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德江

范德江,中國海洋大學海洋地球科學學院教授、博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范德江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職業:中國海洋大學海洋地球科學學院教授、博士。
  • 畢業院校: 武 漢地質學院 
  • 性別:男
人物經歷,主講課程,研究方向,主要貢獻,

人物經歷

1985武漢地質學院地質學學士。
1990青島海洋大學海洋地質學碩士。
2000中國海洋大學海洋地質學博士。
2002年12月至今中國海洋大學海洋地球科學學院教授。
2004.7-2005.7德國波鴻大學不萊梅大學,訪問學者。
2002年6月-2002年9月香港科技大學環境可持續發展研究所訪問學者。
1995年12月-2002年12月中國海洋大學海洋地球科學學院副教授。
1992年-1995年12月青島海洋大學海洋地質系,講師。
1990年-1991年青島海洋大學海洋地質系,助教。
1985年7月-1987年8月福建省區域地質調查隊,技術員。

主講課程

《沉積岩石學》、《沉積物分析》、《現代分析測試技術》、《Marine Geology》(Marine sediments and sedimentation)。

研究方向

 海洋沉積學和沉積地球化學:河口海岸帶和陸架沉積過程的現場調查、理論研究、工程套用,海洋天然氣水合物形成的沉積學制約,基於沉積物進行古沉積環境的恢復和重建。

主要貢獻

在研項目
[1] 973項目-顆粒物源匯效應與沉積記錄對海洋物理環境演變的回響, 2006-2010, 骨幹.
[2] 973項目-黃河三角洲海岸蝕積轉換機制和趨勢預測, 2002-2007, 骨幹.
[3]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長江口及臨近內陸架海域淺表沉積層序季節性變化和源匯效應. 2007. 主持
[4] 863項目—海上淺層沉積物樣品實時保真採集及化探站位優選技術, 2002-2005, 副組長.
[5] 國家自然科學重點基金-末次冰消期以來東部陸架泥質區海洋環境演化的地質記錄, 2003-2007. 主要成員.
[6] 中國大洋協會十一五國際海底區域研究開發項目-熱液羽狀流物理異常和顆粒物特徵及其標識性體系. 2008-2010. 第二負責.
[7] 國家海洋信息中心課題-海洋懸浮體調查數據規範化處理流程和質量監控方法研究及軟體研製. 2007-2008. 主持.
[8] 國家海洋局908專項-渤海區塊底質和懸浮體調查與評價(908-CJ02區塊). 2007-2008. 負責沉積物地球化學部分.
近期發表論文
(1) DJ Fan, RD Neuser, XG Sun, ZS Yang, ZG Guo, SK Zhai. 2008. Authigenic iron oxide formation in the estuarine mixing zone of the Yangtze River. Geo-Mar Lett, 28(1): 7-14.
(2) Yunchao Hao, Zhigang Guo, Zuosheng Yang, Dejiang Fan, Ming Fang, Xiangdong Li. 2008.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xxx (2008) 1–7.
(3) Fan Dejiang, Zhang Aibin, Yang Zuosheng, Sun Xiaogong. Observations on shell growth and morphology of the bivalve Ruditapes philipinarum.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2007(25): 322-329.
(4) Rong Xiang, Zuosheng Yang, Yoshiki Saito, Dejiang Fan, Muhong Chen, Zhigang Guo, Zhong Chen. 2008. Paleoenvironmental changes during the last 8400 years in the southern Yellow Sea: Benthic foraminiferal and stable isotopic evidence. Marine Micropaleontology, 2008(67): 104-119.
