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泮燒肉

芝泮燒肉

芝泮燒肉,是山東省安丘市傳統名吃,生產於安丘市景芝鎮芝泮村。其主料是豬頭、豬腸、豬肚、豬蹄、豬心、豬肝、豬肺等。採用明朝宮廷膳食秘方,添加20多種中藥,經洗、揉、煮、熏、烤等多道工序加工而成,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製作時,先用細鹽輕搓幾遍,然後放入原湯鍋中,煮兩小時左右,煮時放入用紗袋包好的豆蔻砂仁肉桂八角茴香等佐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芝泮燒肉
  • 英文名:carbonado of Zhipan
  • 主要食材:豬頭、豬腸,豬肚,豬蹄,豬心,豬肝,豬肺,豆蔻砂仁肉桂八角茴香
  • 分類:魯菜
  • 口味:鹹,香
起源,製作方法,相關傳說,

起源

芝泮燒肉起源於明初,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後,為發展國力而告誡地方官吏說:“天下初定,百姓財力俱困,譬猶初飛之鳥不可拔其羽,新植木不可搖其根,要在安養生息之”。芝泮燒肉在此形式下誕生,留傳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
芝泮燒肉產於安丘景芝鎮芝泮村。其主料是豬頭、豬腸,豬肚,豬蹄,豬心,豬肝,豬肺等,採用明朝宮廷膳食秘方,添加20多種中藥,經洗、揉、煮、熏、烤等多道工序加工而成,現已發展到燒豬肉、牛肉、驢肉、雞肉、兔肉、香腸等十幾個品種,芝泮村現有燒肉加工戶70多戶,產量較高,有真空包裝,但其熱散燒肉要比真空包裝的口味正宗。
具有600多年歷史的傳統名吃——芝泮燒肉,以其營養豐富、口味獨特、食之爽口、肥而不膩、延年前壽等特點,被收入《山東地方名吃大全》,榮獲1997年第14屆濰坊國際風箏會農副產品博覽會金獎。1997年被山東省貿易廳評定為“山東名小吃”。芝泮燒肉確為安丘名吃。2006年11月,該項目被推薦申報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製作方法

首先要清除豬頭和豬蹄上的豬毛、皮脂,還要清理豬頭口腔、內臟的黏膜和內容物,再經沖、泡、搓、揉、洗等步驟去除油脂和異味。
原料處理乾淨後裝鍋燜煮,鍋內加入適量水(最終以沒過所煮的原料為準)、調味品和20餘味中藥配製的秘方“藥包”,先將難煮透煮熟的豬頭、豬蹄放入鍋內,然後鍋底生火加熱,開鍋後再慢火燜煮。整個煮肉過程需要4小時,關鍵要掌握好火候,依據各原料煮透煮熟難易程度依次放入豬胃、豬心、豬肺、豬腸、豬肝,豬肝最易煮熟,煮時間長了容易硬化難咬影響口感。在煮肉的4小時期間,20餘味中藥各起作用,有消除油膩的,有清除異味的,有加味加香的,有滋補增效的,確保肉香純正、營養豐富。鍋內所煮的豬頭、豬心、豬肝、豬肺、豬胃、豬腸、豬蹄等煮熟煮透後撈出,剔除豬頭頭骨後進入熏制工藝。
熏制需另起鍋,將煮好的豬頭、豬心、豬肝、豬肺、豬胃、豬腸、豬蹄等擺放於鍋內特製的“鐵箅子”上,然後加熱鍋體至鍋底燒紅,此時灑入白糖並迅速蓋蓋,產生的糖煙燻烤1分鐘左右著色均勻,掌握好火候確保色、香、味俱佳。
熏制好的燒肉還要放進煮肉的原湯中浸泡,去除煙塵和煙燎味。經過這些複雜工序後,芝泮燒肉加工製作好了方可食用。

相關傳說

關於芝泮燒肉,有許多美麗的傳說。
乾隆三十八年(1723年),劉墉之父劉統勛病故,劉墉正任陝西按察使,回家奔喪,在回陝之前去其姑家(其姑家住芝泮村),其姑送其本村特產燒肉10斤,劉墉帶至京城,乾隆帝嘗後讚嘆不絕,龍顏大悅,當場揮御筆書寫“芝盤留香”四字,(因乾隆將“芝泮誤以為芝盤”),鄙人北京工作時候專門去北大圖書館翻閱資料時候,在北大圖書館還找到乾隆書寫此四字的資料記載,但是不知為何此四字未能流傳至今,可惜!
另有說法,1750年春,乾隆皇帝下江南私訪(今江蘇揚州) 。有當朝宰相劉墉劉羅鍋陪同,出宮前劉墉上奏皇帝,路途中遊覽自家鄉的名勝古蹟,安丘的“龍山虎步,月牙橋”“諸城的恐龍”。皇帝準奏,當御覽完安丘的古蹟時,天已傍晚,就住在芝泮趙氏一家客棧,客棧雖小但衛生清潔。
晚飯前,乾隆皇帝與劉墉在店門前吃茶聊天,突然從東南方向傳來一陣撲鼻的清香味,皇帝便問劉墉:“如此之香是何故!”劉墉道:“這裡正是名振諸安高三縣的當地名吃芝泮劉家燒肉。”晚飯時,皇帝膳用了芝泮燒肉,膳後皇帝龍心歡喜連說:“好、好、好。”劉墉明白其意,並把這一祖傳加工秘方帶入宮廷御膳房,成為皇帝每天膳用的必備佳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