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罍

中國古代青銅酒器中的盛酒器 。

注音,基本信息,詳細描述,關鍵字,罍,夔紋,

注音

舉罍 jǔ léi

基本信息

年代:商(公元前16——前11世紀)舉罍  尺寸:高40、口徑17、腹徑35厘米  出土時間.地點:1957年.長清小屯出土
舉罍舉罍

詳細描述

容酒器。侈口,短頸,圓肩,肩兩側附獸首銜環耳,下腹一側有一獸首形鼻。肩與上腹以三條扉棱為中心,飾夔紋構成的三組獸面紋,下腹飾蟬紋。銘文及徽號鑄於口沿內。

關鍵字

罍:古代盛酒或盛水器。《詩經·國風·卷耳》:“我姑酌彼金罍。”《儀禮·少牢饋食禮》謂:“司宮設罍水於洗東,有枓。”說明罍有盛酒、盛水兩種用途。其狀有方形和圓形兩種。方形罍寬肩,兩耳,有蓋;圓形罍大腹,圈足,兩耳。兩種形狀的罍一般在一側的下部都有一個穿系用的鼻鈕。青銅罍主要盛行於商和西周。方形罍多為商代器,圓形罍在商和西周都有。

夔紋

夔紋青銅器上的裝飾紋樣之一。圖案表現傳說中的一種近似龍的動物——夔,多為一角一足,口張開,尾上卷。自宋代以來的著錄中,在青銅器上,凡是表現一足的類似爬蟲的物像,都稱之為夔或夔龍,這與古籍“夔一足”的記載有關。《說文·攵部》:“夔,神也,如龍一足。”有的夔紋已發展為幾何圖形化的裝飾,變化很大。常見的有身作兩岐,或身作對角線,兩端各有一夔首。盛行於商和西周前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