苧麻角斑病

苧麻角斑病

苧麻角斑病的寄主植物僅限苧麻,是苧麻的主要病害。主要危害葉片,病葉枯死脫落,影響植株生長發育,降低產量和品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苧麻角斑病
  • 別名葉斑病
  • 病原中文名:苧麻尾孢
  • 病原拉丁學名:Cercospora boehmeriae Peck
  • 病原分類地位半知菌亞門
  • 病原類型:真菌
  • 主要危害作物苧麻
  • 主要為害部位葉片
形態特徵,為害症狀,發病傳播,防治方法,地理分布,

形態特徵

Cercospora boehmeriae Peck.稱苧麻尾孢,屬半知菌亞門真菌。異名C.krugliana Chupp.et Muller;C.fukuii Yam.子座小,分生孢子梗1~10根叢生,褐色,具隔膜數個。分生孢子鞭狀至倒棍棒狀,無色,有隔膜2~4個,大小20~125×2~5(µm)。菌絲髮育適溫25℃,適宜pH4.3,潛育期 10~11天。
苧麻角斑病

為害症狀

多從下部葉片向上擴展,初為圓形至不規則形褐色小斑,擴展過程中受葉脈限制形成多角形病斑,大小2~3mm,褐色至暗褐色,大流行時擴展融合成大斑,大片組織褐變,造成葉片乾枯脫落。

發病傳播

病菌以分生孢子或菌絲在病葉中越冬,成為翌年初侵染源。在苧麻生長期間,分生孢子借氣流、雨水傳播,進行多次再侵染。高溫、多雨利於本病的發生和流行。

防治方法

1、選擇排水良好的地塊栽植苧麻,採用配方施肥技術,增施磷鉀肥。
2、及時清除田間的病殘組織,減少越冬菌源。
3、發病重的地區於發病初期噴灑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36%甲基硫菌靈懸浮劑600 倍液,隔10~15天1次,連續防治2次,每667m2噴對好的藥液75~80L。

地理分布

分布在各苧麻產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