in Peter Webers Roman Die Melodielosen Jahre,in: Archiv für das Studium der neueren Sprachen und Literaturen, 255. Band, 170. Jahrgang, 1. Halbjahresband 2018, S.42-59. A&HCI,Fan Jieping, Johannis Baumann
  5. 主體話語批評略論,載:范捷平主編《主體話語批評》浙江大學出版社 2017,S.3-24
  6. 主體在屈尊中確立 —《亞考伯·馮·貢騰》中的浪漫主義反諷,載:范捷平主編《主體話語批評》浙江大學出版社 2017 S.53-65
  7. 主體身份認同:《最後的避難地上海》中的文化混雜現象,載:范捷平主編《主體話語批評》浙江大學出版社 2017,S.178-186 莊瑋,范捷平
  8. 《沒有旋律的年代》中的旋律(über die Melodie in Peter Webers Roman Die Melodielosen Jahre),載《德語人文研究》,2016年第1期,第1-8頁
  9. 歐洲中國移民文化記憶:從都靈到溫州的家書研究(1957-1985),載:范捷平、克奈爾主編《走向歐羅巴 — 中國海外移民研究》,浙江大學出版社 2018,S.120-135
  10. The Reginal Construction of China in German Civic Education Publications, ICSSD 2016, 2/2,CPCI,Johannis Baumann,Fan Jieping
  11. CulturalMemoryofChineseMigrantsinEurope:An Analysissentfrom TurintoWenzhou (1957-1985).in: Beatrice Knerr, Fan Jieping (ed.): Chinese Diasporas in Europe.Kassel University Presse 2015P.159-180.
  12. 文本編織中的歷史空間記憶 — 托馬斯·霍利曼的小說《四十朵玫瑰》(überdas Gedächtnis deshistorischen Raums in Thoams Hürlimanns Roman Vierzig Rosen)。載《德語人文研究》,2014年第1期
  13. 文學儀式和面具的遮掩功能 — 兼論異域文學中的“東方形象”,載《德語人文研究》,2013年第1期(創刊號)
  14. Walserweltweit. Fan Jieping und Robert Walser in China. In: Mitteilungen der Robert Walser-Gesellschaft, 20/2013, Bern, April 2013, ISBN 978-3-9523384-5-2, S. 10-11
  15. 'Spaziergang' als Reflexion ueber das Schreiben. Zu Robert Walsers Poetik. '散步'對文學寫作的反思—論羅伯特.瓦爾澤的詩學觀。載:Transkulturalitaet. Identitaeten in neuem Licht. Asiatischen Germanistentagung in Kanazawa 2008, Hrsg. v. Maeda Ryozo, Iudicium Muenschen 2012 S.877-882
  16. 當下和具體的“我們',載《杭州》,2011年第11期,總第190期
  17. 瑞士德語文學面面觀,載《外國文藝》2011年第5期,總第200期
  18. 小說《四十朵玫瑰》,節譯,載《外國文藝》2011年第5期,總第200期
  19. “帶著鐐銬的英雄”— 羅伯特·瓦爾澤眼中的荷爾德林 (“Ein Held lag in Ketten'. Hoelderlin im Auge von Robert Walser),《Literaturstrasse》(德國國家文學檔案館收藏) 2010/1
  20. 論文化學轉向與學者的文化自覺性,載《外國文學研究60年》,何輝斌主編,浙江大學出版社,2010年
  21. “為白搭而寫”—論瓦爾澤的羞語症和文學創作的關聯性 (IchschreibeesfuerdieKatz.ZudenKorrelaten Sprach-schamundSchriftstellereibeiRobertWalser)《Literaturstrasse》(德國國家文學檔案館收藏) 2009/9
  22. Die lerntheoretische Didaktik des Berliner Modells und die Umgestaltung des Faches Germanistik, in: Fan Jieping, Li Yuan hrsg. Deutsche als Fremdsprache aus internationaler Perspektive. Neuere Trends und Tendenzen, iudicium, München, 2009, S.233-241
  23. 文化學轉向中的學者主體意識,載《德語學習》(學術版)2009/1
  24. 與上海同行,載《杭州通訊,生活質量版》2009年第3期
  25. 論耶利內克與瓦爾澤的文學主體觀,載《外國文學》2008/11 人大複印資料《外國文學研究》2009/1 全文轉載
  26. 論阿爾夫雷德—德布林“中國小說”序言中的進步批評,FortschrittskritikinderZueignungdeschinesischen RomensvonAlfred Döblin, 載《Literaturstrasse》(德國國家文學檔案館收藏)2008/9
  27. 跨文化交際中模式固見發展變化動態分析,載《外語教學與研究》2007年第三期,李媛、范捷平
  28. Studien zum Motivwandel des Deutschlernens chinesischer Studierender,in:Die deutsche Sprache in China, Geschichte, Gegenwart, Zukunftsperspektiven, hrsg. v. Ulrich Ammon u.a. iudicium, München 2007, 范捷平、李媛
  29. 論柏林模式與外語學科改革,載《外語與外語教學》, 2007/1, 范捷平、李媛
  30. Durch Unterwerfung zum Subjekt-Druch Unterwerfung zum Subjekt,載《中德文學關係研究文集》,上海外語教學出版社 2006
  31. 論瓦爾澤與卡夫卡的文學關係 On the Literary Relationship between Robert Walser and Franz Kafka,載《外國文學評論》2005/11
  32. Stereotypisierung von Eigen- und Fremdbild im DaF-Unterricht am Beispiel der IK per Internet,載《Didaktische Reflexionen》2004
