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化導論論文

自動化導論論文

20世紀科學技術迅速發展,湧現出眾多的新興科學技術分支:如控制論和自動化技術;計算機和資訊理論;雷射技術和光導纖維;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工程;核子學和原子能工程;潤滑材料與技術;宇航科技等等。它們匯集成一股巨大的力量,急劇地改變著人類的勞動方式和生活方式,促使社會各方面產生深刻的變化,它不僅衝擊著生產第一線的工人和農民,而且衝擊著企業、事業、政府機關,甚至家庭主婦。這些變革來得如此之快,致使對社會現象最為敏感的社會學家也感到愕然。

從科學意義上來看,,當我們詳盡地了解了人類社會各種具體的特殊規律之後,都可以用具有這兩種功能的機器來完成[1],這便是自動化技術。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自動化就是現代化的代名詞。由此可以斷言,人類社會歷經原始的人力時代,走過精密的機械時代,如今正處於一個新的變革時期,而這次變革的終點便是振奮人心的自動化時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自動化導論論文
自動化導論論文寫作指導,自動化導論論文摘要注意事項,自動化導論論文的裝訂規範,自動化的基本概念,自動化,自動化社會,自動化技術的發展,人力時代,機械化時代,自動化時代,自動化技術的內容及套用,控制理論,工程系統與控制,系統科學與系統工程,模式信息處理,人工智慧,如何學習自動化,數學,專業理論知識,實踐,知識更新,軟體和計算機語言的學習,

自動化導論論文寫作指導

(一)題名(Title,Topic)
題名又稱題目或標題。題名是以最恰當、最簡明的詞語反映論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內容的邏輯組合。
論文題目是一篇論文給出的涉及論文範圍與水平的第一個重要信息,也是必須考慮到有助於選定關鍵字不達意和編制題錄、索引等二次文獻可以提供檢索的特定實用信息。 論文題目十分重要,必須用心斟酌選定。有人描述其重要性,用了下面的一句話:“論文題目是文章的一半”。 對論文題目的要求是:準確得體:簡短精煉:外延和內涵恰如其分:醒目。
(二)作者姓名和單位(Author and department)
這一項屬於論文署名問題。署名一是為了表明文責自負,二是記錄作用的勞動成果,三是便於讀者與作者的聯繫及文獻檢索(作者索引)。大致分為二種情形,即:單個作者論文和多作者論文。後者按署名順序列為第一作者、第二作者……。重要的是堅持實事求是的態度,對研究工作與論文撰寫實際貢獻最大的列為第一作者,貢獻次之的,列為第二作者,余類推。註明作者所在單位同樣是為了便於讀者與作者的聯繫。
(三)摘要(Abstract)
論文一般應有摘要,有些為了國際交流,還有外文(多用英文)摘要。它是論文內容不加注釋和評論的簡短陳述。其他用是不閱讀論文全文即能獲得必要的信息。 摘要應包含以下內容:
①從事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
②研究的主要內容,指明完成了哪些工作;
③獲得的基本結論和研究成果,突出論文的新見解;
④結論或結果的意義。
(四)關鍵字(Key words)
關鍵字屬於主題詞中的一類。主題詞除關鍵字外,還包含有單元詞、標題詞的敘詞。
主題詞是用來描述文獻資料主題和給出檢索文獻資料的一種新型的情報檢索語言辭彙,正是由於它的出現和發展,才使得情報檢索計算機化(計算機檢索)成為可能。 主題詞是指以概念的特性關係來區分事物,用自然語言來表達,並且具有組配功能,用以準確顯示詞與詞之間的語義概念關係的動態性的詞或詞組。

