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森彗星

艾森彗星

“艾森”彗星,正在從木星外部向太陽系內部運行,2013年11月至12月份將運行至太陽方向,地球北半球能夠看到。它將是近百年內最明亮的彗星,甚至在白天用肉眼也能觀看到。進入太陽系可能成為這顆彗星的終結之旅,其彈道軌跡接近太陽將以熾熱死亡而告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艾森彗星
  • 外文名:Comet ISON
  • 發現者:維塔利·涅夫斯基
  • 發現時間:2012年9月21日
  • 軌道傾角:62.39°
  • 學科:天文學
簡介,特點,原理,可見性,彗星消亡,現象描述,原因分析,相關數據,

簡介

ISON彗星(C/2012 S1,陸譯“艾森彗星”,台譯“艾桑彗星”,港稱“光科網彗星”),是一顆掠日彗星,於2012年9月21日被白俄羅斯維捷布斯克的維塔利·涅夫斯基(Виталий Невский)和俄羅斯孔多波加的阿爾喬姆·諾微切諾克(Артём Новичонок)發現。此一發現是使用國際科學光學監測網(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Optical Network,簡稱:艾森 ISON)靠近基茲洛沃茨克的俄羅斯0.4-米(16-英寸)反射鏡,以自動的小行星發現程式CoLiTec尋獲的。隨後,很快的就在2011年12月28日的萊蒙山巡天數據和2012年1月28日泛星項目(Pan-STARRS)巡天數據中找到發現前的視頻,9月22日由在義大利的Remanzacco天文台使用iTelescope網路進行了後續的觀測。小行星中心在9月24日公布了此一發現。由雨燕衛星(Swift Gamma-Ray Burst Mission,SWIFT)的觀測估計彗核的直徑約為5千米(3.1英里),原有媒體報導,彗星已於通過近日點時因太陽的高溫而解體,結束它550萬年來飛向太陽系內側的旅程。SOHO衛星在艾森通過近日點後兩小時仍然觀測到有彗核的存在。甚至逐漸再次長出彗尾。但隨著“疑似彗核”的逐漸遠離,此團煙塵也逐漸散去黯淡,並離開SOHO的觀測範圍。NASA預估,有90%的機率艾森已經完全被摧毀,剩下直徑小於10米的碎片;10%左右的機率能夠有大於100米,可供繼續研究的碎片。NASA、ESA已經開始通過各種衛星查找艾森的蹤跡,哈伯望遠鏡也會在12月底觀測原先推測的艾森彗星軌道,並進一步確認彗星的命運。

特點

這顆彗星從木星外部向太陽系內部運行,當它接近地球時,這顆“泥雪球”將產生耀眼的光芒,亮度可達到月球的15倍,甚至在白天也能觀看到它的存在。
大眾天文學協會副主席羅賓·斯卡格爾說:“這是一項非常令人興奮的發現,在11月末至12月初,人們將在英國日落時分可以看到非常壯觀的景象。”

原理

通常情況下,彗星表面是岩石,彗星內部是含有化學物質的冰雪結構。當冰雪和化學物質被加熱,明亮的噴射流形成壯觀的彗尾可綿延數十萬公里。
艾森彗星曾預計在28日格林尼治標準時間17點左右出現在太陽動力研究室飛行器所拍攝的圖片內,但4個小時後已經“沒有蹤跡”,推測其已在過去幾天內解體了。
其他航空器所拍攝的圖片裡顯示,有一束光從太陽周圍穿過,但楊認為這更像是艾森彗星在消亡時留下的灰而形成的軌跡。“彗星本體肯定已經解體,看上去像是留下了殘骸。”
去年9月艾森彗星第一次被俄羅斯業餘天文愛好者所發現。

