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烤酒

自烤酒

小灶釀製的酒俗稱自烤酒,存在於偏遠山區的村民自己釀製,自己飲用或者待客。因規模、產能以及生產設備和環境限制,小灶酒一般不做商品在市場上流通,最多流通於極少數的親朋好友之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自烤酒
  • 主要原料:包穀,大麥,高粱,小麥
  • 是否含防腐劑:否
  • 主要營養成分:脂肪酸,有機酸,植酸,胺基酸,當歸內酯,正丁烯酸內酯
  • 主要食用功效: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環
  • 適宜人群: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
  • 副作用:過量會醉
  • 儲藏方法:土壇,地窖
簡介,分類,營養成分,生產製作,食用指南,主要功效,飲食文化,

簡介

小灶釀製的酒俗稱自烤酒,存在於偏遠山區的村民自己釀製,自己飲用或者待客。因規模、產能以及生產設備和環境限制,小灶酒一般不做商品在市場上流通,最多流通於極少數的親朋好友之間。
自烤酒用的是獨特的傳統手工藝,用五穀雜糧釀造出獨具風格的民間美酒。 手工釀酒看起來簡單,可是傳統工藝源遠流長,是釀酒師傅世世代代實踐經驗的總結和結晶,也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分類

包穀酒、大麥酒、高粱酒、小麥酒

營養成分

胺基酸、脂肪酸、當歸內酯、糖分、糊精、有機酸、酯類、甘油、高級醇、維生素、無機鹽(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生產製作

泡糧、煮糧、第一次發酵、第二次發酵、蒸糧、出酒糟

食用指南

根據個人酒量酌飲,建議每日不超過200克

主要功效

1、預防心血管病:少量飲用白酒,能夠增加人體血液內的高密度脂蛋白,而高密度脂蛋白又能將可導致心血管病的低密度脂蛋白等,從血管和冠狀動脈中轉移,從而便可有效的減少冠狀動脈內膽固醇沉積,預防心血管病的作用。
2、消除疲勞和緊張:少量飲用白酒,能夠通過酒精對大腦和中樞神經的作用,起到消除疲勞,鬆弛神經的功效。
3、開胃消食:在進餐的同時,飲用少量的白酒,能夠增進食慾,促進食物的消化,當然過多飲用會導致腸胃不適。
4、驅除寒冷:白酒含有大量的熱量,飲入人體後,這些熱量會迅速被人體吸收。
5、促進新陳代謝:白酒對於含有較多的酒精成分,且熱量較高,因而能夠促進人體的血液循環,對全身皮膚起到一定良性的刺激作用,從而還可以達到促進人體新陳代謝的作用。這種良性的刺激作用還能歐作用於神經傳導,從而對於全身血液都能有一定良好的貫通作用。
6、舒筋活血:白酒具有舒筋通絡、活血化淤的功效。這一功效早已在我國民間得到了普遍的套用。