自動化導論論文摘要注意事項

論文摘要之撰寫通常在整篇論文將近完稿期間開始,以期能包括所有之內容。但亦可提早寫作,然後視研究之進度作適當修改。有關論文摘要寫作時應注意下列事項:
(1).整理你的材料使其能在最小的空間下提供最大的信息面。
(2).用簡單而直接的句子。避免使用成語、俗語或不必要的技術性用語。
(3).請多位同僚閱讀並就其簡潔度與完整性提供意見。
(4).刪除無意義的或不必要的字眼。但亦不要矯枉過正,將應有之字眼過份刪除,如在英文中不應刪除必要之冠詞如a'' an'' the等。
(5).儘量少用縮寫字。在英文的情況較多,量度單位則應使用標準化者。特殊縮寫字使用時應另外加以定義。
(6).不要將在文章中未提過的數據放在摘要中。
(7).不要為擴充版面將不重要的敘述放入摘要中,即使摘要僅能以一兩句話概括,就讓維持這樣吧,切勿畫蛇添足。
(8).不要將文中之所有數據大量地列於摘要中,平均值與標準差或其它統計指標僅列其最重要的一項即可。
(9).不要置放圖或表於摘要之中,儘量採用文字敘述。
(10).用第三人稱。建議採用“對……進行了研究”、“報告了……現狀”、“進行了……調查”等記述方法標明一次文獻的性質和文獻主題,不必使用“本文”、“作者”等作為主語。
(11).要使用規範化的名詞術語,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號和術語。新術語或尚無合適漢文術語的,可用原文或譯出後加括弧註明原文。
(12).除了實在無法變通以外,一般不用數學公式和化學結構式,不出現插圖、表格。
(13).不用引文,除非該文獻證實或否定了他人已出版的著作。
(14).縮略語、略稱、代號,除了相鄰專業的讀者也能清楚理解的以外,在首次出現時必須加以說明。科技論文寫作時應注意的其他事項,如採用法定計量單位、正確使用語言文字和標點符號等,也同樣適用於摘要的編寫。摘要編寫中的主要問題有:要素不全,或缺目的,或缺方法;出現引文,無獨立性與自明性;繁簡失當。

自動化導論論文的裝訂規範

封面
目錄
摘要
前言
正文
結論
致謝
參考文獻
畢業設計小結
附錄
封底
四、 參考文獻格式
序號、作者、書名(論文名)、出版社(期刊名)、出版時間(期刊時間)
註:完成1500字的外文文獻譯文

自動化的基本概念

自動化

那究竟才什麼是“?>自動化”呢?
簡單地說,自動化就是在無人的情況下,用各種元件和儀表執行控制。
它始於人們用機器實現按固定程式自動進行的各種操作,把人類從笨重、單調、重複性的勞動中解放出來。但僅僅如此是不夠的,要進一步解放人力就要求機器不斷提高在不確定或變化的環境中自動保持必要的功能以達到預定目標的能力。因此,自動化系統必須是開放的,不斷從外界環境中獲取信息並進行必要的分析、處理、判斷、決策、調整和控制。自動化技術研究的是如何通過各種技術工具和系統(包括計算機)延伸人的信息獲取、處理和決策控制的功能,從而更好地指導生產,以提高生產能力、生產水平和勞動生產率。

