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國鎮(湖北省陽新縣興國鎮)

興國鎮(湖北省陽新縣興國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興國鎮隸屬湖北省陽新縣,位於縣境中部,富河下游,東臨富池鎮,南與木港鎮相臨,西北與浮屠鎮和城北工業園相連,中銜蓮花湖、網湖,是陽新縣政府所在地,為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版圖面積100.36平方千米(2017年),城區面積24平方公里。轄6個村,11個社區,常駐人口113442人(2017年)。

2012年,興國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23.93億元。其中第一產業總產值6.7億元,第二產業總產值21.44億元;第三產業收入11.3億元。

興國鎮是湖北歷史悠久的古鎮之一,土地革命時期,是湘鄂贛邊區鄂東南紅色革命根據地。連續多年被評為黃石市經濟實力“十強鄉鎮”、市“紅旗鄉鎮黨委”、湖北省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六好鄉鎮黨委”、“先進基層黨組織”、“楚天明星鎮”等榮譽稱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興國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湖北省陽新縣
  • 下轄地區:山川台、儒學垴、三眼井等村
  • 政府駐地興國大道58-1號
  • 電話區號:0714
  • 郵政區碼:435200
  • 地理位置:湖北省南部,縣境中部
  • 面積:100.36平方千米(2017年) 
  • 人口:113442人(2017年) 
  • 氣候條件:北亞熱帶氣候區
  • 著名景點: 湘鄂贛邊區鄂東南革命烈士陵園,文峰塔,玉臼山莊等
  • 火車站:陽新站
  • 車牌代碼:鄂B
  • 歷史名人:鄒堯臣、盧高、易俊、萬斛泉
建置沿革,地理環境,位置境域,氣候,水文,行政區劃,自然資源,人口民族,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教育,文化藝術,醫療衛生,社會保障,交通,旅遊,

建置沿革

興國鎮最早於南朝陳天嘉元年(公元560年),為永興縣治。
興國鎮興國鎮
宋太平興國二年(公元977年)至清為永興軍、興國軍、路、府、州治所。
民國三年(1914年),改為陽新縣治所,並置城關鎮。
1949年,陽新解放後仍設城關鎮,為縣直轄鎮。
1958年,成立城關人民公社,鎮社並存。
1960年,城關人民公社撤銷,城關鎮仍為縣轄鎮。
1981年,改為興國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興國鎮位於縣境中部,富河下游,東臨富池鎮,南與木港鎮相臨,西、北與浮屠鎮和城北工業園相連,中銜蓮花湖、網湖。版圖面積120平方公里,城區面積24平方公里。
陽新縣興國鎮

氣候

興國鎮屬北亞熱帶氣候區,年均氣溫16.8℃,極端最高氣溫41.4℃(1966年8月10日),極端最低氣溫—14.9℃(1969年2月1日),無霜期263天。年均日照時數1897.1時,日照率44%。年均降雨量1389.6mm。由西南向東北呈遞減趨勢,年均降雨日147個,夏季最多,4-7月平均降雨量739.9㎜,雨量多,強度大,常造成洪澇災害。

水文

境內有最長的河流富水流經縣城,縣城內淡水湖有網湖蓮花池

行政區劃

2013年興國鎮轄11個社區:山川台社區、儒學垴社區、三眼井社區、蓮花池社區、熊家垴社區、桃花泉社區、五一社區、陵園路社區、張家垴社區、五馬坊社區、東嶽社區;12個村:石震、滑石、官橋、用錄、銀山、上街、白楊、太垴、勝利、寶塔、七里崗、南市、彭山。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截止2013年,興國鎮耕地面積2.53萬畝,其中水田1.64萬畝。淡水養殖面積4.42萬畝,其中湖泊養殖面積2.63萬畝。山場3.198萬畝,其中經濟林2889畝。
礦產資源
截止2013年,興國鎮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其中金、銀、鐵、鉛、鋅、錳等儲量1000萬噸以上,銅、鉬礦儲量300萬噸,優質膨潤土儲量450萬噸。

人口民族

人口
截止2017年,興國鎮常駐人口113442人(2017年)。
民族
境內有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等26個少數民族。

