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大銀魚

臨沂大銀魚

臨沂大銀魚是分布於臨沂地區的一種淡水魚類,物種由太湖引入改良,因細嫩透明,色澤如銀,因而得名,是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臨沂大銀魚長約七至十厘米,體長略圓,細嫩透明,色澤如銀,因而得名。臨沂大銀魚肉質細膩,潔白鮮嫩,無鱗無刺,無腥,味道鮮美,含有蛋白質10~14%、脂肪<2%,每100克大銀魚含鈣60~120mg、磷150~230mg。

截至2018年臨沂在陡山水庫岸堤水庫等水域建立了約5萬畝的大銀魚種質資源保護區,遠銷東南亞、日本和韓國等國家和地區。被授予“中國大銀魚之鄉”稱號。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臨沂大銀魚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硬骨魚綱
  • 亞綱輻鰭魚亞綱
  • :鮭形目
  • :銀魚科
  • 分布區域:臨沂全境
品種介紹,生活習性,營養價值,飼養繁殖,

品種介紹

臨沂大銀魚是淡水魚,長約七至十厘米,體長略圓,細嫩透明,色澤如銀,因而得名。
銀魚體形細長而潔白如銀,肉密無刺且滋味鮮美,素有魚類皇后的譽稱。銀魚,古稱膾殘魚。唐朝皮日休"分明數得膾殘魚"和宋代司馬光"銀花膾魚肥"的詩句,指的都是銀魚。 銀魚一年四季皆產,無骨,透明,烹熟後呈白色,小者只若牙籤粗細,大者可堪比小指。

生活習性

銀魚吻短、眼大、無鱗,細長側扁,身長寸許。每年2月、3月、4月和秋季,是銀魚的自然繁殖期。幼魚生長一兩個月便可成熟。銀魚每年有兩個捕撈季節,分別為每年5月中旬至每年6月申旬、每年9月中旬至每年10月申旬,以春秋之交為捕撈旺季。

營養價值

臨沂大銀魚長約七至十厘米,體長略圓,細嫩透明,色澤如銀,因而得名。臨沂大銀魚肉質細膩,潔白鮮嫩,無鱗無刺,無腥,味道鮮美,含有蛋白質10~14%、脂肪<2%,每100克大銀魚含鈣60~120mg、磷150~230mg。每百克鮮銀魚,含蛋白質8.2克。曬乾後的銀魚叫燕乾。每百克燕乾含蛋白質72.1克,脂肪13克,熱量1709.4千焦,鈣761毫克,磷1000多毫克。銀魚鮮食最美,不用開膛洗理,用水漂一漂洗淨即可烹調。用它和雞蛋一起下鍋旺火炒,可做成名菜“銀魚炒蛋”。

飼養繁殖

銀魚有兩個產卵生殖群,親體產卵後即自然死亡。由於孵出的魚苗1年內即可成熟產卵,因此其壽命亦為一年。分為春天產卵的春群和秋天產卵的秋群。春群的體長,體重增長率1—2月齡間最高,2-3月齡間次之,之後隨月齡的增加而遞減。而秋群的增長率雖也在1—2月齡間最高,但遠比春群低,之後即下降,5—6月又增高后即又下降。春群和秋群生長率的差異,可能受三種因素的影響,即群體密度、季節溫度和餌料生物充足度。春季產卵群體是其主要產卵群體,體長範圍在5.0-7.0厘米,體重範圍0.5-1.5克,產卵期從3月中旬開始至5月中旬,4月中旬為盛產期。據調查,在太湖全湖均可捕到產卵或即產卵親魚,但比較集中的區域是有少量沉水植物的湖灣地帶。清水或渾水、漲水或落水、晴天或明雨天均可產卵,但湖風輕微,天氣晴朗的下午3-4時產卵較盛。沉性卵,無粘性,產卵時最低水溫要求為13℃。受精卵孵化最佳水溫在16℃—21℃,在該溫度範圍內受精卵經100小時左右可孵出仔魚。雌魚每尾懷卵量在1000—2000粒,平均為1600粒左右,卵徑最小0.60毫米,最大0.73毫米,平均0.66毫米,產卵群體中雄魚多於雌魚,可多出1倍至幾倍。每尾雄魚仔卵量在1000-2000粒,平均1300粒,對水溫要求高於春季,最低18℃,最高水溫23℃—25℃。受精卵胚胎髮育的最佳溫度為16℃—21℃,在該溫度範圍內,受精卵經100個小時左右可孵出仔魚,在低於最佳水溫範圍內,發育速度減慢,在5.5℃-12℃條件下,胚體孵出膜時間可延續至236.5小時,但仍可正常出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