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工業

船舶工業

船舶工業是製造各種船舶的工業部門。按照我國1984年12月確定的工業部門分類目錄,它不包括製造木船、水泥船、橡皮船。製造木船屬於生產用木製品業,製造水泥船屬於水泥製品業,製造橡皮船屬於橡膠製品業。近代船舶的出現和發展主要源於動力的改革,第一艘用蒸汽機推動葉輪驅動的輪船是羅伯特·富爾敦於1807年研製的“克萊蒙特”號。1827年約瑟夫·雷瑟爾在奧地利獲得了螺旋槳推進器的專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船舶工業
  • 別稱:造船工業或造船業
  • 船型:散貨船、油船、貨櫃船等
  • 政策:最佳化產能、轉型轉產等
行業作用,發展歷史,古代,近代,現代,近年,發展規劃,扶持政策,

行業作用

船舶工業是為航運業、海洋開發及國防建設提供技術裝備的綜合性產業,對鋼鐵、石化、輕工、紡織、裝備製造電子信息等重點產業發展和擴大出口具有較強的帶動作用。
中國船舶工業中國船舶工業

發展歷史

古代

中國造船業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3000多年前就有了木板船,到漢代已廣泛使用木帆船。航海家鄭和率領由60多艘大海船和許多輔助船組成的船隊7次下“西洋”。

近代

中國近代船舶工業始於19世紀中期。1865年安慶由軍械所製成中國第一艘輪船“黃鵠號”。在上海創辦了江南機器製造總局。1866年在馬尾設立了福州船政局

現代

新中國建立後,有計畫有重點地改建、擴建了江南、大連、滬東、上海、武昌、新港第一批老的骨幹船廠和地方中小船廠,同時新建了渤海、廣州、黃浦等骨幹船廠和眾多的地方船廠。在中國形成了上海、大連、天津、廣州、武漢、重慶等船舶修造基地。
2003年以來,我國船舶工業進入了快速發展軌道。產業規模不斷擴大,造船產量快速增長,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已連續多年居世界前列。綜合實力穩步提升,已經具備散貨船、油船、貨櫃船(以下稱三大主流船型)自主開發能力,在高技術高附加值船舶、海洋工程裝備領域也實現了突破,大型船舶企業造船周期和質量管理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我國已經成為世界造船大國。
中國船舶工業中國船舶工業
在2011年5月7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2011年中國航海日活動新聞發布會上公布,我國港口貨物吞吐量和貨櫃吞吐量已經連續7年位居世界第一,水產品的總產量已經近20年位居世界首位。從2010年起,我國不僅是航運大國、海洋大國,更躍居為世界第一造船大國。
近些年來,我國船舶工業國際市場份額迅速上升,尤其是國際金融危機後,我國的國際造船市場份額不降反增。2010年我國造船完工6560萬載重噸,新接訂單7523萬載重噸,手持訂單19590萬載重噸,分別占世界市場的43%、54%、41%,均居世界第一。

近年

從近十年中國造船業占世界造船市場份額的變化可以看出,中國造船業在全球市場上所占的比重正在明顯上升,中國已經成為全球重要的造船中心之一。而國際製造業的產業轉移趨勢是中國船舶製造業發展面臨的最大機遇,在“十一五”期間中國造船業將對韓、日的領先地位形成有力地的挑戰。但設計能力落後、配套產業發展滯後將是制約行業發展的主要瓶頸。在短期內,國際及國內水運市場的繁榮為行業增長提供了有力地保障,而油價的持續高位運行以及鋼鐵等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則構成了行業運營的主要壓力。國際產業轉移的趨勢已經把造船業的巨大機遇展現在中國企業的面前,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如何規避各種風險,如何把握機遇,是與企業發展命運攸關的問題。
中國船舶工業中國船舶工業
2008年1-12月,全國規模以上船舶工業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1183億元,同比增長61.2%。實現利潤總額283.4億元,同比增長50.5%。當年全國造船完工量2881萬載重噸,同比增長52.2%,占世界市場份額由2007年的22.9%提高到29.5%。 1-12月,船舶工業企業完成出口交貨值2122億元,同比增長56.1%。出口船舶完工量2107萬載重噸,同比增長41%,占全部造船完工量的73.1%。據海關統計,全年船舶出口金額195.7億美元,同比增長59.9%。 儘管我國船舶工業發展總體保持良好態勢,但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已經顯現,船舶融資出現困難,新船訂單大幅下滑,履約交船風險加大,船舶企業生產經營面臨的困難不斷增多,未來2-3年形勢嚴峻。
中國船舶工業中國船舶工業

發展規劃

中國船舶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介紹
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船舶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規劃提出,到2015年,我國船舶工業產業體系更為完善,產業結構更趨合理,創新能力和產業綜合素質顯著提升,國際造船市場份額穩居世界前列,成為世界造船強國。
規劃提出,到2015年,我國船舶工業科技綜合實力躍居世界前列。主流船型綜合競爭力顯著提升,形成50個以上滿足最新國際規範要求、引領國際市場需求的知名品牌產品。具備主要高新技術船舶和深水海洋工程裝備的設計能力,全面突破高技術船舶的關鍵技術,海洋工程裝備設計製造能力進入世界前列。基礎共性技術水平顯著提高,技術儲備明顯增強。規模以上企業研發經費投入不低於銷售收入的2%。
同時,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環渤海灣、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造船基地成為世界級造船基地,產業集中度明顯提升,前10家造船企業造船完工量占全國總量的70%以上,進入世界造船前十強企業達到5家以上。培育5個~6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海工裝備總承包商和一批專業化分包商。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業銷售收入達到2000億元以上,國際市場份額超過20%。形成若干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品牌修船企業。2015年船舶工業銷售收入達到12000億元,出口總額超過800億美元。
效率效益顯著提升。工業增加值率較“十一五”末提高3個百分點,全員勞動生產率年均提高15%。船舶工業全面建立現代造船模式,數位化造船能力明顯提高。骨幹企業造船效率達到15工時/修正總噸,典型船舶建造周期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基本實現造船總裝化、管理精細化、信息集成化和生產安全化。骨幹企業平均鋼材一次利用率達到90%以上;規模以上企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20%。大中型企業資源計畫ERP普及率達到80%,數位化設計工具普及率達到85%,關鍵工藝流程數控化率達到70%。
配套能力和水平大幅提高。船舶配套業銷售收入達到3000億元,船舶動力和甲板機械領域形成5家~10家銷售收入超百億元的綜合集成供應商。主要船用設備製造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平均裝船率達到80%以上,形成一批具有智慧財產權的國際知名品牌產品,品牌船用設備裝船率達到30%以上。在船舶自動化和系統集成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海洋油氣開發裝備關鍵系統和設備的配套率達到30%以上。

扶持政策

新華社2013年8月4日報導,國務院也印發了 《船舶工業加快結構調整促進轉型升級實施方案(2013~2015年》,強調要嚴格控制船舶業新增產能,通過最佳化組織結構、兼併重組、轉型轉產等,整合優勢產能,淘汰落後產能,推進產業布局調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