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瓠丸

苦瓠丸,中醫方劑名。出自《備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一。具有下水消腫之功效。主治石水。

基本介紹

  • 名稱:苦瓠丸
  • 出處:《備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一
  • 組成:苦瓠白瓤實
  • 功用:下水消腫
  • 主治:石水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方義,使用注意,附方,

組成

苦瓠白瓤實(須好者,無厭翳,細理研淨者,不爾有毒,不堪用)。

用法用量

捻如大豆,以面裹煮一沸,空腹吞七枚。至午當出水一升,三四日水自出不止,大瘦乃愈。

功用

下水消腫。

主治

石水。

方義

經曰:苦能涌泄。故用之在上,則令人涌;用之在下,則令人泄。苦白實苦寒下水,《本經》謂其“主大水,面目四肢浮腫”,今以熟面裹之,空腹而吞,蓋用之於下,使水自下而泄。其方雖簡,用意則精,且效專力宏,深得去水之妙。

使用注意

瓠最苦寒,大傷胃氣,惟藜藿之人,病氣俱實,方可套用。

附方

名稱:苦瓠丸
組成:大棗肉、苦瓠
用法:搗為丸。一服三丸,如人行十五里又服三丸,水出,更服一丸即止
主治:通身水腫
出處:方出《千金》卷二十一,名見《增補內經拾遺》卷三
名稱:苦瓠湯
組成:苦瓠
用法:水二升,煮取一升,服。立即吐愈
主治:中蠱毒,吐血,或下血,皆如爛肝
出處:《肘後方》卷七,名見《聖濟總錄》卷一四七
名稱:苦瓠散
組成:苦瓠、蛇蛻皮、蜂房、樑上塵
用法:上藥治下篩,以粉為粥和,敷紙上貼之三日
主治:浸淫瘡
出處:《千金》卷二十二(注文)引《古今錄驗》
名稱:苦瓠散
組成:苦瓠、蛇蛻皮、蜂房、樑上塵、大豆
用法:上藥治下篩。以粉為粥和,敷紙上貼之,一日換三次
主治:浸淫瘡
出處:《千金》卷二十二
名稱:茯苓丸
組成:茯苓、白朮、椒目、木防己、葶藶、澤瀉、甘遂、赤小豆、前胡、芫花、桂心、芒消
用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一日五丸,稍加,以知為度,蜜湯送下
主治:水腫
出處:《千金》卷二十一引《古今錄驗》
名稱:甜葶藶丸
組成:甜葶藶、川芒消、椒目、水銀、漢防己、海蛤
用法:上為末,研入水銀令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以粥飲送下,一日三四次
主治:石水,腹堅漸大,四肢腫滿
出處:方出《聖惠》卷五十四,名見《普濟方》卷一九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