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田雞

花田雞

花田雞(學名:Coturnicops exquisitus)體長12~13厘米。上體呈褐色,具有黑色縱紋及白色的細小橫斑。頦部、喉部及腹部為白色。胸部呈黃褐色,兩脅及尾下綴有深褐色及白色的寬橫斑,尾部短而上翹。虹膜呈褐色,嘴為暗黃色,腳為黃色。通常棲息於小河、湖泊以及沼澤附近草叢中。主要以各種藻類、水生昆蟲及軟體動物為食。分布於東北亞;南遷至日本南部及中國南部越冬。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花田雞
  • 拉丁學名:Coturnicops exquisitus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鳥綱
  • 鶴形目
  • 秧雞科
  • 花田雞屬
  • :花田雞
  • 亞種:無亞種
  • 命名人及年代:Swinhoe,1873年
  • 英文名稱:Swinhoes Yellow Rail
  • 英文名稱:Siberian Crake
  • 英文名稱:Asian Yellow Rail
  • 保護級別:易危(VU),來自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狀況,亞種分化,種群現狀,保護級別,

形態特徵

花田雞是小型涉禽,體長13-14厘米,是中國最小的田雞。體色較淡,沒有棕背田雞那樣的鮮艷羽毛。上體褐色或橄欖褐色,包括翅上覆羽、內側飛羽和尾羽在內,整個上體具黑色的條紋和細窄的白色橫斑。前額、眉、頭側和後頸上部為淡橄欖褐色,具細小的白色斑點。貫眼紋為暗褐色。初級飛羽淡褐色,次級飛羽白色,在翅膀上形成顯著的白斑,飛翔時明顯可見。頰部、喉部和胸部為污白色,胸部具有淡橄欖褐色的橫斑,腹部為淡皮黃白色,兩脅和尾下為橄欖褐色,具白色橫斑,翅下覆羽和腋羽為白色。虹膜褐色,嘴深褐色,下嘴的基部為黃綠色,腳為肉褐色或黃褐色。
大小量度:體長120-140mm;嘴峰12-13mm;翅75-84mm;尾30-35mm;跗蹠21-24mm。(註:♂雄性;♀雌性)

棲息環境

棲息於低山丘陵和林緣地帶的水稻田、溪流、沼澤、草地、葦塘及其附近草叢與灌叢中,有時也出現在林中草地和河流兩岸的沼澤及草地上。

生活習性

花田雞部分為夏侯鳥,部分冬候鳥。在中國東北多為夏候鳥,東部為冬候鳥,其他地方為旅鳥,春季於4月中旬遷來東北繁殖地,秋季於9月中下旬遷離。
常在早晨和傍晚出來到開闊的草地上活動,在河邊或湖邊的草叢中活動和覓食。大多在黎明和傍晚活動,白天常藏匿在草叢中。遇到危險時則急速往草叢或水邊奔跑,到水邊後或是進入水中游泳,或是飛到水域的對岸,有時在受到威脅時常常壓低頭部和尾部在地面上奔跑,或躲藏於草叢或灌叢中。主要以水生昆蟲和其他小型無脊推動物為食。主要以水生昆蟲、甲殼類和水藻等為食。性甚隱蔽。

分布範圍

分布於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韓國、中國、日本和蒙古。在中國主要分布於內蒙古、江西、福建、廣東等省區。
在中國繁殖於內蒙古東北部、黑龍江及吉林省;遷徙時經過吉林、遼寧、河北、山東和長江流域;在福建、廣東等省越冬。此鳥春秋兩季都可能經過四川,為四川省的旅鳥。就其繁殖區的地理位置而言屬東北型。
花田雞分布圖花田雞分布圖

繁殖狀況

繁殖期為5~7月。營巢於近水的草叢中。繁殖生態中要經過求偶、營巢生活、產卵、孵化及育雛。求偶是其性成熟重要特徵,進入性成熟期的鳥類,雄性間常有爭鬥,延長光照時間,適宜的環境溫度及營養豐富的飼料等,均是促使鳥類發情的重要因素。鳥巢是鳥類產卵、孵化和育雛的重要場所。在營巢完畢後開始產卵。產卵期間,每產兩枚卵的間隔時間不甚相同,每窩產卵一般為6枚。卵的顏色為粉紅黃色,具紅棕色和淡紫色的斑點。孵化是其繁殖生活的重要階段,孵化多由雌鳥擔任,雄鳥在巢旁或巢區守衛。幼鳥在出雛後不久即能步行並隨親鳥離巢覓食,此後不再回巢。

亞種分化

單一物種,無亞種。

種群現狀

花田雞分布區狹窄,數量極為稀少,原因是棲息地破壞:工業、水利、捕魚、放牧、開荒、放水養葦與割葦等,破壞了其棲息地。天敵吃掉其卵和幼雛,如猛禽、渡鴉、黃鼬、艾虎、狼、赤狐等,被捕獵,珍稀價值,不法分子圖利而大量捕獵。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易危(VU)。
1989年1月14日中國林業部、農業部發布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將花田雞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