(5) 范德江, 齊紅艷, 徐 琳. 長江水下三角洲淺表沉積層中的生物擾動構造.海洋與湖沼, 2008(6): 1-8.
(6) 齊紅艷,范德江,徐琳,楊作升。長江口及鄰近海域表層沉積物pH、Eh分布及影響因素。沉積學報,2008,820-827(通訊作者).
(7) 盛菊江,范德江,楊東方,齊紅艷,徐琳. 長江口及其鄰近海域沉積物重金屬分布特徵和環境質量評價. 環境科學, 2008, 29(9): 21-28 (通訊作者).
(8) 劉升發, 范德江, 張愛濱,顏文濤。膠州灣雙殼類殼體中重金屬元素的累積。海洋環境科學,2008,27(2):135-138 (通訊作者).
(9) 劉升發, 范德江, 顏文濤, 於子山. 菲律賓蛤仔殼體和濕重生長率及影響因素淺析. 海洋科學進展, 2008(26): 82-89 (通訊作者).
(10) 張懷靜,翟世奎,范德江,郭志剛,於增慧,曹立華,楊榮民,張曉東. 三峽工程一期蓄水後長江口及其鄰近海域懸浮物濃度分布特徵. 2007(28): 1655-1661.
(11) 張懷靜, 翟世奎, 范德江, 郭志剛, 魏立青, 種法運. 2007. 三峽工程一期蓄水後長江口懸浮體形態及物質組成. 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 27(2): 1-10.
(12) 楊作升, 范德江, 李雲海,王厚傑. 2006. 熱液羽狀流研究進展. 地球科學進展, 21(10): 999-1007.
(13) 張愛濱, 劉升發, 范德江, 顏文濤. 2006. 膠州灣雙殼類殼體中的Ca、Mg、Mn、Sr元素組成及影響因素. 中國海洋大學學報, 36(5): 829-836.
(14) 范德江, 劉升發, 張愛濱, 於子山, 王文正. 2005. 九種現代雙殼類物相組成的對比研究. 沉積學報, 23(3): 475-482.
(15) 范德江, 楊作升. 2004. 沖繩海槽天然氣水合物的發育與分布. 石油學報, 25(3): 11-17.
(16) 郭志剛, 楊作升, 范德江, 潘燕俊. 2003. 長江口泥質區的季節性沉積效應. 地理學報, 58(4): 591-597.
(17) 范德江, 楊作升, 王文正. 2002. 長江、黃河沉積物中碳酸鹽組成及差異. 自然科學進展, 12(1):60-64.
(18) 范德江, 孫效功, 楊作升, 郭志剛. 2002. 沉積物物源定量識別的非線性規劃模型. 沉積學報, 20(20): 30-33.
(19) 范德江, 楊作升, 孫效功, 張東奇, 郭志剛. 2002. 東海陸架北部長江、黃河沉積物影響範圍的定量估算. 青島海洋大學學報, 32(5): 748-756.
(20) 楊作升, 范德江, 郭志剛, 毛登. 2002. 東海陸架北部泥質沉積區表層沉積物碳酸鹽粒級分部與物源分析. 沉積學報, 20(1): 1-6.
(21) 郭志剛, 楊作升, 范德江. 2002. 東海陸架北部表層細粒級沉積物的級配及意義. 青島海洋大學學報, 32(5): 741-747.
(22) 范德江, 陳彰榕, 欒光忠, 2001. 黃河三角洲河道沉積作用規律研究II. 青島海洋大學學報, 31(2):237-242.
(23) 陳彰榕, 范德江, 2000. 黃河三角洲河道沉積作用規律研究I. 青島海洋大學學報, Vol. 30(4):673-684.
(24) 毛 登, 范德江, 郭志剛, 楊作升. 2001. 長江、黃河河口沉積物中生物標誌化合物組成的初步研究. 青島海洋大學學報, 31(5):747-754.
(25) 范德江, 楊作升, 毛登, 郭志剛. 2001. 長江黃河沉積物粘土礦物、地化組成的對比研究. 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 21(4):7-12.
(26) 范德江, 楊作升, 郭志剛, 2000. 中國陸架Pb-210套用現狀與思考. 地球科學進展, 15(3):297-302.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