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沭柳編

臨沭柳編

臨沭柳編是產自山東臨沭縣的地方傳統手工藝品,在臨沭縣已有1400年的傳承歷史,中國國家地理標誌農產品。該縣白旄鎮柳莊的植柳編柳歷史最早見於1400多年前的唐朝初年。明朝永樂年間,青雲、白旄等地村民,就將杞柳編織成逢年過節出門串親戚的箢子(相當於手提袋)、餐飲炊具用的笊籬(相當於漏勺)、儲糧藏物用的箱簍等工具,供人們生產和生活使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臨沭柳編
  • 類別:傳統手工藝品
  • 主要產品:柳籃、柳筐、藤筐等
  • 產品數量:200餘種
  • 傳承歷史:1400年
  • 產地:山東臨沭縣
產業分布,品種,榮譽,生產方式,打造區域品牌,成立行業協會,地理標誌,市場銷售,

產業分布

臨沭縣杞柳栽培和加工歷史悠久,其中,白旄鎮柳莊的植柳編柳歷史最早見於1400多年前的唐朝初年。明朝永樂年間,青雲、白旄等地村民,就將杞柳編織成逢年過節出門串親戚的箢子(相當於手提袋)、餐飲炊具用的笊籬、儲糧藏物用的箱簍等工具,供人們生產和生活使用。

品種

主要產品有:柳籃、柳筐、藤筐 、洗衣桶式、仿古筐、聖誕筐、寵物筐、水果筐(籃)等200餘種產品,2000多個花色。

榮譽

1973年,臨沭縣柳編產品被納入國家首批柳編出口計畫,當年出口200餘套,打破了我國柳製品出口空白。
1978年,該縣組建了全國最早的柳編製品外貿企業——臨沭縣工藝美術公司,1979年即實現柳編工藝品出口180萬元,產品多次獲國家、省市獎。
1983年被國家輕工部、外經貿部授予“出口創匯先進企業”等榮譽稱號,白旄鎮柳編技師劉德全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並多次出國考察和表演柳編技藝,是迄今全國柳編行業里的最高殊榮。

生產方式

打造區域品牌

臨沭縣以創建“中國柳編之都”為抓手,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產業升級為重點,以培育壯大龍頭企業為關鍵,著力打造“臨沭柳編”區域品牌,提升柳編產業競爭力,實現了種植基地建設和產業發展的良性互動,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同步提升。截止2009年7月,全縣杞柳面積達10.7萬畝。

成立行業協會

2008年,由於歐美市場銷量大幅下滑、訂單銳減,加上美元匯率和海運價格波動明顯等原因,臨沭柳編經歷了“嚴冬”,全年出口創匯7452萬美元,出現了5.6%的負增長。臨沭柳編從業人員10萬人,杞柳種植面積10萬畝,是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帶動農民致富的陽光產業,柳編產業的任何波動都會影響農民的收入。為此,臨沭縣委、縣政府堅持用科學發展的眼光指導產業升級,積極組建“柳編航母”,支持和鼓勵金柳、北大荒、陸祥、晴朗、寶柳工藝品等七家柳編龍頭企業投資2.9億元建設臨沭特色工業園區,成立了行業協會,促進柳編產業集約化發展。
柳編企業通過協會,積極協調金融部門,連續舉辦了“服務特色產業洽談會”、“幫扶銀企洽談會”等5場銀企見面會,幫助企業解決融資困難,推動企業融資達1000萬元。臨沭柳編企業抱團闖市場的傑出表現,吸引了更多的柳編企業加入,如今協會已發展團體會員60家,總生產能力占全縣柳編行業的70%。.

地理標誌

2010年10月21日,“臨沭柳編”地理標誌證明商標在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商標公告》中通過註冊並取得使用權,這標誌著“臨沭柳編”正式成為臨沂市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市場銷售

產品遠銷美國、日本、韓國、德國等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