飲食文化

土家族的飲酒習俗
咂酒的傳統。傳說源於明代,土家族士兵赴東南沿海抗擊倭寇,百姓送行,置酒於道旁,士兵經過酒罈,吸飲一口便可前行。嘉慶年間鄂西長陽土家族詩人彭淦寫了《竹枝詞》描寫此酒俗:“蠻酒釀成撲鼻香,竹竿一吸勝壺觴;過橋豬肉蓮花碗,大婦開壇勸客嘗。”
貴州印江土家族祭風神時,先將作為犧牲的牛用酒灌醉,牛角牛尾掛鞭炮,點炮後讓牛圍繞神樹狂奔,宰牛者突襲將牛砍倒,再將茅草人砍倒後立即扔掉刀,跳進河中躲避,謂之“掩殺”。
土家族的議婚禮儀很複雜。第一步“瞧樣子”,也叫“看長相”。第二步是求婚。男家請媒人連去三次,第一次把帶的傘倒立於門外,女家收了禮品,並把傘順過來,表示可以考慮;否則免談。第二次媒人仍將傘倒立於門外,女家將傘拿進火塘房,即可繼續進展。第三次登門,女家將傘拿進閨房,用甜酒煮3個荷包蛋請媒人,媒人按理數吃兩個,剩一個奉還。接著主人殺雞斟酒待客,表示親族與舅家已答應。媒人帶回喜信,男方備辦酒肉送至女家,女家請親戚吃“放口酒”,也叫“開恩酒”。第三步是“討紅庚”,即取女方“八字”。男方備辦酒肉托媒人送至女家。第四步定親,俗稱“插矛香”。男方擇吉日送酒肉彩禮到女家正式訂婚。雙方各自在家祭祖,供品必備酒。祭祖畢,女方擺酒宴請親友,相當於公告,以免再有求婚者上門。第五步是拜年,未婚夫逢年節的雙日去女家拜年,帶酒肉禮品。其中的豬腿肉上如有尾巴,含義是要求年內結婚,岳父如同意就留下豬腿。如果不同意,就割下尾巴,塞進未來女婿的鞋裡。一般要未婚夫再三請求方允。
土家族婚禮儀式相當隆重,婚禮與成年禮一起舉行。婚前一日行冠禮,新郎穿戴一新,先行祭祖,然後擺酒宴,由九個未婚小伙祝酒道賀,媒人給新郎敬酒一杯,同時說八句敬酒詞。女方冠禮在家舉行,寨中姑娘來“伴嫁”,吃“戴花酒”。席間,伴嫁姑娘向新娘敬酒,要哭得有聲有色,表達出深厚的情誼。行冠禮當天,男方把酒肉和禮品派一行人送至女家。男方迎親隊伍往女家,女方設酒關盤唱答辯。新娘出門前吃“離娘飯”,席間哥嫂陪父母給新娘敬酒,俗稱“哥嫂酒”。新娘接受誰的酒,就要哭訴和誰的情誼。迎親花轎回來路上,新娘家的親戚要抄小路“攔截”,所以男方要在一些“關隘”渡口處準備好酒宴,招待這些攔轎送親的人們,叫做吃“茅宴酒”。有的女親因為路遠,沒有趕上吃“茅宴酒”,就一直追到新郎家吃“趕腳酒”。花轎抬到家門口,由土老司擺案祭祖奠酒三杯。拜堂後新娘要跨過“七星燈”,即在篩子中擺七個酒盅,點為七盞燈。新郎新娘在洞房飲“交杯酒”,伴郎和伴娘鬧洞房,雙方對歌,輸者罰酒,不肯認罰又無人代喝的強灌。
鄂西土家族婦女生了頭胎,男家去娘家報喜,帶酒和雞:提紅公雞是添了外孫,提紅脖母雞是添了外孫女;雙胞胎需提兩隻雞。
嬰兒出生後,第一個到嬰兒家的是“踩生人”。踩生人跨進家門,主人立即裝煙倒茶,煮甜酒雞蛋招待,並要另擇吉日,專擺酒宴致謝。
土家族把建新房看作“立百代基業,安千載龍閣”的大喜事,上山砍梁木時,主家給木匠米酒等禮品,選中梁木後,先奠酒祭樹,方砍伐。鋸好梁木,纏上紅綢,給每個抬梁的小伙子敬酒三杯,點燃鞭炮,一氣抬到工地。日後再與樹主商議價錢,叫做“偷梁木”。上樑時,兩個歌師分坐大梁兩端,一邊飲酒,一邊對歌,互相問答,歌頌風水寶地,預祝家業興旺。