  33. Stereotypisierung von Eigen- und Fremdbild im DaF-Unterricht am Beispiel der interkulturellen Kommunikation,AAL- Arbeiten zur Angewandten Linguistik,2004
  34. Significance of the Signs and Symobls in Benjamenta Institute《論“班雅曼塔學校”的符號和象徵意義》,載《外國文學》2005/5
  35. Autonomy in Foreign Languages Learning and Cultivation of Creative Students in Research University,載《外語與外語教學》2004/6
  36. 研究性大學的外語自主學習與創新性人才培養,載:龐繼賢、范捷平主編:《自主性語言學習,開放與管理》,浙江大學出版社 2004
  37. Stereotypisierung von Eigen- und Fremdbild im DaF-Unterricht am Beispiel der IK per Internet Didaktische Reflexionen,2004-10-30
  38. 荒蕪的語言--羅伯特.瓦爾澤小說《雅考伯.馮.貢騰》語言的文學性,載《外國文學研究》2003/10 中國人大複印資料 (全文複印)
  39. 論瓦爾澤的小說《雅考伯·馮·貢騰》的現代性,載《外國文學研究》2003年第3期
  40. 論“Stereotyp”意蘊及在跨文化交際中的功能,載《外語與外語教學》2003年第3期
  41. 論瓦爾澤的小說《雅考伯·馮貢騰》的現代性,人大複印資料,2003-06-01
  42. Berliner Didaktik und DaF im Informationszeitalter,德國iudicium出版社,2002
  43. 哈貝馬斯,載《外國教育家評傳》,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
  44. 施普朗格的“文化與教育”,載《西方教育學名著提要》,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1
  45. 沃爾夫岡克拉夫基的教育理論與教學論研究,載《外國教育家評傳》,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
  46. 布雷岑卡的教育學基本慨念,載《外國教育家評傳》,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
  47. 恩斯特·梅伊曼的實踐教育學,載《西方教育學名著提要》,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0
  48. Das Eigene und das Fremde 跨文化交際中的自我和他者反思,載《跨文化交際論叢》同濟大學出版社 2000
  49. Eine reizende, kugelrunde Null. Robert Walsers Ich-Kritik, 載《Ostasienrezeption zwischen Klischee und Innovation》, hrsg. v. Walter Gebhard, 德國iudicium出版社 2000
  50. 克拉夫基 — 教育理論和教學論研究, 載《西方教育學名著提要 》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
  51. 遺傳工程 — 人文主義和人文教育的終結?德國理論界關於人文主義的大討論,載《國外教育理論資料》,2000年第4期
  52. Eine Reizende,kugelrunde Null.Robert Walsers Ich-Kritik und struktuelle Korrelate im oestlichen Denken羅伯特瓦爾澤小說中的主體批評與東方思想的性關聯 Ostasienrezeption zwischen Klieschee und Innovation1,Iudicium 2000
  53. Das Trainingsmodell der Interkulturellen Kommunikation,載《跨文化交際訓練模式》,同濟大學出版社 2000
  54. Sensibilisierung fuer das kulturell Eigene und das kulturell《文化自我與文化他者》,載《Wildauer Schriftenreihe》第1卷,柏林 1999
  55. Chinesische Unternehmen im Umbruch 載《Wildauer Schriftenreihe 》第1卷,柏林 1999
  56. 命運如雪的詩人瓦爾澤,載《譯林》1999年第1期
  57. '邏各斯'辨誤, 載《杭州大學學報》(哲社版),1997年第4期
  58. 表現主義文學大師德布林,載《當代》,台北,1997年第一期,總第100期
  59. 當我們彼此陌生的時候,漢特克戲劇作品評論,載《當代》,台北,1997年第6期
  60. 瑞士作家羅伯特·瓦爾澤,載《當代》,台北,1996年第7期
  61. 從工具文化到技術專制文化,載《當代》,台北,1995年第4期
  62. 文化自我和文化他者的敏感化,載《德國威爾道年鑑》第二卷,1999
  63. 複製的幻象世界-論安德斯的媒體批判理論,載《二十一世紀》,香港,1995年第4期
  64. Fan Jieping/Xu Yan: Zur Motivation deutschlerneder Studienbewerber: Ergebnisse einer Stichprobe an der Technischen universitaet Berlin, in: Ulrich Steinmueller(Hrsg.), Deutsch international und interkulturell. Aspekte der Sprachvermittlung Deutsch als zweit-, Fremd- und Fachsprache,Verlag IKO,1993

教學工作

  1. 翻譯理論與實踐(碩博研究生)
  2. 文化人類學研究(碩博研究生)
  3. 跨文化交際理論與實踐(中國學碩士留學生)
  4. 德國文學史與作品選讀(普通高校本科生)
  5. 文本闡釋學(本科專業核心課程、浙江大學原味課程)
  6. 現代德語文學流派(普通高校本科生、浙江大學通識核心課程)
  7. 西方文學理論(碩博研究生)
  8. 德國文學史(碩博研究生)
  9. 日耳曼語言學概論(碩士研究生)
  10. 文學理論基礎(普通高校本科生)
  11. 人文和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碩博研究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