自動化社會

為什麼說自動化科技是這次勞動力大轉移的唯一一組科學技術的群落集呢?
首先我們要知道社會是什麼?
社會是人的組合。
人又是什麼?
人等於能量變換加上信息變換,除此之外,別無它物。
我們說一個人具有活動能力,意味著他具有能量(機械能、熱能和各種電磁能量等)輸出的功能。能量總是守恆的,人體的能量輸出源自他吃進去的各種食物¾¾生物能,從這個意義上來看,人也是一部“機器”--能量變換機。
但是,如果人類只有能量變換這一單一功能的話,哪么它和一台柴油機、發電機或電動機等其它動力機就沒有質的區別。人這所以稱為人,因為他還有第二個功能¾¾信息變換。他通過自身五官、遍布肌體的感測器,從外界感受、採集各種信息,送入大腦,或存儲起來,或加以識別,去偽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形成自己的概念和知識,產生新的信息,用表情、語言、文字和行為輸出,因此人又是一部信息變換機。
用控制論的語言來說,人是一部雙輸入雙輸出的生物機。
社會是由人的群體所組成的,因此社會一切活動本質上是一組相互交錯的複雜的機器群。他們除了完成各種形式的能量變換外,還生產知識、科技和文化生活,並利用這些成就再來改善自身的生活質量,儘管人類社會生活內容豐富而又繁雜:如激烈而又殘酷的戰爭,驚心動魄的政治鬥爭,溫文爾雅的社交活動,富有節拍的生產過程,神奇莫測的科學實驗,富有魅力的文藝創作,扣人心弦的戲劇藝術,娓娓動聽的音樂等等。表面看來,千差萬別、姿態萬千。但從科學意義上來看,無一不是能量變換伴隨著信息交換,無一不是這兩種變換的有機組合,為了完成某一特殊任務的系統。當我們詳盡地了解了人類社會各種活動具體的特殊規律之後,都可以用具有這兩種變換功能的機器來完成,這時人類就全面進入自動化社會。現今問世的各種各樣的機器人,不斷地參與到人類社會中來,就是很好的例證。儘管它們乾起活來,在某些方面,還不如人類自身那么靈巧、幹練、利索,但它們會像小孩學走路那樣,慢慢地幹練起來,成熟起來。
我們知道了人類社會一切活動都是能量變換伴隨著信息變換,而且信息離開它的載體--能量變換,也就沒有信息了,因此,只有信息是構不成一個社會的。

自動化技術的發展

人力時代

人力時代在蒸汽機、發電機等動力機械發明之前,人類主要依靠自身的肌體來完成能量變換和信息變換,我們稱之為人力時代。古代具有不同程度“自動化”功能的裝置古已有之。在那漫長的歲月中,人和猿人相差無幾,後來懂得鑽木取火,煉銅煉鐵,改善生產工具,開始有了人類文明。但是人類自身轉換的功率和範圍都極其有限,縱有九牛二虎之力,也不能晝夜不停地工作著,因此創造的財富有限,最高文明只達到封建社會。
我國古代的指南車、木牛流馬、銅壺滴漏,歐洲的鐘表報時裝置和一些手工機械,無一不反映人民的聰明智慧,多少都帶有一些“自動”的味道。但真正刻意設計出來取代或增強人的智慧型功能,從而能在不確定的條件下保證實現預定目標的自動裝置最早應屬瓦特發明的蒸汽機上的離心調速器。它自覺地運用了反饋原理,從而能在鍋爐壓力和負荷變化的條件下把轉速保持在一定的範圍。

機械化時代

機械化時代當蒸汽機、發電機出現之後,既使用九牛二虎也不夠形容一台電動機之巨大威力了,幾十噸、上百噸重的貨物,只要按一個電鈕的“力氣”,就可以把它提到你所要達到的地方,而且可以不間斷地保持著“精力充沛”的狀態工作著。現代化的電網,可以瞬間輸送幾十萬、幾百萬瓩的電能到數千公里之外,人類的“力氣”不知被放大多少億倍!人類的力臂不知不覺被延長到幾千公里之外!物質豐富了,農民被改造成為工人,進入資本主義社會。

