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貢鹽工

自貢鹽工

在自貢鹽業漫長的發展進程中,逐步形成了一支人數眾多、技術精湛、分工細密的鹽工隊伍。他們世代相傳,創造了一整套巧奪天工、無與倫比的井鹽生產技術和工藝,他們先後開鑿了1.3萬多眼鹽滷和天然氣井,使自流井鹽業聲譽日隆,讓中華鹽都名聞遐邇。自貢鹽工用開拓精神托起鹽都脊樑,也為獨具魅力的井鹽文化提供了豐厚的文化遺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自貢鹽工
  • 定義:自貢地區從事鹽業工作的工人
處於社會底層的鹽工群體,曾經關係到這座城市的民生大計。據史籍推算的數據,僅清光緒初年自貢鹽場雲集的鹽工就達20萬人。
其實,鹽工這一稱謂,並不是與井鹽業同時產生的。
自貢地區的鹽業生產自東漢章帝時期發端以來,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其實並無專業的鹽工。
當時的鹽業生產,多以農民在耕作的同時進行鑿井煎鹽,除農民從事井鹽生產外,官府還強迫囚犯刑徒服鹽井之役。隨著分工逐步細密,各工種才有了專門的稱呼,如山匠、碓工、拭篾匠、輥子匠、牛牌子、白水客、坐灶、燒鹽匠等。鹽工這一總的稱呼,至民國初方始出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