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施從事書

《與施從事書》是南朝梁文學家吳均創作的一篇散文,向好友施從事描繪了故彰縣附近的山景。文章首先總寫勾勒全景,然後分鏡頭描繪山中的飛鳥歸林和猿猴企水之景,春秋季節以及雨中之景,展現了山中變幻多姿的景象,流露出對美好的大自然的愛慕。全文寥寥數筆而極富情趣。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與施從事書
  • 創作年代:南北朝
  • 作品體裁:散文
  • 作者:吳均
  • 作品出處:《吳朝請集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與施從事書1
故彰縣東三十五里2,有青山,絕壁千尺,孤峰入漢3;綠嶂百重,清川萬轉。歸飛之鳥,千翼競來;企水之猿4,百臂相接。秋露為霜,春羅被徑5。“風雨如晦,雞鳴不已6。”信足盪累頤物7,悟衷散賞8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 施從事:不詳。從事,宋以前對幕僚的稱呼。書:古代的一種文體。
  2. 故彰:古縣名,在今浙江安吉縣西北。
  3. 漢:指銀河。
  4. 企水:口渴思飲。
  5. 羅:一種地衣類植物。
  6. “風雨”二句:出自《詩·鄭風·風雨》。指山中風雨交加,天色昏暗,雞鳴不止。
  7. 盪累:消除憂慮。頤物:留連物態以怡養性情。
  8. 悟衷:開擴心胸。散賞:散心,欣賞。

白話譯文

故彰縣往東三十里,有座青山,絕壁千尺,直入雲霄;綠色的屏障千重百疊,清清的河水千回萬轉。歸來的鳥,比翼競飛;喝水的猿猴,手臂相接,探頭水面。秋露變為霜,春草覆蓋著小路。“風雨突來時有如夜晚,雞叫聲連續不斷。”我深信這些景物可使人消除疲勞,恰養性情,使人心胸開闊,得到慰藉。

創作背景

江浙地區自古以來便是人文薈萃之地,那裡的秀水清山屢為歷來的文人墨客形諸筆端。吳均當時身在其中,面對奇絕的山水美景,不由心曠神怡,並且援筆作簡,向友人描繪了當地的美景。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大然對於人類永遠具有無比博大的內蘊,人類從自然界中獲取了無盡的物質寶藏,也得到了剛柔並濟的精神撫慰。人類如果離開了自然,那么它的生存是無法想像的。既然人類與自然有著如此不可隔離的關係,所以對自然也充滿了各種感情,當人們以審美的眼光去觀照自然時,自然就會展示出無限的魅力。由此人們創作出了不勝計數的文學作品來表現和讚美自然,南朝梁吳均給友人的這封小簡,就是一篇出色的山水禮讚。
這篇小品描寫了浙江故彰縣附近的山景,寥寥數筆而極富情趣。這座青山“絕壁千尺,孤峰入漢;綠嶂百重,清川萬轉”,整個畫面體現出剛健和秀麗相結合的美,實足令人陶醉。“歸飛之鳥,千翼競來;企水之猿,百臂相接”,作者在這裡描寫了飛鳥歸林和猿猴企水這兩個動景,它們的存在和活動給山水增添了蓬勃的活力。“秋露為霜,春羅被徑”,秋天和春天各有山景,無論是秋天還是春天,所顯示的山景都帶來一種以賞心悅目的享受。如果說上面的景色都有一種晴朗之美,那么“風雨如晦,雞鳴不已”這兩句就是借《詩經》中的名句來點染風雨中的山水,這時的山水別具一種略顯傷感的韻味。其實,山水本身是無情之物,也無所謂美感,只是有了人的介入,才產生了情愫與美感,這是人與自然相溝通後所產生的,也正因為如此,所以人們可以從自然中得到啟示和慰藉。結尾兩句說“信足盪累頤物,悟衷散賞”,在清純奇麗的大自然面前,人們內心中的憂愁苦累都會被洗滌一清,陶冶了性情,舒展了心胸。尤其當終日為俗務雜念所纏繞時,一旦面對自然的山水,就更能感受到心靈的淨化。難怪東晉大詩人陶淵明在擺脫了污濁的官場的羈絆而回歸田園時會產生由衷的愉悅,並發出“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歸園田居》)的感嘆。

名家點評

湖北大學中文系教授張國光:吳均寫故彰附近山景,寥寥數語,盡入筆下,信為寫景高手。(《古代短簡三百篇》)

作者簡介

吳均(469~520),字叔庠,吳興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時的文學家、史學家。好學有俊才,其詩文深受沈約稱讚。其詩清新,且多為反映社會現實之作。其文工於寫景,詩文自成一家,常描寫山水景物,稱為“吳均體”,開創一代詩風。受梁武帝欣賞,任為奉朝請。著有《齊春秋》三十卷、注范曄後漢書》九十卷等;有《吳均集》二十卷,但很可惜並未流傳下來。保留下來的作品收集在《全梁文》《藝文類聚》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