滿族的飲酒習俗
滿族多在東北地區生活,尚義好飲,酒量頗大,尤喜烈性白酒。家中來客,由長輩陪待,晚輩不同席,年輕媳婦侍立在旁,斟酒點菸,端菜盛飯。由主人給客人斟第一杯酒,喝酒用小盅,客人喝酒要杯杯留底兒,俗稱“留福底”,預祝主客富足美滿。
宴賓時主人家男女更迭起舞,一人唱酒歌,眾人和。主人敬酒時,如客人比主人年長,主人長跪進酒,客人飲畢,主人方起身;如客人比主人年輕,主人站著敬酒,客人微屈膝而飲。婦女敬酒,禮節相仿,客人可以象徵性表示即可;酒如果沾唇,必須一飲而盡,否則婦女長跪不起,直到客人飲完。好客的滿族人往往叫婦女出來敬酒,使客人一醉方休。
滿族過去議親,媒人必須到女家連續去三次,女家方肯表態,以示“好事多磨”、“貴人難求”。媒人每次去時至少要帶一瓶酒,所以有“成不成,三瓶酒”之說。
滿族在孩子滿月之後,擇日為孩子起名。當天,有錢人家要擺酒設宴,款待賓朋;沒錢的人家,也得簡單聚餐小酌。孩子周歲生日時,舉行“抓周”儀式,家人歡宴暢飲。女兒長大出嫁,生了頭胎後,抱孩子回娘家,把鎖帶解下來,叫做“改鎖”。回娘家改鎖時,婆家要送兩頭豬,兩壇酒,兩斗黃米。
滿族建房,在上最後一根大梁時,房主要往大樑上澆酒。
女真人是滿族人的祖先,每天一項日常事務就是喝酒,每喝必勸,盡醉而歸。景祖烏古酒時,女真人酗酒成風,世祖劫里缽曾醉後騎驢入定。他們喝酒的辦法豪放到不用杯子,而共用一隻酒桶,大家依次舀酒痛飲。每逢婚嫁,夫婿和親戚到女家,要抬上許多酒菜待客,酒用金銀瓦器盛裝。將士出征,全軍會飲,此時將官招人獻計,共議長短。平時宮廷夜夜大家喝酒跳舞快活,以致影響朝政。
壯族的飲酒習俗
壯族講究禮節,熱情好客。請客時,只有長者才能與老年客人同坐正席,年輕人必須立在客人旁邊,為客人斟酒後才能入座。年輕婦女不能到堂屋的宴席上共餐,能飲點酒的老年婦女可以。
壯族傳統,一家的客人就是全寨人家的客人,來客往往會得到各家輪流邀請;特別是貴賓,有時一餐要吃五六家。經常是客人在第一家剛入席,第二、三家已派人站在身後等待相請。按壯族習俗,客人是不能推辭的。有經驗的客人決不在第一家就吃的酒足飯飽,一定要想到還有其他邀請。對壯族來說,謝絕邀請是失禮,喝醉了失態會丟臉。
廣西大新縣壯族人家待客時,主人先給客人和自己斟杯酒,主客共飲“交臂酒”後,客人才能隨意餐飲。壯族唱酒歌敬酒,歌詞甚美:“錫壺裝酒白漣漣,酒到面前你莫嫌。我有真心敬貴客,敬你好比敬神仙。錫壺裝酒白瓷杯,酒到面前你莫推。酒雖不好人情釀,你是神仙飲半杯。”
廣西隆林等地的壯族議婚過程要吃“八字酒”:定親以後,男方擇吉日請幾個男子一起,攜酒肉等禮品到女家取“八字”。女方在祖宗牌位前點燈、燒香、敬酒,案上擺若干碗酒,將姑娘的“八字帖”藏某碗底下。男方一人去端碗尋帖,如無帖則需飲盡碗中酒,方可再端下一碗,直至發現“八字帖”為止。取到“八字”後,女家用男方帶來的酒肉設宴招待媒人和女方親友,通常媒人喝不醉休想告辭。
