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良知論:王陽名去惡思想研究

致良知論:王陽名去惡思想研究

王陽明的致良知說是自孟子以來性善論發展的成熟形態。其所謂良知主要有三層含義:道德標準、道德豐體、存在自身。陽明認為良知是純粹先天的。實際上,良知的不同含義各有其來源。作為一個整體,良知是後天的,但這並不妨礙其在道德修養中發揮重要作用。陽明對善惡的相對性和絕對性有相當明確的認識。

基本介紹

  • 書名:致良知論:王陽明去惡思想研究
  • 作者胡永中
  • ISBN:7807520566
  • 定價:25.00元
  • 出版社巴蜀書社
  • 出版時間:2007-12-1
基本簡介,內容提要,作者簡介,目錄,

基本簡介

作者胡永中 著
ISBN:10位[7807520566]13位[9787807520566]
出版日期:2007-12-1
定價:¥25.00元

內容提要

王陽明的致良知說是自孟子以來性善論發展的成熟形態。其所謂良知主要有三層含義:道德標準、道德主體、存在自身。陽明認為良知是純粹先天的。實際上,良知的不同含義各有其來源。作為一個整體,良知是後天的,但這並不妨礙其在道德修養中發揮重要作用。陽明對善惡的相對性和絕對性有相當明確的認識。其所謂惡,一般指私慾,是站在社會主體的立場作出的負面的道德評判。陽明認為,只有通過去惡(即“破心中賊”),個體才能獲得真正的幸福,才有成聖的希望,社會才能實現穩定與和諧。其修身之道以去惡為特色,主要包括立志、改過、靜坐、事上磨鍊、戒慎恐懼、知行合一等方法。陽明不僅重視去已之惡,還很重視去人之惡,因而十分注重教化。其教化方式主要有三種:教育、告諭、鄉約。致良知說在現代社會仍有重要價值。它不僅是構建矯正哲學的最佳資源,而且可以在創造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過程中發揮積極作用。

作者簡介

胡永中,男,1969年生,湖南婁底人,副教授職稱。1986年開始從事教學工作,後又不斷深造。1999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哲學系,獲哲學碩士學位。1999年至2003年在中央司法警官學院任教。2003年9月至2006年6月在北京師範大學哲學與社會學學院學習,獲哲學博士學位。2006年7月至今在上海對外貿易學院任教。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哲學與中國文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曾在《中國哲學史》、《國際儒學研究》、《中國監獄學刊》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十多篇,主編、參編《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等四部教材,合著《韓非子治世大智慧》、《註譯》、《當代中國司法腐敗現象及對策研究》等書,有多項成果獲獎。

目錄

緒論
第一節寫作緣起與意義
第二節關於研究方法
第一章王陽明致良知說概述
第一節提出致良知說的理論背景
一朱子理學盛極而衰
二心學思潮曲折發展
第二節提出致良知說的經過
一致良知說的理論淵源
二致良知說的提出過程
第三節良知的內涵與來源
一良知人人皆有
二良知的內涵
三良知的來源
第四節良知與致良知
一致良知的內涵
二本體與工夫
第五節有關致良知說的其它幾個問題
一致良知說在陽明學說中的地位
二壬陽明理論思維的特點
三陽明與朱子的關係
第二章王陽明對於惡的認識
第一節惡的本質
一惡的內涵
二惡的相對性
第二節惡的起源
一四句教
二心體與軀殼
第三節去惡的必要性與可能性
一去惡的必要性”
二去惡的可能性
第三章王陽明論去惡工夫
第一節立志
一立志為本
二立志之方
三立志之效
第二節改過
一反省
二悔咎
三去傲
四責善
第三節靜坐
一靜坐四階段
二價值與方法
第四節事上磨鍊
一須在事上磨
二磨鍊之法
第五節戒慎恐懼
一戒懼與慎獨
二敬畏與灑落
三戒懼之道
第六節知行合一
一內涵
二立言宗旨
第四章王陽明的教化之道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教育
一講學
二辦學
三教育理論
第三節告諭
一告諭“父老子弟”
二告諭“頑民”、“盜賊”
三告諭“新民”
第四節鄉約
一《南贛鄉約》及其推行
二《南贛鄉約》的影響
餘論:致良知說的現代價值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