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帝成都處

舜帝成都處,位於肥城市石橫鎮南8公里處的衡魚村。東經116°31′,北緯36°13′。

早在遠古時期,衡魚就已經有了人類活動的蹤跡,傳說大舜帝曾在此捕漁、打獵、耕稼。舜帝,姓姚,傳說目有雙瞳而取名“重華”,號有虞氏,故稱虞舜,是遠古“三皇五帝”之一。《石橫鎮志·人物》記載:“虞舜耕於歷山(今濟南),作什器於壽邱(今曲阜東),後漁於陶河濱(陶河,源於陶山,後稱為衡魚河、匯河,陶河濱為一小漁村,即今衡魚)。”舜帝來到此處後,耕者讓畔,漁者讓澤,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後虞舜被尊為“都君”,陶河濱亦被更名為“都君莊”。衡魚唐代《重整廟會碑記》記載:“衡魚,古都君莊也,是處舊有都君祠由來已久,迄東竟為隙地。”清康熙《肥城縣誌·古蹟志》亦記載:“都君莊在城西南四十里衡魚,即虞舜成都之處。”
舜帝仁孝感後母、以孝治天下的動人故事世代在衡魚村流傳。百姓為紀念舜帝,曾建都君祠、都君廟,現在遺蹟無存。
2004年,在衡魚村東南處發現了王冢,舜王冢墓徑30米,高10餘米。從墓的堆土以及附近農田中發現了大量灰陶、紅陶、白陶、黑陶殘片,還有用於貨幣的貝殼等文物遺存,據有關專家考證,該地應是龍山文化時期到商周時期的古遺址。舜王冢的發現,和附近的都君莊、都君祠以及周圍許多古老的村落,構成了較為完整的證據鏈,為舜帝曾在衡魚成都,故後又葬於此地找到了有力證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