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考聯盟

自主招考聯盟

各個聯盟決定在自引主招生選拔中聯合命題,統一組織筆試並共享考試成績,以“聯考”成績作為自主選拔的錄取標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自主招考聯盟
  • 簡介:2010年11月下旬,復旦大學、北京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南開大學
  • 詞性:名詞
  • 分類:聯盟
現狀簡介,分類,北大系,清華系,工科系,特校系,聯盟創建,華約,北約,工科派(卓越聯盟),聯考模式,申請學校,優勢缺點,各方觀點,“聯考不是為對抗”,考生需提前“站對”陣營,北大清華掐尖爭奪“二流生源”?,高校聯考不該存在“集團”,高校聯手:開明競爭?派系鬥爭?,

現狀簡介

2010年11月下旬,復旦大學、北京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南開大學、廈門大學、香港大學等七所著名高校發布訊息,決定在自主招生選拔中聯合命題,統一組織筆試並共享考試成績,以“聯考”成績作為自主選拔的錄取標準。
自主招生自主招生
而清華大學、上海交大、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西安交大、南京大學等五校去年已經開展自主選拔“聯考”測試,今年先是宣布加入浙江大學,隨後又宣布加入中國人民大學。
民間根據這兩大聯盟的領頭羊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分別將它們稱為“北約”、“華約”。
2010年11月25日18時,北京理工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同濟大學等8所高校宣布,已同意全方位合作、並簽署《卓越人才培養合作框架協定》。8所高校均為國內以工科見長的著名大學,將在2011年的自主選拔錄取中實行聯考。

分類

包括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在內的34所高校已形成4大自主招生“聯盟”。
這4大聯盟包括“北大系”、“清華系”、“工科系”和“特校系”。“北大系”聯盟高校有13所,基本上都是以文理醫工見長的綜合性大學,在歷史傳統、精神文化,特別是人才培養理念和培養目標上有相似之處。
自主招考聯盟

北大系

“北大系”聯盟由北京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南開大學、復旦大學、廈門大學、香港大學、山東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山大學、四川大學、蘭州大學13所高校組成。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歷史、政治,各高校自行決定本校要求考查的科目及成績使用方式,考生根據報考學校要求自行選擇考試科目。

清華系

“清華系”聯盟由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7所高校組成。這些學校辦學層次、辦學水平相近,採取通用測試、高校特色測試和高校面試的模式進行自主選拔。通用測試由高校共同委託專業考試機構進行,成績在7校內互認。高校特色測試成績可在7校間彼此參考。7所高校初試採用筆試形式,即“高水平大學自主選拔學業能力測試”,英文簡稱AAA測試。考試科目為閱讀與寫作(含中文和英文)、數學、自然科學、人文與社會。其中,閱讀與寫作、數學兩科目為必考科目,考生可以在自然科學、人文與社會兩個科目中根據自己情況任選一科。

工科系

“工科系”聯盟由北京理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東南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天津大學、同濟大學、西北工業大學、重慶大學9所高校組成。該聯盟是今年新成立的。9校在明年自主選拔錄取中將採用聯合初試、自主選拔的方式,選拔基礎紮實、知識面寬、創新實踐能力強,具有社會責任感、團隊合作精神和卓越人才培養潛質的優秀學生。初試採用筆試形式,共設兩個科目,涵蓋語文、英語、數學、物理等相關學科內容。9校聯考將在全國大部分省市設立考點以方便考生參加測試。

特校系

“特校系”聯盟高校包括具有行業特色的北京科技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北京林業大學、北京化工大學5所高校。這5校筆試聯考始於2006年,當初實行聯考主要因這些高校都是具有行業特色的部委高校,層次規模也差別不大。5校聯合命題,考試科目為語文、數學、英語和綜合能力測試。

聯盟創建

華約

2009年5月1日,清華、上海交大、中科大、西安交大、南大、浙大的招辦主任參加東北育才學校60周年校慶紀念大會時,聊起優秀生源選拔,有了成立聯盟的初步想法。經過長時間的醞釀和準備,2009年10月,清華、上海交大、中科大、西安交大、南大宣布聯手自主招生。 一石激起千層浪,到2010年1月16日,“華約”首次聯考開考,5所大學統一命題,統一閱卷,在同一時間進行筆試,考生可選報其中2所大學。雖然考試時間長、強度大,但減少了考生的來回奔波之苦,還是受到了大部分考生和家長的歡迎。
受此鼓舞,2010年10月23日,浙江大學宣布加入“華約”。