自動化時代

20世紀是自動化技術飛速發展的一個世紀,這與控制科學與技術的發展緊密相關。它作為自動化技術的理論基礎,在20世紀經歷了若干重要的發展時期:如20世紀初的Lyapunov穩定理論和PID控制律概念;20年代的反饋放大器;30年代的NvbyquistBode圖;40年代維納的控制論;50年代貝爾曼動態理論和龐特里亞金極大值原理;60年代卡爾曼濾波器、系統狀態空間法、系統能控性和能觀性;70年代的自校正控制和自適應控制;80年代針對系統不確定狀況的魯棒控制;90年代基於智慧型信息處理的智慧型控制理論等[4]。
除此以外,電子信息科學,特別是計算機科學的飛速發展,無疑為自動化提供了一個廣闊的發展舞台。例如,20世紀20年代,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提供了信號處理的各種強有力手段,使得自動控制和信息處理技術有了一個飛躍性的進步,並逐漸形成了一門新興學科——自動化。
到了五六十年代,數字計算機日益廣泛的套用大大提高了進行複雜數值計算和簡單邏輯判斷的能力,從而特別適合於實現基於精確數學模型具有明確算法的信息處理和自動控制問題。使得自動化技術真正套用到了從工業生產到航空航天的各個領域。但由於當時的“老式”計算機功能還很不夠,所以一些較為複雜的問題,仍然不能得到很好的解決。
七八十年代以來,各種新型計算機相繼出現,這些計算機擁有了更加全面的功能:可以高速地對圖象、聲音等各種信息進行存取和運算,可以對數據和符號進行定性、模糊的推理和判斷,可以容許局部出現錯誤或故障而保持整體的優良性能。人們可以在這些計算機中存入“專家知識”,從而使它更善於處理未曾遇到過的局勢,從而滿足自動化技術的更高要求。
總之,自動化技術在本領域的研究進一步深入和其它一些學科發展的深遠影響下,在20世紀開始了飛速的發展。而且,可以看出這種發展勢頭至如今仍沒有一點放緩的跡象。由此,我們有理由相信,自動化技術會在不久的將來從眾多新興學科中脫穎而出,從而更好地改進人類的生產結構體系,成為未來社會最具影響力的技術科學。

自動化技術的內容及套用

自動化的內容按其理論途徑、技術手段和處理對象的不同,可以將之大致劃分為控制理論、工程系統與控制、系統科學與系統工程、模式信息處理、智慧型系統與知識工程,以及機器人學和機器人技術六大部分。

控制理論

控制理論研究的是如何按被控對象和環境的特性,通過能動地採集和運用信息施加控制作用而使系統正常運行並具有預定的功能。
控制理論在20世紀的人類科技進步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為解決當今社會的許多挑戰性問題產生了積極的影響,提供了科學的思想方法論,為許多產業領域實現自動化奠定了理論基礎。
如今,它更是成功的運用並滲透到工農業生產、科學技術、軍事、生物醫學、社會經濟及人類生活的眾多領域。

工程系統與控制

工程系統與控制研究各種工程系統控制和設計的問題。從單一的自動控制裝置到一個生產過程的自動化,直到整個工廠、企業的控制、管理和經營決策一體化,都是其研究的內容。
工程系統與控制技術廣泛套用於製造生產的各個領域。其中最具影響力的、發展前景最為可觀的當屬現代集成製造系統(CIMS)。從最廣的意義說,CIMS可以包括從企業長遠規劃、市場分析、研發策略、產品規劃、設計投產、資源分配,到車間一級的具體計畫調度、生產活動的監督控制、質量控制、產品檢驗,直到銷售服務、市場反饋等整個企業經營的全過程。
這樣一種全盤、綜合自動化的生產過程可以使企業以更高效高質的服務更好地滿足市場要求,提高企業效益,增強企業的商業競爭能力。

系統科學與系統工程

系統科學研究的是在最一般意義下,由相互作用、相互聯繫的事物按一定結構組成並具有某種總體功能的各種系統的運動規律、行為特徵以及如何進行設計和控制的問題。
它主要套用於運籌學、控制論、資訊理論等多個學科分支,成為自動化學科的一個重要研究領域並得到蓬勃的發展。

模式信息處理

模式識別,亦稱模式信息處理,其本來意義是研究用計算機對一般由人類感覺器官接受的圖象、文字、語音等模式信息進行處理、描述和分類的學科。在更廣的含義下,模式識別也可泛指任何對一般事物抽取概念特徵進行判斷和分類的過程。
模式識別的套用方向包括計算機視覺,文字、文本識別,語音識別和理解等多個領域。中國在模式識別領域正處於世界領先地位,許多中國學者都為此做出了重要貢獻。

