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中會墳場

興中會墳場

建於1923年的興中會墳場,為辛亥革命先烈墳地,位於廣州市越秀區先烈南路25號,兩與鄧蔭南墓為鄰。整個墳場占地數畝,翠草蔥蘢,綠樹成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興中會墳場
  • 時間:l923年
  • 性質:辛亥革命先烈墳地
  • 地點: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先烈南路25號
發展歷史,興中會,

發展歷史

鄧蔭南先生生前曾說,“如我死後,凡興中會同志當共葬一處。”因而由興中會會員鐘榮光、鄧植卿、陳少白、蘇焯南等27人發起,於1923年10月由孫中山令廣東省長在廣州市東郊大寶崗(即現址)撥地建立墳場。墳場前建一黃色牌坊,上書“興中會墳場”。墳場有一“元祖興中會墳墓”方形石柱碑,柱座刻銘以記建贏墳場緣由、經過等。墓地自東而西一字形排列,依次葬有會員潘嘉、宋紹殷、宋居仁、甄壁、甄吉庭、黃璧華、黃隆生及夫人、黃桂月女士、林永倫及妻何氏、宋少東、林海山及妻鄭氏,其巾以l923年建造的黃璧華墓年代較早,規模較大。各墓形制不一,有紀念碑式、墓亭式,亦有單獨樹一方墓碑的,或高大、樸實,或短小、精緻。
興中會墳場

興中會

興中會是孫中山於清光緒二十年(1894)11月在美國檀香山創立的中國最早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團體。參加者以經營小商店和小農場的華僑為主體,還有工人、醫生、會黨成員等。起初僅有20餘人,舉孫中山為會長。由於當時形勢是“方今強鄰環列,虎視鷹瞵”,“蠶食鯨吞,已效尤於接踵;瓜分豆剖,實堪慮於目前”。提出了“振興中華”的口號和“驅除韃虜,恢復中國,創立合眾政府”的綱領,它的宗旨是“亟拯斯民於水火,切扶大廈之將傾”。光緒二十一年(1895)初,孫中山從檀香山回到香港,2月在香港建立興中會總部,發表宣言和章程。章程規定,總會設在中國,分會設在各地。香港興中會成立後,積極準備在廣州發動武裝起義,但事泄失敗,孫中山流亡國外。光緒二十五年(1899),孫中山派陳少白返香港創辦《中國日報》,宣傳資產階級革命。次年,義和團運動爆發,孫中山秘密返回香港,被港英當局禁止登岸,當即命鄖七良在惠州發動起義,史堅如在廣州回響。光緒三十一年(1905),興中會與華興會合併,成立中國同盟會。
興中會墳場
興中會墳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