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北村

舍北村地處新安鎮北部(2001年村級區劃調整過程由原群益村與趙家橋村合併而成),東鄰京杭大運河,南與舍東村(太平橋工業區)交界,西靠下舍村,北面為新市鎮士林村(武—新航線),村委駐地與鎮政府所在地相距6公里。

村地域面積6.8平方公里,擁有水田2807畝、桑地870畝、魚塘220畝;下設22個村民小組,2006年總人口2060人,其中勞動力1206人;村黨總支下設3個黨支部,2006年底共有黨員70個,其中女性黨員13個,35周歲以下5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舍北村
  • 所屬地區新安鎮
  • 人口數量:2060人
  • 村地域面積:6.8平方公里
  • 村民小組:22個
  • 魚塘面積:220畝
村情概況,經濟建設,所獲榮譽,文物古蹟,社會建設,

村情概況

舍北村地處新安鎮北部,東鄰京杭大運河,南接舍東村太平橋工業區,西靠下舍村,北交新市士林村,村委駐地與鎮政府所在地相距6公里。村地域面積4.55平方公里,擁有水田2808畝、桑地870畝、魚塘220畝。下設22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386人,其中勞動力1512名。村黨總支下設3個黨支部,截止2013年底,共有黨員78名,其中女黨員15名,預備黨員1名。全村現有個私企業26家,2013年實現工農業總產值85225萬元,其中工業總產值81200萬元,村級集體經濟總收入220萬元,其中經常性收入85萬元,村民人均收入19850元,村級組織辦公場所388平方米。落實黨務、村務、財務公開制度,重大事項經集體討論決定,實行陽光村務“七步法”,每季度印發《陽光村務簡報》。2002年度授予市級文明村、村內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千年古橋“萬壽橋”、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新石器時代的“董家墩遺址”,以及德清縣誌記載(第666頁)德清古代名人沈約(441-513)墳墓等古遺蹟。

經濟建設

全村2006年有個私企業26家,村級集體企業1家,2006年實現工農業總產值2.36萬元,其中工業總產值2.24萬元;稅利1056萬元;村級集體經濟總收入199.3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415元;村級組織陣地辦公場所388平方米。

所獲榮譽

2002年度市級文明村、縣級先進基層黨組織;2003年度縣級先鋒工程“五好”村黨組織;2003-2004年度縣級先進基層黨組織。
2022年1月,入選2020年浙江省3A級景區村莊名單。

文物古蹟

村內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千年古橋“萬壽橋”、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新石器時代的“董家墩遺址”,以及德清縣誌記載(第666頁)古代名人沈約(441-513)墓等古遺蹟。
舍北村

社會建設

普法教育
“三五”普法期間,舍北村化大力氣大力開展法制宣傳活動,以“三五”普法為先導,開展依法治村,村三委成員帶頭學法,村主要領導分批到各組利用晚上時間為村民上法律課,村幹部的法律課由於所舉的案例都是村民身邊的事,所以村民們格外喜歡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村支部決定,對全村的黨員、組長採取以會代訓,集中輔導,舉辦法制學習會的方式進行普法,學習的主要內容為《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土地法》、《婚姻法》、《治安管理處罰條例》、《老年人權益保護法》等。黨員、組長先當學員、後當教員,層層普法。村支部還向每戶農戶發放了《常用法律知識問答》、《公民法律知識讀本》2000多冊,複印各種普法資料2000多份分發各戶,利用廣播、閉路電視、橫幅等形式,營造立體化的法制宣傳氛圍,鼓舞村民自覺學法、守法、用法。
村務公開
2001年全鎮土地整治中,舍北村對大、小工程都進行了“陽光工程”自覺接受村民的民主監督。自“三五”普法以來,舍北村建起了村務公開欄,對財務收支項目、土地承包、建房審批、計畫生育、救災救濟、發展黨、團員、兵役義務等公布示眾,讓民眾了解村務,讓民眾參與村務,村民對村幹部更放心了,凝聚了人心,增強了黨支部的號召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