人工智慧

人工智慧研究的主要是如何用機器模仿人類智慧型活動的某些方面,延伸人腦功能的問題。
現代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和重大進步,已經對控制和系統科學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自動化控制理論正面臨著新的發展機遇和嚴峻挑戰。傳統控制理論在解決一些具有不確定性、難以構建精確數學模型、複雜多變的問題上遇到了不少難題。這就需要建造出這樣的機器,使它能夠在複雜變化的環境中,能夠實時應變,進行靈活判斷、決策以實現更高層次的自動化系統智慧型控制。簡單地說,自動控制的出路之一就是實現控制系統的智慧型化[5]。
人工智慧作為一個前沿科學,發展極為迅速,最具影響力的分支有基於“知識表達”的專家系統和“簡單處理器的複雜系統”——人工神經元網路。這些領域不僅具有深刻的認識論意義,對許多科學和技術領域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而且在自動控制、信息處理以及將計算機用於判斷決策和問題求解的套用領域裡都得到了廣泛的套用,表現出巨大的生命力。
6.機器人學與機器人技術
機器人是一類特殊的自動化機器,它具有與人的四肢相比擬的運動機構,可接受視覺、聽覺、觸覺等感測信息,在處理器的指揮下完成各種機器操作功能。
機器人不僅可以把人類從惡劣條件、繁重單調的作業中解放出來,而且在力量、精度和速度,以及在特殊環境下生存和工作能力各方面都有人類無法替代的優點。
正因如此,機器人技術在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中得到了日益廣泛的套用,並且有力地推動了相關學科和技術領域的發展,從而使它成為現代自動化學科中一個活躍而富有魅力的研究領域。

如何學習自動化

自動化專業作為一門理論與技術相結合的學科,其學習方法與純理論知識和純實踐技術的學習有很大的不同。那么究竟該如何學習自動化呢?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值得注意的地方。

數學

數學,作為幾乎一切工科知識的必備理論工具,應該首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一個數學好的人不一定專業知識也那么出眾,但一個專業強的人必定擁有紮實的數學功底。道理很簡單,“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個電工沒有必要的儀表如何能完成一個電路檢測的工作?一位醫生沒有必要的醫藥材料,如何能治癒奄奄一息的病人?靜坐湖邊的老者若沒有手中的魚桿、魚鉤、魚線,如何能釣起湖中的游魚?同樣,一個沒有紮實數學功底的人,如何能夠學好自動化專業呢?
因此,自動化專業的學習應該把數學的學習放在首位。

專業理論知識

沒有深厚廣博的專業理論知識就不可能在本專業方向有所成就。牛頓為什麼會成為數學家、物理學家而非“自動化學家”呢?就是由他的專業理論知識所決定的。
其次,自動化學科內容繁多,對於更高層次學習之前,應該對自己的發展方向有一個大致的規劃構想。不求面面俱到,而應有所突破;不求泛泛而談,而應深刻領會,使自己對於專業知識不僅“廣博”而且“精專”。這樣才能在未來的人才戰場上得到一個較好的軍銜。

實踐

自動化專業不僅僅是一門理論,更是一門廣泛套用於生產實踐的技術,因此理論實踐對於自動化的學習而言,是不可或缺的。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門理論只有套用於實踐才能顯現出其本來的面貌。對於自動化而言,專業的學習最終是指向工作的,因此,在學習階段就加強理論的實踐環節,無疑對以後工作有百益而無一害。

知識更新

自動化,作為新興的前沿學科,幾乎每天都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真正要學好自動化專業,最起碼得保證自己能跟上時代發展的進程。對於飛速發展的科技知識要保持高度的敏銳感和終生學習的基本素質。
“活到老學到老”不應僅僅是一句漂亮的口號,作為我們學習自動化的人而言,應該真真正正將其溶進自己的血液里,始終以飽滿的熱忱迎接新思想的衝擊。

軟體和計算機語言的學習

隨著科技的發展,自動化的實現更加地依賴計算機等高新科技的,要想較好的運用計算機來解決問題,那就只有掌握一些語言如C語言、C++、VB、VF等,同時應該充分利用科技資源,學習套用一些仿真軟體如matlab,multisim,pspice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