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必村

范必村

山西省運城市絳縣大交鎮范必(范壁)村。 范壁村位於運城市東北角與臨汾市交界處千年古鎮大交(澮交),因村落建於崖壁下。北魏時南絳郡治,後演變成今名范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范(壁)必村
  • 別名:范壁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山西 運城 絳縣
  • 政府駐地:大交鎮
  • 電話區號:0359
  • 郵政區碼:043600
  • 地理位置:中國 華北
  • 人口:3000
  • 方言:晉南語
  • 車牌代碼:晉M
山西省運城市絳縣大交鎮范必(范壁)村。
范壁村位於運城市東北角與臨汾市交界處千年古鎮大交(澮交),因村落建於崖壁下。北魏時南絳郡治,為囚禁罪犯,再崖壁下建壁堡,故名犯壁,後演變成今名范壁。距縣城26公里。南與東西三澗接壤,西與南樊史村相臨,北臨澮南,東靠倉豐磨頭。人口三千餘口,土地面積五千五百畝。主要為水澆地。由於先民擇水而居,千年以來在西崖下,從南到北,從鑿窯洞而居,現今磚混新房,在一條狹長的古河道邊,形成南北近三里多的村莊。當地人都說:“千續魯,萬下柏;哩哩啦啦是范壁。”形容村子大,人口多。
六七十年代由於地下水豐富該村有山西七十二名泉之一的范壁泉,《水經注》“…… 有范壁水出於壁下,並西北流……”(流量0.7米/秒)絳縣五大泉之一,因而村名曾又叫“清泉莊”。以前村中有一眼大泉曰老(澇)泉四季水長流灌溉,水磨等當地百姓種植水稻,蓮菜,種麻(做繩),蔬菜,大片的竹林,蘆葦盪(粽子葉、葦席),小河裡隨處都有魚、蝦、青蛙、黃鱔、泥鰍、各種水草,葦盪里各種鳥兒做巢,真是人間仙景!就是這曾經奔流的范壁水,養育了一代有一代的范壁人。
隨著工農業用水的不斷增加,范壁灌區(紅旗電灌站)的發展,水井越鑿越深,八米,三十米,八十米,一百二十米……清澈的井水,源源不斷地被送到南樊,史村,三澗,甚至臨汾市的南、北屬寺,由於過量開採,泉水漸漸從人們記憶中消失了,年輕的一代,更是想不到曾經的美景了!在村子西坡上從遠處看到一片樹林,那下面就是1976年,范壁人民用了一年時間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建設的南北125米,東西80米,蓄水深度7.5米的石砌蓄水池,是當時農業學大寨的成果。直到今天仍在發揮著其功能。
范必村位於大交鎮西南,與南樊鎮史村、西三澗、安峪鎮東三澗、倉豐和澮南、么頭為鄰,有耕地2500餘畝,共有2726口人,八個居民組,種植業以糧食小麥、玉米為主,該村加大結構調整力度,發展草莓200餘畝,大粒櫻桃700餘畝,還種植山楂、藥材等其他作物。 新農村建設投資50餘萬元建設村文化廣場、辦公室、文化圖書館、老年活動場所、黨員活動室。
新疆哈密至河南鄭州特高壓輸電工程獲批
中新社烏魯木齊5月30日電 (記者 閆文陸)新疆發改委30日透露,新疆哈密—河南鄭州±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外送工程在第二次全國對口支援新疆工作會議期間獲批准全面啟動實施。工程總投資約250多億元人民幣,建成後,年均可實現向河南省輸電370多億千瓦時,就地轉化煤炭1800萬噸以上。
據介紹,哈密—鄭州±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是“疆電外送”工程的首條線路,起於新疆哈密市境內哈密(大南湖)換流站,途經新疆、甘肅、寧夏、陝西、山西(其中就有運城絳縣的范壁村)、河南六省,止於河南鄭州換流站。工程規劃新建±800千伏特高壓換流站2座、特高壓直流輸電線路2300多公里,新增換流容量750萬千瓦,工程靜態總投資約254億元。
據初步測算,項目建成後年均可實現向河南省輸電370多億千瓦時,將就地轉化煤炭1800萬噸以上,在提高煤炭附加值、促進新疆資源優勢轉化同時,真正實現“煤從空中走、電送全中國”。
新疆發改委稱,此項工程獲得國家發改委批准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後,新疆加快能源資源轉換的一項重要標誌性工程。“疆電外送”工程全面啟動實施,破解了新疆豐富的煤炭資源轉換的瓶頸制約,推動煤炭資源進入了大發展的新階段。
新疆煤炭資源豐富,多年來由於交通運輸能力限制,資源優勢一直無法轉化成經濟優勢。多年來,新疆一直在謀求打造“疆電外送”通道,把煤炭和其他資源轉化為電能輸送到全國。
2010年11月,750千伏新疆與西北電網聯網工程順利投運,打通了新疆電力輸送全國的“能源大通道”。由於受到輸送能力和輸送距離的限制,750千伏電網並不能完全勝任大功率遠距離的輸電任務。因此,建設特高壓電網就成為必然之舉。
據了解,除哈密—河南鄭州±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外送工程外,新疆還有意建設準東-重慶±11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