北約

意識到“華約”在全國高三考生中帶來的影響力,今年10月,在北京大學博雅國際酒店,北大、北師大、人大、北航、復旦、南開、港大七所名校的招辦主任坐在一起商討。
頗具戲劇性的是,當時並沒有廈門大學代表參加這次“北約”會議,但只過了短短的一個月左右,當11月21日“北約”宣布成立時,原來名單上的人大突然轉投“華約”,廈門大學則出現在“北約”名單上。

工科派(卓越聯盟)

2010年11月25日,記者從華南理工大學獲悉,北京理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重慶大學、東南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天津大學、同濟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同意全方位合作並簽署《卓越人才培養合作框架協定》。9所高校將於2011年自主選拔錄取實行聯考。在自主選拔錄取中聯合命題、統一組織筆試並共享考試成績。
華南理工大學副校長邱學青25日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相關的自主選拔實施辦法還在制定中,將於十二月初發布。“此次達成合作的這9所高校,有一個顯著的共同點,即都是國內以工科見長、但逐漸發展成綜合性大學的著名院校。另一方面,從地域的分布上來,9院校非常均衡,南、北、東、西都有,很有利於今後的合作、交流。”
邱學青認為,聯考、互認成績將提高學生參加自主招生考試的效率,在時間、精力、經濟等多方面為其減輕負擔。
邱學青表示,在自主招生方面實行聯考只是9所院校合作的內容之一。“我們還將聯合探索卓越人才選拔新模式”。如交換學生的範圍、規模都將進一步擴大,使得學生可以博採多所高校之長。

聯考模式

採用通用測試、高校個性測試、高校面試的模式進行自主選拔;聯合命題,統一組織筆試,共享考試成績;以“聯考”成績作為自主選拔的錄取標準。其中“北約”的考試科目共7門,上午考語數外,下午物理化學,晚上歷史和政治,每門科目的滿分為100分。

申請學校

“清華系”:7所學校將通過統一網站進行報名。考生可以同時申請兩所學校,如果初試成績沒有達到所申請學校的要求,還可以向第3所學校申請。
“北大系”:考生最多可申請3所高校。
“工科系”:自主選拔的條件和認定將由各招生學校自主決定。考生可同時填報9校中2所高校。
“特校系”:考生只能選報1所高校。

優勢缺點

“北約”、“華約”兩大聯考聯盟的出現,對全國的高三考生來說,到底是福還是禍?
清華招生辦主任孟芊表示,自主招生可以多緯度評價一名考生,具有積極意義,“七校聯考”一次測試成績多所大學承認,降低了考生的成本。
北大招生辦負責人也表示,“北約”的七校聯合開展自主選拔錄取,考生參加一次考試,可以獲得申請多所大學面試的機會,既增加了考生的選擇機會,又降低了考生的考試成本,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考生奔波之苦。
“如何利用這些成績,每個高校的方案是不一樣的。這與高考不同,高考就一個總分。這次‘七校聯考’,考生會拿到每一門課的成績,各個高校在參考這些成績時,有的可能主要看語數外,有的專業性強的高校可能還要加看諸如物理、化學、歷史等專業成績。” 復旦招辦主任丁光宏說。
上海知名中學七寶中學的校長仇忠海昨日分析說,自主招生聯考對考生總體是有利的,可以給考生更多的選擇權。但是聯考應該考慮到中學的教學,太早進行優秀考生的“掐尖”不是長遠之策。
另一所知名中學華師大二附中的校長何曉文也支持聯考機制。他認為,高中和大學是育人的兩個主要階段,中學主要是打基礎,大學主要是深加工、塑造和培養創新人才。
何曉文說,以往通過常規性考試,看成績錄取學生,會有兩種可能——高分低能或高分低能。而通過“自主選拔”,除了能力考試外,還有面試、心理測試等環節,可以比較科學、全面地選拔到適應大學需要的人才。

各方觀點

“聯考不是為對抗”

