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葉纈草

芥葉纈草

芥葉纈草(學名:Valeriana sisymbriifolia)為敗醬科纈草屬的植物。分布在俄羅斯以及中國大陸新疆等地,生長於海拔2,800米的地區,一般生長在山坡,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芥葉纈草
  • 拉丁學名:Valeriana sisymbriifolia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茜草目
  • :敗醬科
  • :纈草屬
  • :芥葉纈草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歷史記載,

形態特徵

植株高30-40厘米;根莖短縮而不明顯,帶狀根簇生;莖單生,直立或斜上,光滑。基生葉寬卵形,長約1.5厘米,寬1.5-1.7厘米,近全緣,葉柄長5.5厘米;莖生葉2-3對,靠下部的葉片為大頭羽狀全裂,頂裂片圓形至寬橢圓形,長2-3厘米,寬1.5-2厘米,全緣或具不規則的淺波,前端稍呈鈍三角形突尖,側裂片2-3對,寬卵形,長1.2-1.3厘米,寬約0.8厘米,愈向葉柄基部的愈小,各對側裂片互相疏離,最下一對側裂片常遠離前面一對而位於葉軸的中部以下;葉軸向下延伸為寬而膜質的葉柄,柄長3厘米,相對的兩柄連合成一長筒狀葉鞘,抱莖;上部莖生葉的葉柄及葉軸均較下部莖生葉的為短,葉裂片也較狹小。聚傘花序頂生,初時直徑1-2厘米,後漸疏長,花序軸. 上微被毛,小苞片線狀披針形,基部及下部邊緣具毛。花淡紅色,長約6毫米;雌雄蕊與花冠裂片等長;子房狹卵形,光禿,長5-6毫米。花期7月,果期7-8月。
芥葉纈草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2800米的山坡。

分布範圍

分布於新疆天山北麓。蘇聯也有分布。

歷史記載

本種在《蘇聯植物志》記載花為黃色,而新疆標本花均為淡紅色。纈草屬植物的花多為紅色或淡紫色,少數白色,沒有黃色的記載,估計此處為《蘇聯植物志》的謬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