經濟

綜述

2012年,興國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23.93億元,同2011年相比增長12%;其中第一產業總產值6.7億元,第二產業總產值21.44億元;第三產業收入11.3億元;財政收入完成1.61億元,完成稅收1.598億元(剔除電力、菸草、金融、保險、銀行等),農村人均收入6390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8.3億元。
寶嘉鞋業寶嘉鞋業

第一產業

2012年,興國鎮以寶塔湖蒿為龍頭,形成了蔬菜、油茶、花卉、草莓、蛋雞、蛋鴨、牲豬、家魚、肉牛九大產業,寶塔觀光休閒農業生態園、五里湖蔬菜示範園兩大園區初具雛形。興國鎮萬畝湖蒿基已註冊“春潮牌”商標,成立了湖蒿專業合作社,入社農戶1000餘戶,湖蒿基地總面積已達到20000畝。油茶基地計畫造林總面11000畝,總投資1017.5萬元,已造林面積5500畝。

第二產業

2012年,全鎮以帝州礦業建設有限公司為支柱,同興有色、華晟攪拌站等多家中小型企業落戶,形成了以冶煉、建材、加工、建築等四大主要工業產業。興國鎮重點打造與城北工業園緊鄰的“石震工業集中區”,園區已有投資過千萬元項目有3個,投資3000萬元的華新混泥土攪拌站、投資3000萬元的華晟混泥土攪拌站、投資5000萬元的興隆新型材料廠。
興國鎮地處陽新縣中心城區,2012年舊城區改造工程建設已全部完成,拆除城區興國大道兩旁綠化帶,對蓮花大道、陵園大道、興國大道進行刷黑。城區建有現代城、錦湖豪苑、瀾橋世家、觀南上域、正凱大廈、京海大廈等城區高檔住宅小區。

第三產業

2012年,興國鎮地處陽新縣中心城區,轄區商貿繁榮,擁有城區中心步行街、黃石市帝州礦業有限公司、興國建築安裝工程有限責任公司、中百倉儲等多家大型商企業,形成了建築建材、五金工具、加工運輸、房地產開發、餐飲服務等多個行業的民營企業1000多家,去年新增中凱大廈,光谷大廈、京海大廈等新型商業體,成功促進了城市升級晉位。

社會事業

教育

截止2014年,全鎮(區)有國中1所,國小7所,教學點8處,幼稚園19所,在職教師634人,在校學生13730人,其中國中160人,國小5014人,在園幼兒8536人,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小升初比例100%。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達98%,國中升學率達98%,9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100%。
興國鎮(湖北省陽新縣興國鎮)
湖北陽新縣興國鎮中國小校
陽新縣興國鎮七里崗村國小
陽新縣興國鎮中心國小
陽新縣興國鎮五一學校
陽新縣興國鎮何壠村國小
陽新縣興國鎮前進國小
陽新縣興國鎮南市村國小
陽新縣興國鎮官橋村國小
陽新縣興國鎮新華村國小
陽新縣興國鎮民港村國小
陽新縣興國鎮滑石國小
陽新縣興國鎮焦山村國小
陽新縣興國鎮用錄村國小
陽新縣興國鎮白楊中學
陽新縣興國鎮白楊國小
陽新縣興國鎮石浮村國小
陽新縣興國鎮石震村國小
陽新縣興國鎮良薦村國小
陽新縣興國鎮銀山村國小
陽新縣實驗中學
陽新縣藍天學校

文化藝術

興國鎮傳統藝術形式有採茶戲、陽新布帖等;藝術團體有採茶劇團等;文化活動場所有文化宮、文化站、體育館、文化館、圖書館、電影院、博物館等;農家書屋17個。

醫療衛生

境內有鎮域範圍內規模醫院10家,其中中心衛生院1個、衛生院職工260人,醫療點19個,醫務人員38人,能開展醫護、治療業務等;各村下設25個衛生室。全年參加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44970人,參保率99%。計畫生育率達78.95%,人口出生率控制在8.9‰,出生性別比121∶10。

