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賢勿拘品行令

《舉賢勿拘品行令》是東漢末年曹操所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舉賢勿拘品行令》
  • 作品別名:《求逸才令》
  • 創作年代:東漢末年
  • 作品出處:《魏志·武帝紀》
  • 文學體裁:散文
  • 作者:曹操
原文,注釋,譯文,歷史背景,作者簡介,

原文

昔伊摯、傅說出於賤人;管仲,桓公賊也,皆用之以興。蕭何曹參,縣吏也,韓信、陳平負污辱之名,有見笑之恥,卒能成就王業,聲著千載。吳起貪將,殺妻自信,散金求官,母死不歸,然在魏,秦人不敢東向,在楚則三晉不敢南謀。今天下得無有至德之人放在民間,及果勇不顧,臨敵力戰,若文俗之吏,高才異質,或堪為將守;負污辱之名,見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國用兵之術:其各舉所知,勿有所遺

注釋

(1)賤:地位低下,卑賤,與“高貴”相對。
(2)質;本質,實體。
(3)卒:最終。
(4)歸:回家。

譯文

古時候,伊摯、傅說都出身卑賤,管仲曾與齊桓公為敵,但都得到重用而使國家興盛;蕭何曹參都曾是縣府的小官吏,韓信、陳平都曾背負名聲受污、遭人恥笑之辱,但最終都能幫助帝王成就大業,名聲著於千載。吳起為了當上將領,殺了自己的妻子以取得信任,散發金銀以求得官職,母親死了也不回家歸葬。但是他在魏國,秦國不敢向東用兵;在楚國,三晉(韓、趙、魏)不敢向南謀劃。現在天下怎么會沒有具有極高道德的人生活在百姓中間呢?比如果斷勇敢不顧一切,遇到敵人拚死作戰的人;習性文俗,才能極高,而氣質優異,可以當守將的人;儘管背負受污辱的名聲,有過被人嘲笑的行為,或雖不仁不孝,但有治理國家和用兵打仗的本領的人。大家都要推薦自己所了解的人材,不要遺漏。

歷史背景

《舉賢勿拘品行令》又叫《求逸才令》,頒布於建安二十二年(217),曹操在令文中列舉了許多歷史人物,指出他們或出身低賤,或被人輕視,但最終都很有作為,名留千古。他要求各人推舉所知道的人,只要有文武才略,即使名聲不好也可以被推舉。曹操在統一過程中,多次下令選拔人才,其他如《論吏士行能令》、《選舉令》及《求賢令》等。

作者簡介

曹操(公元155-220年),字孟德,沛國譙(今安徽亳州市) 人,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作為政治家和軍事家,曹操統一北方,形成與吳、蜀相峙的三國鼎立局面,並為日後晉朝進一步統一全國創造條件。此外,他所採取的一些措施對於中原地區的經濟發展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諸如打擊豪強、抑制兼併和廣行屯田等。作為文學家,曹操的創作體現了亂世之中一統天下的雄心壯志,慷慨悲壯,思想積極。他的詩今存二十首,都是採用樂府古題,鮮明地表現了對漢代樂府的繼承。他的文章以“清峻通說”著稱,顯示出他崇尚刑名,反對儒學傳統的突出特點。魯迅先生曾稱他為“改造文章的祖師”。曹操的著作今有輯本《曹操集》,詩歌注本以黃節的《魏武帝詩注》較為詳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