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菜類菌核病

芥菜類菌核病,主要為害莖部、葉片或種莢:莖部染病,初呈水漬狀斑塊,盾呈濕腐狀,病部產生白黴,並由菌絲集結成黑色鼠糞狀菌核。採種株染病,莖或植株花梗及種莢受害, 初為灰白色,後枯萎乾癟,剖開病莖,可見髓部中空,內壁具白色菌絲及若干黑色菌核。

基本介紹

  • 中醫病名:芥菜類菌核病
  • 常見發病部位:莖部、葉片
  • 常見病因:菌核
  • 常見症狀:病部產生白黴
發病規律,防治方法,病原描述,

發病規律

病菌主要以菌核混在土壤中或附著在採種株上、混雜在種子間越冬或越夏,在春、秋兩季多雨潮濕,菌核萌發,產生子囊盤放射出子囊孢子,借氣流傳播,子囊孢子在衰老的葉片上,進行初侵染引起發病,後病部長出菌絲和菌核,在田間主要以菌絲通過病健株或病健組織的接觸進行再侵染,到生長後期又形成菌核越冬。白菜菌核病屬於囊孢子氣傳病害類型,其特點是氣傳的子囊孢子致病力強,從寄主的花,衰老葉或傷口侵入,以病健組織接觸進行再侵染。 菌絲生長發育和菌核形成適溫0~30℃,最適溫度20℃,最適相對濕度85%以上,菌核可不休眠,5~20℃及較高的土壤濕度即可萌發,其中以15℃最適。在潮濕土壤中菌核能存活1年,乾燥土中可存活3年。子囊孢子0~35℃均可萌發,但以5~10℃為適,萌發經48小時完成。

防治方法

(1)選用無病種子,並對種子進行處理。 (2)輪作、深翻及加強田間管理。最好能與稻麥等禾本科作物進行隔年輪作;收穫後及時翻耕土地,把子囊盤埋入土中12厘米以下,使其不能出土;合理密植;施足腐熟基肥,合理施用氮肥,增施磷鉀肥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3)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噴灑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或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50%農利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40%多·硫懸浮劑500~600倍液、50%甲基硫菌靈500倍液或20%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倍液。此外,可用菜豐寧100克對水15~20升,把油菜等白菜類蔬菜的根在藥水中浸蘸一下後定植。防效好。

病原描述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 Bary 稱核盤菌,屬子囊菌亞門真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