四月初八是壯族的脫軛節,中午各家擺酒席,全家圍桌而坐,家長牽一頭牛進來圍桌繞行,邊走邊唱祝詞。餵牛之後,送迴圈中,全家方進餐飲酒。
廣西壯族家中有人去世後,即刻用清水煮的柚葉水“浴屍”,穿壽衣,仰置堂前,由死者的兒子捧酒杯跪靈床前,用食指蘸酒點於死者雙唇,意為敬美酒送死者登程。
蒙古族的飲酒習俗
蒙古族好飲酒,男女喜飲奶酒;且有大碗喝酒的豪俠風度,
“每飲必爛醉而後己”。“整羊席”是喜慶和待貴客的宴席。
蒙族歷史悠久,是一個熱情好客、講究禮儀、胸懷坦蕩的民族,至今保持著一套特有的民族禮儀。飲酒有未飲先酹的禮數。“凡飲酒,先酹之,以祭天地。”
蒙族有客來必熱情款待,宴飲必備各種酒,獻上純淨的馬奶酒和各種肉、乳食品。主人和客人必須暢飲,“男女雜坐,更相酬勸不禁”,“客飲若少留涓滴,則主人更不接盞,見人飲盡則喜”,“必大醉而罷”。他們認為,“客醉,則與我一心無異也”。來客後,不分主客,誰的輩分最高,誰坐在上席位置。客人不走,家中年輕媳婦不能休息,要在旁聽候家長召喚,隨時斟酒、添菜、續菜。
蒙古族接待客人講究禮節,歡迎、歡送、獻歌、獻全羊或羊背等都按禮儀程式進行,程式中都要敬酒或吟誦。一般敬酒禮儀如下:敬酒者身著蒙族服裝(頭飾、蒙古袍、腰帶、馬靴),站到主人和主賓的對面,雙手捧起哈達,左手端起斟滿酒的銀碗;獻歌;歌聲將結束時,走近主賓,低頭、彎腰、雙手舉過頭頂、示意敬酒;主賓接過銀碗,退回原位;主賓不能飲酒的,要再唱勸酒歌或微笑表示謝意,以右手無名指沾酒,敬天(朝天)敬地(朝地)敬祖宗(沾一下自己的前額),施禮示敬或稍飲一點兒;主賓飲酒畢,敬酒者用敬酒時的動作接過銀碗,表示謝意;向主賓敬酒完畢,按順時針方向為下一位客人敬酒或按主人示意進行。
對尊貴的客人用“德吉拉”禮節:主人手持一瓶酒,酒瓶上糊酥油,先由上座客人用右手指蘸瓶口上的酥油抹在自己額頭,客人再依次抹完;然後主人斟酒敬客。客人要一邊飲酒,一邊說吉祥話,或唱酒歌。
待客時主人經常要唱敬酒歌敬酒,一支歌客人要喝一杯酒,使之不能拒絕。蒙族認為讓客人酒喝的足足的,才覺得自己心意盡到了,所以主人家從老到少輪流向客人敬酒,客人不喝下去,主人就要一直唱下去,直到客人喝下為止。
蒙族過小年時祭火,在灶前擺酒等供品;點一堆柴草,把黃油、白酒、牛羊肉等投入火堆表示祭祀;過年時要專擺酒肉祭祖。
蒙族農曆八月舉行馬奶節,開幕時主持人首先向蒙醫敬獻馬奶酒和禮品。賽馬之後,眾人向騎手們歡呼,敬獻馬奶酒。
蒙族婚禮時,至少舉行三次宴會,婚禮主要在女家舉行。喜日的前一天,新郎與伴郎、主婚人、親友、歌手等一幫人到女家。女家邀請自己家的親友來參加“求名宴”;晚間女家又設新娘離家前的“告別宴”,新郎、新娘、嫂子和姑娘們坐一席;到次日早晨,婚禮結束,賓客準備告辭,娘家在門口備酒席一桌,給每位客人敬“上馬酒”三杯,客人乾杯後方可啟程。
蒙族人在結交知己朋友時,雙方要共飲“結盟杯”酒,用裝飾有彩綢的精美牛角嵌銀杯,交臂把盞,一飲而盡,永結友好。
蒙族無論狩獵回來,還是放牧休息,牧民們燃起篝火,燒烤獵肉,和著悠揚的馬頭琴,舉杯飲酒,豪歌勁舞。著名的蒙族《盅碗舞》多是在宴席之上酒酣興濃之際由舞者(女子)即興表演。舞者雙手各捏一對酒盅,頭頂一碗或數碗,舞蹈時頭不搖,頸不晃,雙手擊打酒盅,甩腕揮臂,旋轉舞蹈,剛柔相濟,舒展流暢。
