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陽六之灸

至陽六之灸,經外奇穴名。載於《針灸腧穴圖譜》。位於背部,第7胸椎棘突下旁開0.5寸處1穴,此穴上下各0.3寸處2穴,一側3穴,共6穴。淺層布有第7胸神經後支的內側皮支,深層有第7胸神經後支的肌支。主治胃病等。針刺0.5-0.8寸;可灸。

基本介紹

  • 出處:《針灸腧穴圖譜》
  • 隸屬經絡:經外奇穴
  • 主治:胃病等
  • 操作:針刺0.5-0.8寸;可灸
  • 主要配伍:配中脘、脾俞、胃俞治淺表性胃炎
定位,解剖,主治,操作,臨床運用,配伍,附註,

定位

位於背部,第7胸椎棘突下旁開0.5寸處1穴,此穴上下各0.3寸處2穴,一側3穴,共6穴。

解剖

穴下皮膚→皮下組織→斜方肌→背闊肌→豎脊肌。淺層布有第7胸神經後支的內側皮支及伴行的動、靜脈。深層有第7胸神經後支的肌支和相應的肋間後動、靜脈背側支或屬支。

主治

胃病等。

操作

針刺0.5-0.8寸,局部酸麻脹感可向前胸、上腹部擴散,留針30分鐘;灸3-5壯,或溫灸10-20分鐘,每日1次,連灸1個月至數月。亦可在該穴埋皮內針,夏天5日換針1次;冬天7-10天換針1次,15天為1療程,配合中脘及脾、胃俞穴,對各類胃病特別是淺表性胃炎有佳效。

臨床運用

現代常用於治療胃痙攣,急、慢性胃腸炎,消化不良,胸痛,呃逆,食慾減退,胃潰瘍,淺表性胃炎等。

配伍

配中脘、脾俞、胃俞治淺表性胃炎;配三才、肘椎、夾脊、左右關、左俞、痞根、提胃、胃下垂、胃管下俞、通關治胃下垂;配梅花、長谷、食倉、肘椎、左右關、臍中四邊、下腰、關寸治急性胃腸炎;配臍中四邊、梅花、肘椎、腸風、夾脊、接骨、佗脊治細菌性食物中毒;配左右關、夾脊、肘椎、梅花、小指節、六華、八華治善食易飢等。

附註

本穴位於督脈至陽穴外側0.5寸及上下0.3寸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