2011年全國14所知名高校分成兩個自主招生聯考的“聯盟”。
不過,復旦大學招辦負責人解釋說,聯考不是為對抗,是為減輕學生負擔,打破千校一面的狀況,既有利於學生選擇,又有利於學校選拔。
一次考試七校互認
“一次考試,七校互認”成為兩大陣營共同的“賣點”,避免了往年元旦考生奔波各校疲憊應考的現象。
據復旦大學招辦負責人介紹,學生通過學校推薦或網上自薦報名,報名完之後,高校會對學生進行審核。“北大系”自主招生聯盟初步確定學生可以選擇七所當中的三所。
七校地位平行,考生所報高校不分先後順序,以增加選擇機會。七校將依據各自的特色確定考試成績的使用方式,例如復旦大學強調文理綜合,就要求報考復旦的考生提供七科成績。而北師大則要求考生除提供語、數、外成績外,文科考生還要提供歷史成績,理科考生提供物理成績。
通過筆試,面試時各校還會對考生進行特色測試。例如北師大就將在面試的同時對通過筆試的學生進行智力要素、創新能力、未來潛質的測試。

考生需提前“站對”陣營

根據往年經驗,清華、北大自主招生考試在同一天舉行。這種局面會讓準備參加自主招生考試的考生須儘快選擇參加“北約”還是“華約”。
“清華系”的七所高校向考生承諾,將儘量錯開面試時間。
14所名校的各自聯盟,的確使各校可共享以往分散的優秀生源。但“北約”的一所高校招辦負責人表示,聯考必須建立在充分尊重學生興趣和選擇的基礎上,而不能通過高額獎學金和好專業進行所謂“求生”“拉生”活動。

北大清華掐尖爭奪“二流生源”?

針對北大、清華等名校近年來日益激烈的生源掐尖大戰,業內人士表示,北大、清華等名校費盡心思“掐尖”的結果可能不是所期待的“一流生源”,而是“二流生源”。
北京一位著名高校招辦負責人透露,這些年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重點高中的優秀畢業生紛紛選擇留學海外,一些知名中學接近一成優秀生“外流”到國外大學。
業內人士認為,北大、清華等國內名校今天需要琢磨的是,比起在“二流生源”當中掐尖,更應拿出改革現行招生考試體制的勇氣和智慧,去和國外高校以及香港高校,真刀實槍地比拼“一流生源”。
對此,北大、北師大等部分高校招辦負責人表示,“當前對於中國高校來說,我們真正應當關注的,不是我們招收了幾個狀元或高分學生,而是是否招到了真正適合自己培養的學生。我們必須放眼全球,在世界範圍內和世界一流大學進行生源競爭,為中國的自主創新選拔人才。”

高校聯考不該存在“集團”

“改革總比不改好,只有改了,才可以知道哪條路可行,哪條路不可行。”上海市教育考試院副院長、高招辦主任沈本良分析“北約”、“華約”可能給中國高考帶來的影響時說。
在復旦大學招辦主任丁光宏看來,改革更需要勇氣,大學要清楚自己到底想選擇什麼樣的人才,然後有一個改革的路徑表,並沿著這個路徑表堅定地走下去。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則認為,高校與聯考不應有綁定關係,高校可自主選擇參加、認可哪一個聯考,但不應該存在“集團”之說。自主招生聯考,本質上是教招考分離的一種嘗試,聯考由社會機構組織,有關高校認可其作為學生申請學校自主招生的筆試成績依據。聯考不能限制學生的選擇,“大學自主招生聯考要競爭,但不是畸形的對抗。目前高校考慮自己的利益較多,關注學生的權利較少。”
有教育專家認為,聯考只是一個階段性的產物,最終應是學生有更多的選擇權。目前高考有一個怪狀,高校本應該選拔人才,卻被迫組織考試。高校需要更多的自主權,教育也該回複本源。

高校聯手:開明競爭?派系鬥爭?

高校自主招生結成聯盟,是否真的能為考生帶來好處?要回答這個問題,一個最簡單的衡量標準便是各個高校集團的聯考時間安排。
記者了解到,往年北大和清華的自主招生考試筆試總會安排在同一天進行。這個“非此即彼”的考試時間安排實際上是在考驗學生的“忠誠度”。如果2011年三大高校聯盟又將各自的聯考時間安排在同一天,學生勢必也要進行艱難的選擇。
美國有常春藤高校聯盟,考生享有無限的選擇機會、可以報考任意心儀的大學。中國也曾有過高校高度自主招生,錯開考試時間、給考生充分選擇權的時期。現在的自主招生高校聯盟、聯考的探索,如果能夠公平公正地接受考生挑選,而不是彼此“打架”、演變成一種排他的派系鬥爭,才是中國教育改革之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