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王筠寒凝帖軸

王鐸是明末清初最負創意的代表性書家之一,他的行草,體勢新異,用筆險勁沉著,反映出作者紮實的臨池功底。

名稱: 臨王筠寒凝帖軸 王鐸
臨王筠寒凝帖軸
類型:書法
年代:清
館藏地:上海博物館
內容: 王鐸是明末清初最負創意的代表性書家之一,他的行草,體勢新異,用筆險勁沉著,反映出作者紮實的臨池功底。
王鐸,晚明書法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以其對古人獨到的理解,順應時代要求把書法的各種形制與內在要求發揮到空前的極致,尤其是其大幅立軸和對章法墨法的誇張運用使得其在書法史上獨霸一方,光彩異常。
此幅作品《行書臨〈王筠帖〉》正是其眾多立軸作品中尤為代表的一件。是作書於清順治三年丙戌(1646),時年王鐸五十五歲。此年對於王鐸來說可謂是多事之秋:正月,清廷命以原官禮部尚書管弘文院事,充《明史》副總裁;二月,四弟王鏌卒於太平任上;三月黃道周被俘不屈就義,黃道周與王鐸、倪元璐同為明天啟二年(1622)進士,三人曾“盟肝膽,孚意氣,砥礪兼隅,又棲止同筆研,為文章。”時譽“三株樹”,倪元璐、黃道周先後為氣節殉國,而王鐸卻被逼無奈降清做了貳臣;閏六月子王無咎中進士;六月受賜清廷朝服。
此年的王鐸當做何感何想,不言而喻,於是所有的憂鬱憤懣,全部釋放到了書畫上來,這一年也是王鐸藝術上高產的一年,很多傳世佳作均出自本年,如《自書石湖等五首詩卷》(天津藝術博物館藏)、《贈葆老鄉翁詩軸》(故宮博物院藏)、《為匡一詞丈書五律詩詩軸》(河南省博物館藏)、《杜甫鳳林戈未息詩卷》等。
《行書臨〈王筠帖〉》,所書內容為南朝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王筠尺牘。縱觀此軸,其中最顯著的特點即是其酣暢淋漓的墨法,行氣的一貫直下,以及行間中軸線的跌宕搖曳。此作氣勢上“如流水速,拔茅連茹,上牽下連”,以草書筆勢灌注其中,如“寒凝道體”、“比日來敘”或筆斷意連,或延綿而下,氣貫如虹;結字上大小變化,俯仰開合,變化莫測,如“過慕深字”、“情不可任”等幾字大小錯落,張弛收縮,一任自然;墨法上,酣暢淋漓,濃淡枯濕,豐富多變,如起首處“和”、“至”二字漲墨處暈為塊面,幾不可識,“不可任”三字和“惙”字處已渴筆至極,卻勢不可遏,依舊揮灑,營造出片片蒼茫之感,與漲墨處形成鮮明極致的對比,攝人心魄;章法上,左搖右擺,跌宕起伏,猶如錢塘盛潮之激越澎湃,如首行略有右擺之勢,第二行中部則順勢右突,尾部又猛然回甩,極富動感,最後一行則呈左弧勢,既在體勢上配合前面兩行,又避免整幅作品全部右傾,落入詬病之嫌,實乃大處見巧,運用精妙;落款處,照顧到正文前三行首部均有右傾勢,故上部大幅左斜,拉開氣勢,如強弓之弩,氣勢逼人,後部又緊緊貼合主體,可謂與正文配合的天衣無縫,得錦上添花之美。
此外此幅作品王鐸依舊保持了以往的臨閣帖習慣,即隨意性節臨、選臨、前後拼湊,如“至節過後”便省略“念、哀”二字,“比日來敘”後省略“遣、白”二字,還將本來在“想彼清豫”下的“弟子贏老”後置到“清勤”之前等,這也是王鐸臨閣帖的一大特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