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城鄉(雲南省保山市施甸縣舊城鄉)

舊城鄉(雲南省保山市施甸縣舊城鄉)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舊城鄉,位於雲南省保山市施甸縣南部,距縣城有62公里,面積為226.27平方千米,轄8個村民委員會,77個村民小組,152個自然村,3653戶,常住人口16889人(2017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舊城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雲南省保山市施甸縣
  • 電話區號:0875
  • 面積:226.27平方千米 
  • 人口:16889人(2017年) 
  •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 車牌代碼:雲M
發展思路,舊城鄉社會經濟基本情況,自然資源狀況,社會事業情況,

發展思路

舊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思路是:做強一個支柱(甘蔗產業),突出兩大調整重點(農業和工商服務業),主攻三大特色產業(反季蔬菜、林果業和畜牧業),實施四大戰略(對外開放、科教興鄉、勞務輸出和可持續發展),建設八大工程(人畜飲水、移民搬遷、科技示範、生態建設、鄉村公路網路化、科教文衛設施建設、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城鎮化基礎設施建設)。

舊城鄉社會經濟基本情況

舊城鄉位於施甸縣南部,東經99°05′05″—99°19′34″,北緯24°10′24″—24°30′33″,距縣城有62公里,成“S”形,東北與昌寧縣和姚關鎮接壤,東南與永德縣隔勐波羅河為鄰,南與龍陵縣隔怒江相望,西與酒房相連,轄區總面積為226.17平方公里。
舊城鄉最高海拔2595.2m,最低海拔583.88m,年平均氣溫21.2℃,最高氣溫42℃,年降雨量800mm左右。氣候呈明顯的寒、溫、熱三帶立體氣候優勢,適宜種植稻穀、玉米、甘蔗、熱帶水果等。
舊城鄉有8個村民委員會,77個村民小組,152個自然村,8個村委會通水、電、路、電話。
舊城鄉境內主要有彝、傣、傈僳三個少數民族。其中:彝族與傈僳族大部分居住在冷涼山區,大約有5000多人,傣族集中居住在壩區,共有3個村民小組,400多人。至今,三個少數民族仍保留著濃厚的傳統民族風俗習性。
1995年舊城鄉開通程控電話,截止2005年,全鄉共有540部固定電話,有電話自然村達25個,小靈通576部,電話普及率達20%。
2005年全鄉農業總產值5464萬元,工業總產值35.5萬元,農村經濟總收入4768.53萬元,人均純收入1929元。水稻種植面積6957畝,產量3092噸;玉米種植面積11817畝,產量2416噸;大豆種植面積662畝,產量45噸,蠶豆種植面積288畝,產量25噸;薯類種植面積1136畝,產量144噸;農民人均糧食占有量400公斤。種植甘蔗41882畝,甘蔗產量17.48萬噸。肉類產量780噸,年末大牲畜4845頭,年末生豬存欄25898頭。個體戶、私營企業247戶,從業人員428人,營業總收入663萬元,總產值562萬元,利潤總額71萬元,實交稅金11.6萬元。 2005年全鄉財政總收入731.09萬元,財政總支出235.43萬元,鄉級財政收入(本級)89.72萬元,本級支出235.43萬元。

自然資源狀況

全鄉耕地面積52608畝,其中水田7047畝,旱地45561畝,臨時性耕地(即:25°以上陡坡耕地)1803畝。
自然資源豐富:極端氣溫達42度,有著充足的熱區氣候資源;礦藏資源有鉛、鋅、鐵等;森林資源以華南松和思茅松為主,林地面積達15934.1公頃,灌木林4515.8公頃,覆蓋率達42%,居全縣第3位;水利資源有勐波羅河、龍坎河、樟腦河、蘆子園河等自然河流,有庫存量為60000立方米的三丘田水庫和全長68公里的引水灌渠——舊城二號大溝。此外,怒江中游流經境內。
境內特產優質白砂糖、小甑酒及優質大米及甘蔗、芒果、柑桔、西瓜、龍眼、反季蔬菜等熱帶作物產品。同時,冷涼山區還盛產品質較好的老品種核桃、酸木瓜、花椒、香胡椒等作物產品。

社會事業情況

有中學1所,在校生790人,專職教師37人;有國小11所,在校生1638人,專職教師79人,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到目前為止,11所國小全部得到改造,所有教學樓均為鋼筋混凝土結構。
有文化廣電站1個,專業技術人員4人;有老年體協1個;衛生院1個,專業衛生技術人員9人,病床數10床;8個村委會都有相應的村級醫療室;有專業農業技術人員19人。
中國移動、中國聯通、電信通訊全面開通,廣播人口覆蓋率90%,電視人口覆蓋率98%。
小城鎮建設取得成效,有集鎮3個,其中舊城集鎮東西長840米,街面寬18米,南北長640米,街寬20米;直街(西街)長500米,並全面實現了硬化、綠化、亮化。
易地扶貧搬遷工程成效顯著,到目前為止全鄉共實施了四期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共搬遷生產、生活條件惡劣的貧困農戶688戶,3447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