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鑼

舟山鑼

舟山鑼是浙江省舟山市的地方傳統敲擊體鳴樂器。中國東南沿海的舟山群島,由大小七百多個島嶼組成。早年往來於島嶼和陸地之間的交通工具是木帆船,每到一個碼頭,船工們都要用歡快的鑼鼓聲迎送旅客,鑼和鼓不斷增加後,便將大小不同的幾面鑼用一木框固定,掛在船壁或豎在船頭由一人敲打。久而久之,這種敲鑼打鼓便演變成為碼頭鑼鼓。20世紀50年代初,浙江省普陀縣業餘文藝演出隊,為表現解放後人民的歡騰情緒,在碼頭鑼鼓的基礎上,吸取民間樂曲《大跑馬》、 《細則》等曲調,首次創編了鑼鼓曲《碼頭鑼鼓》。後經舟山海防文工團、南京軍區前線歌舞團進一步加工改編,正式定名為《舟山鑼鼓》。1957年,民間器樂合奏曲《舟山鑼鼓》,以其豐富多彩的鑼鼓音響和濃郁的民族風格,獲得在莫斯科舉行的第七屆世界青年聯歡節金質獎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舟山鑼
  • 分類:樂器
  • 地區:浙江省舟山市
  • 代表作品:《舟山鑼鼓》
樂器簡介,現代舟山鑼,傳統曲目,

樂器簡介

舟山鑼是中國敲擊體鳴樂器。因源於浙江舟山群島而得名。又稱套鑼、十面鑼("十"泛指多數)。由多面音高不同的群鑼組成。原用於民間器樂合奏舟山鑼鼓,後納入我國民族管弦樂隊編制。流行於全國各地。
舟山鑼
舟山鑼的形制以前很不統一,上海音樂學院1962年使用的舟山鑼為十面,1974年中國藝術團演奏《漁舟凱歌》用的舟山鑼為十一面,此外還有七面的舟山鑼。鑼的數量多少,是根據樂曲音色的要求和具有一定的音高而設定的。

現代舟山鑼

現代舟山鑼,響銅製成。多由十一面或十三面大小不等、音高不同、音色各異的鑼混合編組而成。其中有大鑼蘇鑼虎音鑼、仿蘇鑼、奉鑼、手鑼和小鑼等。最大的鑼面徑45厘米,最小的鑼面徑13厘米,懸掛在一個木製鑼架上,由一人演奏。演奏舟山鑼時,可使用單棰或雙棰擊奏,以用單棰者較為常見,演奏技巧與雲鑼大致相同。舟山鑼沒有嚴格的固定音高,各鑼的音色明顯不同,它常在鑼鼓曲和器樂合奏中使用,最適於表現喜慶、歡樂和熱烈的情緒,有時也用於獨奏,是一種表現力豐富的色彩性樂器。

傳統曲目

有《將軍得勝令》、《萬花燈》等。在許多新創作的吹打樂和民族管弦樂曲中,都採用了舟山鑼,並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豐收鑼鼓》、《漁舟凱歌》、《舟山鑼鼓》和《在農村俱樂部里》等。在《漁舟凱歌》中,充分發揮了舟山鑼複雜的演奏技巧,表達出人們忘我勞動的熱情,最後又以舟山鑼的高難度快速演奏作結束,有著極強烈的藝術效果。舟山鑼在《舟山鑼鼓》中,與定音鼓和管弦樂器交相奏鳴,表現出人們在節日裡的歡樂、愉快情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