可見性

艾森彗星C/2012 S1 (ISON)在發現時視星等為18.8,彗發直徑為8",此時它的軌道仍在木星之外,據估計它在2013年11月至2014年1月之間的亮度將可以透過肉眼看到,而其視星等在2013年11月左右時可能進入負值,國際小行星中心的程式預測其最大亮度將可達到超過滿月(-12.74等)亮度的-14等,超過池谷-關彗星的視星等-10,成為自1935年以來人類所觀測到的最亮彗星(1935年以後才有較為統一的定義,實際上即使在1935年以前,如此明亮的彗星也很難看到)。
C/2012 S1被發現時的視星等為18.8等,對裸眼而言是太暗淡而不可能見到,但對大型望遠鏡和以攝影觀測的業餘天文學家來說,亮度已經足夠了。依照大多數彗星的模式,我們預期它會在接近太陽時亮度會逐漸增加,而掉頭返回外太陽系時亮度下降。
在2013年6月5日至8月29日之間,C/2012 S1被預測離日度將會小於30度。大約到2013年9月,它應該就明亮到可以使用雙筒望遠鏡或小望遠鏡觀賞。然後到了11月,亮度應該會達到裸眼可以看見的6等。如果在通過近日點之後他依然存在,則到2014年的1月初都仍然可以用肉眼看到。
史匹哲太空望遠鏡在6月13日觀測了C/2012 S1,估計它每天會排放出100萬公斤(220萬磅)的二氧化碳。
在10月,C/2012 S1將經過獅子座中接近最亮的軒轅十四,然後從火星的附近掠過。這些亮星都有助於查找到這顆彗星。大約從10月10日起,彗星會進入日地關係天文台(STEREO)的視野範圍內。到了11月,C/2012 S1更亮時,它會在天空中接近室女座的角宿一,以及行星中的土星 。從11月27日起,C/2012 S1也進入SOHO 的觀測範圍。它大約會在11月28日抵達近日點,如果在經過太陽後,彗星結構保持不變,光度或許能達到負星等的等級)。因為會受到前向散射的影響,預測一顆會非常接近太陽的彗星的亮度是很困難的。例如,柯侯德彗星和C/1999 S4都因此與期望不符。最初,研究人員估計艾森會亮如滿月,甚至更亮,但是根據最近的觀測,估計艾森的亮度只能達到視星等-3至-5等,大約與金星的亮度相當。相較之下,自1935年以來最亮的池谷-關彗星(1965年)則達到-10等,比金星亮了許多。
從2013年中至12月,C/2012 S1將能從北半球獲得良好的觀測。在通過近日點之後,它會在天球上繼續往北移動。根據預測,艾森最亮的時刻就是它最接近太陽的時候,然而屆時的離日度將小於1度,使它在太陽的強光下會難以觀看。假設彗星在非常近距離經過太陽時沒有遭遇不測的話,它和其長長的彗尾在12月時,將能在南北半球都能看見。離開近日點後C/2012 S1也開始逐漸黯淡。在2014年1月8日從距離北極星約2度之處掠過。
2013年2月,匯集了1,897位觀測者的數據後繪製出的光度曲線,顯示它的光度以R的速率增加。如果能夠持續到抵達近日點,C/2012 S1的將能達到magnitude −17,會比滿月還要亮。然而許多來自歐特雲的彗星,像是另一顆彗星C/2011 L4,在光度增加上都有著"遲緩現象"。因此預期C/2012 S1的亮度將增加的不如預測的快速,也不會如當初預測的明亮,但它的亮度仍然非常值得一看。目前對C/2012 S1的觀測認為,即使它保持不變的增亮,它的最大亮度也大約只有-6等。

彗星消亡

現象描述

2015年3月28日艾森彗星在經過太陽(日點)時解體,宣告消亡。
消亡瞬間消亡瞬間

原因分析

有些彗星的近日點離太陽太近了,近日點距一般都小於0.01天文單位,好像燕子掠過水麵似的掠過太陽表面,因此被天文學家稱為掠日彗星。坐鎮太陽系的太陽以殘酷的手段對付這些敢於冒犯它的彗星。那些近日點在太陽表面之上的掠日彗星會被太陽上的大火無情吞噬,而那些近日點在太陽表面之下的掠日彗星,太陽強大的潮汐力會把它們撕得粉碎。
當引力源對物體施加引力作用時,由於物體上各點到引力源距離不等,所以受到引力大小不同 從而產生引力差,對物體產生撕扯效果,這種引力差就是潮汐力。人們最常見的是月亮和太陽對地球的潮汐作用,使地球上的海洋發生“潮漲潮落”,其實這就是太陽和月亮“撕扯”地球的現象。由於潮汐力與距離的三次方成反比,因此可以想像,當物體距離引力源很近的時候,會受到巨大的“撕扯”,一旦潮汐力超過了物體的結合力,就會被撕碎!

相關數據

ISON 彗星  C/2012 S1 (ISON)

哈柏太空望遠鏡於2013年4月10-11日拍攝的C/2012 S1
發現者:
維塔利·涅夫斯基(Vitaly Nevsky)和
阿爾喬姆·諾微切諾克(Artyom Novichonok)
在蘇聯ISON-基茲洛沃茨克天文台
使用0.4米反射鏡(D00)
發現日期:
2012年9月21日
曆元
2013年12月14日
(JD2456640.5)
近日點距離:
0.01244AU(q)
離心率
1.0000020
軌道周期
雙曲線軌跡(曆元2050)
軌道傾角
62.39°
最後近日點經過日期:
2013年11月28日
下次近日點經過日期(預測):
?已解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