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雷斯姑娘拿著俄耳甫斯的頭

色雷斯姑娘拿著俄耳甫斯的頭

《色雷斯姑娘拿著俄耳甫斯的頭》(又稱《俄爾甫斯》)是莫羅的油畫作品,現藏於巴黎奧賽博物館。這幅畫在莫羅的全部作品中格調迥異。他描繪了一個善良、溫馨、忠於詩歌的古代女子形象。此畫作於1865年。在第二年展出時,受到人們的高度讚揚。這也是莫羅在1870年以前最負盛名的象徵性傑作之一。此畫不僅被法國國家收購,還在以後被多次複製成版畫。這一幅是人們在巴黎羅浮宮內可以看到的唯一的一幅原作。畫面的薄塗法極其精微,色調層次相當豐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色雷斯姑娘拿著俄耳甫斯的頭
  • 類別油畫 、 名畫  
  • 年代:作於1865年
  • 作者莫羅  
基本資料,莫羅畫風,神話原型,名畫欣賞,

基本資料

【名稱】色雷斯姑娘拿著俄耳甫斯的頭
【規格】154×99.5 厘米
【屬地】巴黎羅浮宮

莫羅畫風

居斯塔夫·莫羅(1826.4~1898.4)的象徵主義有兩大特徵:一是形象濃艷。女性穿戴羅綺珠翠,顯得踰閑盪檢,極具刺激性;二是善於發揮色彩功能。他的用色與印象派不同,幾可與思維等同起來。不是藉以"再現"一個可視世界,而以色彩激發觀者的情愫。因此,他總愛選擇神話或宗教中的斯芬克司美狄亞(希臘神話中的巫術公主,好妒忌)、莎樂美(聖經新約中大希律王的孫女,善舞蹈,受母親唆使,提出要施洗約翰的頭)、海倫(神話中的美人,因她而引起了長達10年之久的特洛伊戰爭)或吐火女怪(神話中口噴火焰的破壞神)等。這些女性形象被畫得妖艷而神秘,冷酷而富誘惑力。對於畫家來說,具有極強的暗示性。這可能也是一種象徵時代的符號,所以印象派畫家德加挖苦地說:"他要讓我們相信,上帝也佩戴表鏈。"
莫羅一生所畫的女性形象以"莎樂美"這個聖經傳說人物占最多數。在他筆下的"莎樂美"已缺乏那種純真的女性美了。她往往情態詭秘,使人觀後覺得毛骨悚然。這個形象在其他畫家的作品中一般不脫離聖經的內涵:莎樂美懷著歡愉的情緒凝視著施洗約翰的頭等,但莫羅則大膽地賦予一種隱喻性:表現施洗約翰的頭從盤中徐徐升起;或以東方式佩環裝飾來裝扮這個妖冶的女子。在她發光的頭顱前表現了她的驕奢淫逸的涵義。這種繪畫形象曾激起了作家左拉的憤慨,他在俄國刊物《歐洲信使》上發表長篇文章抨擊莫羅,說他是“對現代世界的徹底反動。”
畫家也曾回答觀眾對他的"莎樂美"提出的疑問,他說:"如果你試想進入我所描繪的這種神秘的象徵的精神境界,你就會喜歡用這樣的方式去描繪主題。"因為"莎樂美這個煩悶的、極易激動的、肉感的女人,看到她的敵人倒下,並沒有表現出多大快樂。她厭煩她的每一個欲望總是被滿足"。"這個女人冷漠地、殘忍地在那剛才由於殺人而污染了的花園裡行走。我要描繪這些細微情節,這些不是在題材里,而是在今天的婦女的氣質中發現的。她們尋求不健康的感情。她們是如此愚蠢,甚至最驚心動魄的恐怖場面也不會使她們震顫。這是我描寫的主題的一個方面。"這一席話有助於我們理解這一幅在構思上略微不同的《色雷斯姑娘拿著俄耳甫斯的頭》。

神話原型

希臘神話里的俄耳甫斯,原是色雷斯地方的一位詩人和歌手,河神俄阿格洛斯和卡利俄珀的兒子。他善於彈豎琴(古希臘的一種琴,也稱里拉),還發明了音樂和作詩法(有的神話就衍稱他是阿波羅的兒子)。俄耳甫斯的琴聲可使猛獸俯首。他的歌聲還能使樹木彎枝,頑石點頭。他曾隨伊阿宋航海去覓取金羊毛。一路上他以音樂戰勝了種種困難,通過美妙的歌聲與豎琴演奏聲為阿耳戈船的英雄們遠航作出了重大貢獻。當妻子歐律狄刻死後,他又追到陰間,冥後珀耳塞福涅被他的琴聲所感動,答應讓他把死了的妻子再帶回人間,條件是一路上不許回顧。然而當他接近地面時,想回頭呼喚妻子緊緊跟上,結果使妻子重新墜入陰間。

名畫欣賞

在這幅畫上,俄耳甫斯已被殺死。他的頭由色雷斯一位崇拜他的姑娘捧著。姑娘把他頭顱放在他的那把豎琴上。關於俄耳甫斯之死,古代神話中有幾種說法,一說是,由於他拒絕參加狂歡秘祭,激怒了酒神的狂女邁那得斯(又一說是因妻子死後迴避女人而死;還有一說是被宙斯用雷擊死)。這位歌手的頭顱和肝臟被狂女們投入海中。色雷斯姑娘因聽不到他的琴聲而痛苦不已。後來找到了他的頭顱與遺物。這則神話與古希臘時代另一則關於利諾斯的神話頗為相似。畫家在這裡以悲愴性的調子強調了人民對美好琴聲與歌聲的創造者的懷念。它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其實,這是畫家對一位早夭的藝術家的憂傷的寄託,這位藝術家就是莫羅非常崇拜的畫家夏塞里奧。畫上這個低眉直視著俄耳甫斯的頭的色雷斯姑娘被畫得極其動人。她與莫羅所畫的“莎樂美”迥然不同。身穿古代服飾的女人頗具東方色彩,她站在海灘邊礁石中間,手捧著俄耳甫斯的頭顱與七弦豎琴,作哀思之狀。此情此景使觀者浮想聯翩。 左下角有幾隻爬行的小海龜。遠處礁石的頂上,有幾個彈琴和吹雙管笛的青年,他們在祭祀這位音樂與作詩的發明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