社會保障

2012年,境內落實農村低保3590戶,9331人,發放低保金122.63萬元。五保老人63人,其中集中供養的26人,分散供養36人,年人均補助生活費154元。

交通

興國鎮水陸交通便利,316省道、武九(複線)鐵路交匯穿鎮而過,南接杭瑞高速入口,富陽公路直通長江富池碼頭;城南富河碼頭連線長江富池口。
截止2014年,鎮(區)內建有碼頭1個,分別為:興國碼頭等。客運站有2個,分別為:城區中心車站和城南車站。過境鐵路74公里,設有1站點。陸路省道10公里,縣道20公里,鎮(區)道15公里,通村公路45公里,可通100%的自然村;村組公路硬化里程234公里,硬化率達98%。

旅遊

湘鄂贛邊區鄂東南革命烈士陵園
湘鄂贛邊區鄂東南革命烈士陵園湘鄂贛邊區鄂東南革命烈士陵園
湘鄂贛邊區鄂東南革命烈士陵園坐落在陽新縣城竹林塘湖畔的伏虎山上,306國道沿陵園北牆而過。整個陵園占地面積四百二十七畝。陵園座北面南,整個建築隨山勢自然分布,按主峰兩翼布局,取中軸對稱形式,分7級高低平台組合,由264級台階串連,將具有民族精神,現代風格的主體建築安建在750長的主峰上。紀念碑碑高24.5米,占地2500平方米。碑身正面為1993年原國家主席楊尚昆題寫的“湘鄂贛邊區鄂東南革命烈士紀念碑”碑名。碑座正南面為漢白玉刻制,中共湖北省委、省政府撰寫的碑文。碑身正北面是彭德懷親筆題寄陽新“先烈之血澆成了革命之花”的題詞。
萬佛寺
興國鎮萬佛寺坐落在縣城106國道(陽新大道)旁,湘鄂贛邊區革命烈士陵園北圍牆外。占地面積60餘畝,投資600餘萬元興建大雄寶殿、大悲殿、天王殿、萬佛塔、鐘樓、鼓樓、藏經閣、方大樓、講經堂、客堂、齋堂、圖書館、宿舍、放生池、山門等建築設施。
萬佛寺原名廣佛寺,根據挖掘廟基出土的文物推斷,至少已有1300多年歷史。1998年4月2日(古歷),經縣有關部門批准,由當時陽新縣佛協秘書長釋常興主持開始重建廣佛寺,並改名萬佛寺。
萬佛寺主體框架均由水泥鋼筋建成,雕樑畫棟,飛檐高翹,風格古樸,有大雄寶殿、大悲殿、藏經閣、方大樓、講經堂、客堂、齋堂、宿舍樓等建築設施。
興國鎮(湖北省陽新縣興國鎮)
玉臼山莊
清朝順治九年(公元1652年),銀山村盧高考中進士,欽點翰林院庶吉士。盧高出身貧寒,酷愛讀書,公正廉潔,不畏權貴,為官不久便因看不慣官場黑暗,棄官歸里,隱居家鄉。盧高樂善好施,將自己節約的官祿購置田產,“以濟貧不能讀、長不能娶、笄不能嫁、老無所養、歿不所葬者”,很受鄉人敬重。
盧高在家鄉玉臼山麓築起“玉臼山莊”。這山莊歷經350多年的風雨,依舊保存完好。山莊一進三重,青牆黑瓦里透出的是樸實的信息。玉臼山莊與陽新別的家祠設定不同的是,後廳的神位上供奉著一個讀書官人的塑像。盧高治家特別嚴格,他在《家訓》中寫道:“薄責人,厚責已”。盧高有《泊舟詩草》《翠環堂詩文集》流傳於世。
文峰塔
位於鎮東4公里寶塔湖西部橫泊洲上。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建。塔為六方七層,通高21米,磚石結構,造型典雅。塔基周長33.6米,塔身自下而上遞減,底層高4米,用長方塊石砌築,二層以上全部磚砌,壁厚2.2米,頂有鐵鑄塔剎。各層皆有出檐,均為磚迭澀砌成,檐上覆蓋筒瓦,檐角各置石雕魚尾翅起,檐下刻有裝飾圖案。底層南面有一拱券門,第二層以上每方各設一券門或一假窗。塔內置台級,可達頂層。1938年9月日軍向塔開炮,擊破塔身中部東南面塔壁。但塔異常堅固,仍巍然屹立。1986年重修,復原如初。
文峰塔文峰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