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石假山盆景傳統工藝

英石假山盆景傳統工藝

英石假山盆景傳統工藝是廣東英德的傳統手工技藝。是英德的能工巧匠們充分利用當地資源,以生動的造型形式來表現人們的傳統審美觀念、文化態度以及生活方式的一種傳統藝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英石假山盆景傳統工藝
  • 所屬地區:廣東清遠
  • 遺產編號:Ⅷ-17
  • 申報日期:2006年
基本信息,工藝歷史,所在地區,工藝特點,工藝發展,

基本信息

文化遺產名稱:英石假山盆景傳統工藝
所屬地區: 廣東 · 清遠
英石假山盆景英石假山盆景
遺產編號: Ⅷ-17
遺產類別: 傳統手工技藝
申報日期: 2006年
申報人/申報單位:廣東省清遠市
遺產級別:

工藝歷史

英石是我國四大園林名石之一,英石假山盆景傳統工藝,是英德的能工巧匠充分利用當地資源,以生動的造型形式來表現人們的傳統審美觀念、文化態度以及生活方式的一種手工藝術。在宋代杜綰《雲林石譜》、趙希鴿《洞天清錄集》、明朝計成《園冶》、清朝屈大均《廣東新語》等書中均有論述。

所在地區

英石主產地在英德市中部的英山。英石由無數鬆散的板塊構成,受暴冷暴熱的氣候和風雨影響,風化、腐蝕、發育獨特,具有“瘦、皺、漏、透”的特點。其高超的技藝水平和不朽的藝術價值,是勞動人民的智慧傑作。

工藝特點

英石的褶皺明快有力,脈紋變化多端,易於構成峰巒溝壑等山形地貌,蘊涵著藝術意境構思的許多素材,因此,當地人利用英石材料,創造出多種類型的傳統工藝英石盆景,在方寸之間展現萬水千山, 涌動千般意境。傳統英石盆景具有自然、古樸、精練、簡約的優點,這些盆景主要有山水式、旱山式、樹附石式、石附樹式,造型主要有峰、巒、嶺、峽、崖、壑、島、磯、嶂、岫、岑、渚等等,被喻為“無聲的詩、立體的畫”,給人以自然美的享受。英石假山盆景的製作工藝以自然奇石為依託,融入工匠的智慧,使英石“瘦、皺、漏、透”的外形,折射出中國佛教和道教的“空”與“靈”。上世紀90年代,民間手工藝者創造性地運用超音波技術融入傳統英石盆景中,生產出霧化英石盆景。
英石英石

工藝發展

英石大者可獨石成一景,小者是製作山水盆景的上乘材料,有極高的觀賞和收藏價值。早在宋朝,英石就被列為朝廷貢品,到了清朝,英石就其質地而論,可分為陽石和陰石兩類。北宋皇家園林就以英石為景,明清嶺南名園的主山也多是英石,現存江南三大名山之一的“絕雲峰”就是英石。
從宋朝至今,採集英石作假山、盆景者不計其數。據初步統計,全國除西藏、青海之外,其餘各省(市、區)均有以英石作材料的園林景點。國外園林在十八世紀以後,英、法、德等西歐國家的宮廷、官邸、富人花園也有選用英石。1986年中國援建澳大利亞誼園部分園林景石也是英石;現今新加坡國家公園主要景點用的也是英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