“金杯金杯斟滿酒,雙手舉過頭,炒米奶茶手抓肉,今天喝個夠,朋友朋友,請您嘗嘗,這酒純正,這酒綿厚。
讓我們肝膽相照共度春秋,在這富饒的草原上共度春秋。
銀杯銀杯斟滿酒,雙手舉過頭,載歌載舞慶佳節,今天喝個夠,朋友朋友請您嘗嘗,這酒純正這酒綿厚。
讓我們心心相印友誼長久,在這嶄新的生活中友誼長久。”
這首歌道出了馬背民族對酒的喜愛。今天生活在甘肅、青海、寧夏、新疆、額濟納、阿拉善等地的蒙古族,被人們稱之為“衛拉特”蒙古族,也就是一些人所說的西蒙古。這些蒙古族既是整個蒙古民族的有機組成部分,也保持了他們文化上的獨特性。
衛拉特,這是古代蒙古一個部落的名稱,有“森林中的百姓”的意思。中央電視台播出的大型歷史電視劇《成吉思汗》中,有一個叫忽禿別合乞的人,他就是13世紀初衛拉特部落的首領。成吉思汗稱帝時,他前來歸順並與成吉思汗的“黃金家族”聯姻,衛拉特部也隨之成為蒙古族的一個分支。
如今幾百年的歲月過去了,散布在西北各地的衛拉特蒙古族人的生活中保留著許多的獨特習俗,其中喝酒的風俗就讓人非常驚奇。
蒙古族人喝酒有講究
許多人記憶中蒙古族人比較能喝酒,這一點我們在市場暢銷的各種在內蒙古生產的酒中也能看出來,那么生活在西北各地的蒙古族,他們是如何喝酒的呢?
“在解放前,蒙古族人並不經常喝酒。”我們說明來意後,喬旦德爾教授說出了這樣一個令人驚奇的觀點。
喬旦德爾是西北民族大學蒙古語言文化學院衛拉特(西蒙古)蒙古文化研究室主任,碩士生、博士生導師,內蒙古額濟納旗人。長期從事衛拉特(西蒙古)當代文學史、衛拉特當代小說研究、蒙古民俗學等研究。 1986年在全國同類大學中首先開設了《民俗學與蒙古民俗》課程,也是西北民族大學衛拉特蒙古民俗協會會長。
原來在蒙古民族沒有進入黃河流域之前,主要喝的是馬奶酒,蒙古語稱“額速吉”,亦稱“馬奶子”。蒙古族在十二三世紀,已經開始盛行釀製馬奶酒。西方旅行家馬可·波羅、魯布魯克等均在他們的旅行記中記錄了他們的親身見聞。馬奶酒清涼爽口,沁人心脾,酒精含量只有1.5到3度。
但由於當時生產力低下,並沒有足夠的馬奶供人們製作馬奶酒。所以成吉思汗統一漠北蒙古各部以後,曾經制定過一些喝酒的規章,如只有在重大節日之際才能喝酒,其中對喝酒人也作了限制,男人在四十歲以前不能隨便喝酒,沒有成家的年輕人不能喝酒,年輕人在長輩面前不能喝酒等。
隨著蒙古族進入黃河流域後,才開始大規模接觸中原地區的糧食酒。人們懷著對成吉思汗的敬仰,這些規定在蒙古民族中得到了不折不扣的執行,後來就演變成了蒙古族的飲酒習俗,這種習俗一直保持到了五十年代。近幾十年來隨著蒙古族人民生活水準的大幅度提高,傳統的酒俗才逐漸被打破。
鮮為人知的衛拉特
對於絕大多數而言,衛拉特是一個新鮮的名詞。然而對於蒙古民族,“衛拉特”是一個年代久遠的稱呼,它是清代對西部蒙古各部的稱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