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黃公度太守

與黃公度太守

該封信大約寫於作者在香港的主編《循環日報》時。當時黃公度是中國駐日使館官員,作者去日本時二人相識,以後書信往返,遂成密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與黃公度太守
  • 體裁:散文
  • 年代:清代
  • 作者:王韜
作品原文,注釋,評析,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與黃公度太守[1]
鴻儀久隔[2],鯉訊遙通[3],伏讀瑤華[4],心長語重。古之人初無一面之雅,面未見則思,既見則相契[5]。苔岑不能閟其性[6],金石無以渝其誠[7]。如閣下者,斯近之矣。何意暮年,得此至友,東瀛之游[8],為不虛矣。閣下品質醰粹[9],學問宏深,嬌然如天半朱霞,雲中白鶴,令人可望而不可即。及久與之交,親與之接,乃覺溫乎其容,藹乎其言,而其情固一往而深也。
范委韓自游夏島歸[10],盤桓此間[11],殆將匝月,聆其緬述島中土風俗尚[12],不禁神往。此真世外桃源,想不數十年,趨者如鶩[13],厚者澆,醇者漓矣[14]。聞西印度群島[15],棋布星羅,類多未屬於歐洲諸國。其民人既無君長,亦無酋目[16],不識不知,自樂其天。捕魚弋鳥,自食其力,雖近赤道,而亦有山水清嘉、氣候溫淑者。苟徙中國貧民於此,教之開墾,教之樹藝,更教之以中國文字語言,訓之以孝悌,示之以禮義,加意為之經營,不十年其效有可睹也。是雖黑子彈丸[17],亦海外之扶餘也[18],特惜中國無好事者耳。
俄事尚無確音[19],但聞沿海各省紛紛備兵耳。竊謂平時宜先之以淬厲[20],臨事宜應之以從容。否則草率苟且,不獨無補於戰務,反恐貽誤夫大局。俄人近日調兵選將,遣舶備師[21],艨艟繹絡乎海上[22],旌旗飛揚乎境中,幾於如火如荼,不可逼視,此《兵志》所云:“先聲以奪人也。”要以恫喝之故智耳[23],戰未必成也。即出於戰亦未能若是之速也。蓋朝廷已重簡使臣[24],前往議約[25],俄雖崛強,要必靜俟其至。以所議之從違,決此時之和戰[26]。安有使未出境,而敵已稱兵[27],揆之萬國公法[28],有是理乎?此歐洲列邦之所不許也。即使戎兵相見[29],當在明春。杞人之憂[30],正無已時。

注釋

[1]黃公度:黃遵憲,字公度,廣東嘉應州(今梅州)人。近代傑出詩人。歷任中國駐日、英、美諸國外交官,後官湖南長寶鹽法道,署按察使,積極參加戊戌變法,後被革職。著有《人境廬詩草》、《日本國志》、《日本雜事詩》等。
[2]鴻儀久隔:鴻雁久未傳信了。《漢書蘇武傳》載:漢使詐稱天子在上林苑射雁,足系帛書,說蘇武在某澤中。後世遂有鴻雁傳書之說。
[3]鯉訊遙通:鯉魚傳信接通了遙遠的雙方。漢樂府詩《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鯉魚傳書之說源於此。
[4]瑤華:比喻書信的珍貴。謝眺《答呂法曹詩》:“惠而能好我,問以瑤華音。”
[5]契(qì 氣):投合。
[6]苔岑不能閟其性:即或是同心之友也比不上他們感情深。苔,苔蘚類植物。岑,崖岸。辟,掩閉。郭璞《贈溫嶠》中有“異苔同岑”句,即不同的苔蘚生長在同一崖岸,比喻朋友同心相處。
[7]金石無以渝其誠:金石之堅也不能超過他們的忠誠。渝,同“逾”。
[8]東瀛:原指東海。劉禹錫《漢壽城春望》:“不知何日東瀛變,上地還成要路津。”此指日本。
[9]醰(tán 談)粹:純厚。醰,酒味醇厚。
[10]夏島:即夏威夷群島。
[11]盤桓:逗留。
[12]聆:聽。緬述:追述。
[13]趨者如鶩(wù 物):像鴨子一樣成群地爭先恐後地跑去。比喻成群的人爭著去。趨,奔赴。鶩,鴨。
[14]厚者澆:原來厚道的變得薄倖了。醇者淳:原來醇厚的變得淡薄了。
[15]西印度群島:在大西洋與加勒比海之間的群島。
[16]酋目:酋長頭目。
[17]黑子彈丸:比喻地方狹小。庚信《哀江南賦》:“地猶黑子,城猶彈丸。”黑子,黑痣。
[18]扶餘:古國名,在今遼寧昌圖一帶。
[19]俄:指沙皇俄國。鴉片戰爭以後,沙俄積極參加對中國的侵略,先後侵吞中國新疆、黑龍江大片土地,強迫中國簽訂不平等條約。此處“俄事”,主要指1871年前後的“伊犁事件”。
[20]淬厲:又作“淬礪”,製造刀劍必須淬火和磨礪,比喻人刻苦鍛鍊。此指軍隊的訓練。
[21]遺舶備師:派遣軍艦,集結軍隊。
[22]艨艟(méng chōng 萌沖 ):戰艦。
[23]恫喝:即“恫嚇”,恐嚇。
[24]重簡使臣:鄭重地任命使臣。簡,策,策命。
[25]議約:商議訂立條約。
[26]“以所議”二句:根據議約的成敗,決定今日的戰和。
[27]稱兵:法兵。
[28]揆:揆度。萬國公法:國際公法。
[29]戎兵:武力。
[30]杞人憂天:杞人憂天。《列子天端》中說:杞國有個人擔心天會塌下來,自己將無處安身,因此愁得覺也不睡,飯也不吃。後來以此比喻不必要或無根據的憂慮。

評析

寫信有時只有一個中心,全信布局謀篇,遣詞造句都圍繞這一個中心。有時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中心,一封書信,同時述說幾件事情,這在書信中也是常見的。這封信述說了三件並列的事,幾乎沒有什麼內在聯繫。
第一件寫二人交誼,寫自己對黃公度的認識過程。初見黃公度,只覺得“閣下品質醰粹,學問宏深,嬌然如天半朱霞,雲中白鶴,令人可望而不可即。”這是初步的表面印象,有褒也有貶。但接觸多了,認識也深了,“及久與之交,親與之接,乃覺溫乎其容,藹乎其言,而其情固一往而深也。”這樣前後的對比,就把黃公度和藹可親的美德充分地表達出來了。
第二件寫對南洋諸島的嚮往。徒中國貧民,“訓之以孝悌,示之以禮義”,雖不免迂腐,卻表現了作者對國計民生的關注。
第三件事,寫當時中俄局勢。對清政府軟弱無能,“草率苟且”,極為不滿;對沙俄耀武揚威、咄咄逼人的侵略行徑,非常憤慨。從這裡可以看出,王韜視野開闊,對當時國家大事、世界大事極為關心。王韜處的時代是中國被帝國主義侵略瓜分,逐漸變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時代,因此,他對國家的前途命運極為關心。

作者簡介

王韜(1828~1897年),字蘭瀛,江蘇蘇州人,思想家,第一份中國人獨立掌管的報紙《循環日報》創辦人。
王韜像王韜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